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作者:九曰久  于 2015-8-24 03: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关键词:武侠小说, 历史, 故事

夏侯玄

 

      晴天霹雳!右边的群臣懞了。忽一人闪出班列奏道:“微臣启禀大将军!”众人回过神一看,又是那吏部尚书郎陈渠,“任城王曹华身为皇弟、王爷,已经位极人臣,那图谋不轨之罪,实是没有任何因由。任城王奉命督办军需、粮草,储备一些兵器甲仗应是职责所在。所以微臣请大将军息怒,望只以贪金渎职之罪对任城王论处。我朝历来对皇族犯罪均有减免的先例,是以微臣斗胆建议,只夺去其王爵貶为庶民,而将死罪豁免。请大将军恩准。”陈渠话音刚落,左边班列也闪出一人高叫道:“不可,不可!”众人望去却是现任京都司隸中丞的何曾。“大将军明鉴,万不可再听那陈渠一派胡言。想,两军在关中恶战,一边是十几万将士的安危,一边是那任城王贪金渎职、落井下石的丑恶行径,他犯的可是滔天大罪,不杀不足以平息十几万将士的怨恨,这是其一。其次,这陈渠妄图以蒙混之词,颠倒事实与黑白,替任城王图谋不轨进行开脱。谁都知道,国家在屯兵重镇均设有专门的兵器库以备临战之需。长安的兵器库离那任城王府邸就不远,所以任城王藏匿上万兵器甲仗于秘密地库,绝不是什么职责所在,而是别有图谋。臣请大将军不但维持原判,还应将这屡屡以下犯上、不顾十几万将士生命的陈渠革职拿办,以除殿堂油腔滑舌之秽言。”

      这何曾原忠于曹氏皇权,后看曹氏衰微、司马氏得势,便在卢毓引荐下,改换门庭投入司马氏的阵营,而且升了官。有道是投桃报李,对这既为主子司马师卖力、又为朋友卢毓洗雪受辱的机会豈能放过。既有此私心,所以对陈渠的攻击更是尖刻、卖力。听至此,那卢毓当然拍手叫好,“对对对,何大人所言极是,老夫赞同。”左边的将校们立即跟着叫好助威,殿中一时乱了起来。

      突地右边又站出一人来,‘噗咚’就跪在了地上,“老臣这里跪下,恳请大将军看在皇帝面上,饶了任城王一命。”众人又静下来看去,不约而同“噫!”了一声,原来跪下的竟是谁也没想到的人,大将军的叔父太尉司马孚。司马孚这一跪,右边的老臣们、司空王昶、司徒高柔、太仆王观、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便都随在后面,跪下一地。大将军司马师见叔父给自己跪下求情,这于家法可大大不对,于是赶紧招呼道:“太尉快快请起,有话慢慢说。”一抬头,却见太常夏侯玄鹤立鸡群不动声色,依旧站在右列,未有举动,覚着奇怪,于是指着玄道:“太常夏侯玄,我看你的态度好像既不同于左边的将士,又不同于右边的老臣,可否将你的意见讲来听听?”

      夏侯玄早已拿定主意,于是一拱手:“大将军明鉴,微臣曾任雍州守备、征西将军,深知将士守边的劳苦。所以我知道,任何领军统帅将兵打仗,莫不以手下将校士卒的安危为最高考量。道理很简单,若果依了任城王的作为,今后国家还能指望谁来效忠保国呢?所以我完全理解和赞同大将军的裁决。另一方面,我也理解各位老臣的忠心,谁愿意看到这样震撼朝野的大事发生呢。大将军,皇上作为任城王的哥哥,至今还需大将军耳提面谕、聆听你的教诲,我想那任城王年龄更小,大约才十七、八岁,自是少不经事,不知国事艰难,而会做出那些匪夷所思、不可理喻之事。 所幸天助魏国、为大都督及时窥破没酿成大祸。因此,我的意见是,谅其年少无知还未酿成大祸,赦其死罪、夺爵为民、发配守边、命其以功补过。不知大将军可否考虑。”

      夏侯玄说完,那司马孚等一干老臣,便连忙起来直呼 “老臣附议、老臣附议。”司马师听完默思了一下,心想这夏侯玄两下不得罪,回朝以来,到是变得十分圆滑世故,看来不卖个面子给他还不行啦。于是同司马昭交换了一下眼色,随即拿住脸,将那严肃的目光往阶下群臣扫去,左右群臣见状,赶紧肃容以待。“现在我宣布大将军谕令、皇上御旨,查吏部尚书郎陈渠,在朝堂上多次以下犯上,並图谋以不实之词、混淆视听、替罪犯开脱。钦令将其降职一等,拖出殿堂打二十军棍,以警效尤!” 众人在议论任城王的事,早已将这陈渠抗上的事忘在了脑后,没想大将军却先拿他开刀。陈渠闻令直呼“微臣冤枉哪、微臣冤枉哪!”第三遍还未呼出,人即被执事的兵卒们拉走了。夏侯玄知道,这是在杀鸡警猴。“任城王曹华,原判正确。削夺王爵、贬为庶民、理应斩首示众,念其恶行尚未醸成大祸和皇族罪减一等的律例,免其死罪,发配幽州充任戍边守卒以立功赎罪,即刻起程。”右边群臣听至此,落下心中大石,赶紧山呼“谢大将军恩典!”那御阶上的皇帝跪在那里,更是磕头如捣蒜。

