- 能忍则安,四十年來做外卖店的一些经历, [2016/04]
- 身居城市中如能忙中偷闲真正乐趣无穷。 [2023/01]
- 我重视孩子教育,辛勤一生,全为了下一代, [2015/10]
- 博客日報…推荐…我的白述(70岁老人) [2015/10]
- 回国是否一定要到公安局登记报到? [2019/05]
- 我家老二(女儿)被我瞎指挥害惨了。 [2017/10]
- 西来中用国家穷时什么都是宝,说说我亲身见闻几件事 [2020/01]
- 高超的艺术, 毛泽东是否值得崇拜? [2016/04]
- 下一个巴铁诞生了!宣布客家话为国家通用语言 [2019/07]
- 中国有今天,毛泽东值得崇拜。 [2016/09]
- 好多人不理解一个偷渡分子为何天天谈爱国, [2019/07]
- 旅游六朝古都“长安”…实现了几个第一、也看了几个第一 [2019/12]
- 中国一直向好的方面前进,连外国人都有同感, [2018/03]
- 旅游福建侨乡港头镇,顺访海防前线“平潭”岛 [2019/11]
- 20万美籍华人遭遣返,没有中国籍又被取消美国籍,他们该何去何从 [转载] [2020/01]
- 聊聊我的第二故乡香港… [2019/06]
- 大陆出來反共反毛的,进來聊聊, [2016/09]
- 本人文化少见识少,反共反毛者可否解答几个问题? [2016/09]
- 为何大饥荒没有饿死他们呢? [2016/09]
- 竟然还有这种人,还有何面目见人,真是悲哀, [2017/06]
- 夜郎自大不自量力,想实施封锁中国, [2016/08]
- 某些人在写偷渡时造遥胡吹完全不符事实根据。 [2019/06]
- 我永远爱生我养我的故乡因为我是中国人。 [2019/06]
- 24小时报到一次,胡说八道, [2016/09]
- 写帖有争论话题, [2018/07]
- 我是中国人 [2019/06]
别忘了曾经为东方之珠作出贡献的功臣“偷渡客”,
“香港”大英帝国战利品,香港原先只不过是中国广东一个小漁村,靠出口香木为生,英国殖民香港岛时,岛上只有村民三千多人,聚居于10多个村落,他们是最早期的香港原居民,大英帝国经过两次向无能清庭“租借”土地才有今日的版图,踏入20世纪初,全靠与中国贸易成为转口港,从此香港人口稳步增加,市区面积亦按此增大。
华南沿海地带散落着很多偏僻小农村,乡间农村生活非常穷苦,大多数男人都会选择外出谋生远至南洋近者港澳,特别是香港附近的农村解放前己有大量村民到香港谋生,这些农村几乎家家户尸都有人在外,农村人离开国门初到异地很多选择就地生根,有去无回终老异国何其之多,出外谋生要想落叶归根谈何容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内地人为了逃避战乱大量逃难进入香港,解放战争后期大量国军蜂拥进入香港,新中国成立后,数以万计的人从大陆移居香港,此后的三十年,大批大陆居民偷渡到香港,香港以每十年一百万增长,我己得有两次比较大的偷渡潮57年和62年,在经过几次内地人大量进入后,香港才慢慢发展起来,当年香港居住环境非常差,山头山尾到处都是自己搭建木屋居住,照明没电用火水灯“煤油灯”,原是靠专口香木小渔村建设成为国标大都市,香港能有今日這些人贡献最大。
60年代初香港客回乡装扮得油光满面,穿得整整齐齐打扮得漂漂亮亮,领带白衬衫西装把整个人包得严严实实,皮鞋踩在地上咯咯的响,不管夏天冬天都是这款打扮,妙龄少女少妇红指甲高踭鞋打扮得妖媚妖气,农村路穿高踭鞋适合吗?那种摆谱那秤傲气大有高人一等气派,这些港客回乡对农村人影响的确很大,农村人都以为香港是天堂,其实在香港住笼屋做苦力朝夕不保的大有人在,我亲身体验过。
中国人老观念逢年过节要回家团聚,特别是春节罗湖海关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挑挑担担到处都是人群,回乡客每次都会带些物品回家,由于农村家里穷香港带回来的一切都是宝贝,穿的旧衣服旧鞋袜,食的茶楼餐厅不要丢弃的面包皮(方包切出的边边角角)和饭焦(锅巴)之类食物,还别说面包皮煲糖水挺好食的,还有小孩吃的糖果饼干,港客回乡左邻右居小孩都会走来看热闹,希望能得到一粒糖果一塊饼干,高高兴兴离开。
六十年代初家乡生活的确困难,受到(香港客)影响到处都在议论偷渡,想到香港去無其它可以选择只有偷渡一条路,人人都想去香港发财,香港是什么样有几人知道?去香港做什么,其实在香港怎样相信沒有几个人知道,偷渡都是出于跟风性质随波逐流人去我也去。
六二年偷渡时期中国边防不管甚至指点叫你怎样走,港方某某处某某时有巡逻车经过,沙头角公路至铁丝网中间有条小沟,公路距离铁丝网很近,这片空地野草很高,暗中装置有三条暗铁线每条相格两、三公尺宽,由于野草很高这些暗铁线看不见,如果一跑会给铁线拦倒,所以不能跑只能走,小沟边上就是铁丝网,爬过铁丝网就是港境,有些地方其实不用爬铁丝网,铁丝网底部已经被水冲开,人一穿就能过。非常轻松过边界。所以很随便很轻松就可以过边界,反而香港方面到处抓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