      当大将军指名询问夏侯玄的意见时,那贾充确实吓了一跳。后听得玄娓娓道来,不左不右,取了个折衷路线,不由又大赞其聪明、敏悟。至后来说大将军辅佐皇上,皆因皇上年幼无知,而皇弟曹华豈不是更幼而少不明事情有可原,这可是掲了大将军专权朝野的一大心病,大将军若反驳,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厉害、厉害,大将军只得允奏了。果不然大将军放了曹华一马,虽未将玄的意见作为理由,可谁不知是依了夏侯玄的主意。

      司马师处理完任城王的事情,怒气稍平,接着问道:“各位还有什么事需上奏的?”言毕,尚书令李丰出班奏道:“启禀大将军、皇上,刚接司州刺史八百里加急奏报。连十余日暴雨,酿至各郡、县山洪暴发,汾河泛滥。柴壁、平阳、襄陵数郡灾情尤重,除数十万顷良田颗粒无收外,已有数十万灾民因房屋冲毁流离失所沦为饥民。各郡县虽极力补救,但力有不逮,部分饥民挺而走险,治安恶化。见此特奏请大将军、皇上,即刻漕运粮食十万担、帛布万匹、银百万两,赈灾安民。请大将军定夺示下。”

      司马师接过李丰呈上的加急奏报看了一下,“救民于水火是朝廷之责任,请问度支尚书郎山涛可有应对之策?”山涛应声由右列出班道:“大将军明鉴,我魏国自大将军颁布屯田令以来,几十万大军,战时作战、闲时耕田,数年下来已颇有成效、满足军需而有盈余。这十万担粮食,由汲郡军屯粮仓中支出就足矣,待秋粮收毕,再以新粮补足库存,正好将粮库翻新。”“哦!这事要给汲郡典农中郎将贾充记上一功啦。”“对,但更大功劳是大将军的。没有那高瞻远瞩的屯田令,何来这丰足的粮食以应急需。”“那余下之事又如何处之?”“帛布万匹也有支处,此事应给抚军大将军司马昭记一大功。”“怎讲?”“抚军大将军查抄任城王府就有帛布万匹上交国库,正好作此用度。”“哦!刚刚够,看来是任城王专为司州民众存储的,应给任城王记上一功啦!”司马师说罢大笑。那左边文武也哈哈笑起来。“此功还应是抚军大将军的,不是因缘际会抄了任城王的家,谁知道他有这么多帛布可作救灾用啊!”

      “好,剩下百万两银,这可不是小数。”“据臣所知,这银两方面,因税银尚未入库,存银只能支出十万两左右,若加上查抄任城王府所得金银,扣除征战所需上交剩余的十余万两,合共仅能支出二十万两,余下八十万两尚需另寻收入应对。”“八十万两,八十万两?”司马师念及此,不意一侧头看见皇上来了主意:“好啦!天下万民皆皇上的子民,庶民有难皇上自当分忧。就将皇庭供给即日起减半,节余用作救灾吧。”山涛一听卸了身上担子赶紧附声道:“大将军好主意,好主意。”

      右边班列中却跨出一人道:“不可,不可。启禀大将军,这皇庭供给,去年因征战紧急,已由大将军动议减半供给,如今再减一半,皇庭怕是难以为继了。”众人看时,却是光禄勋曹进。此人虽不是皇上近亲,却也是有着一些瓜葛的远表亲戚,因而成为光禄大夫张缉的助手,皇庭供给正是经由其手,事关职责,故站出来禀报。司马师没想自己的好主意,竟有人敢阻扰,于是那一股怒气又升了起来。

你说供给减半皇庭就难以为继,你说说现今皇庭每日的开销是多少?”“启禀大将军,皇庭的开支除皇上、皇后、几位娘娘及皇子、公主外,还包括应役太监、使唤婢女、厨房、匠作等人的开销,及议事太极殿在内皇宫管理等的开销,每天没有三万两银不足以支付。”

      “三万?那一月就需银百万两,我魏国的钱都用在这皇宫上啦,怪不几十万军队只好屯田自己养活自己。传我令谕,将那皇宫中不相干的太监宫女裁撤一半,宫中各项匠作一律停止,几年内皇宫不得添置任何妆屉、箱笼。”司马师说到此,侧过头向着皇上道:“国家外有蜀吴窥伺,内有天灾,作为一国之君理应节衣缩食共赴时艰,皇上能行否?”“行行,一切听大将军安排。”“好,就这么定了。”“大将军,不可,不可。皇上的礼仪是国运兴衰之表徵,堂堂魏国总不能让地处偏狭之蜀吴笑话吧?就以大将军上朝的礼仪,那些蜀吴之士见了莫不钦服,倘若裁撤,那丢的可不只是大将军的脸面,而是魏国的脸面。同理,若让皇庭捉襟见肘,丢的不只是皇上的脸面,而是整个魏国的脸面。国家再需要银两,也不能只在皇庭上动脑筋呀!请大将军三思!”这曹进,逮着理还不肯退让,司马师脸面当然下不来,脸色一阴就要训斥。

      “臣下愿解此难题,请大将军容臣禀报。”师移目一瞧,却是站在左列的中书监刘放,于是答道:“说来听听。”“启禀大将军,十余日前,微臣因家宅狭小不敷使用而欲于城中觅得新居,不意访得城中大富。此人在黄河岸有田千顷,洛阳城中商肆豪宅七、八处,家中奴婢不用数,光是私养的卫士即超过百人。抚军大将军查抄的任城王怕也没他富。微臣听家仆如此说,留意打探了一下,原来此人不但在乡间仗势欺人、巧取豪夺,而且因为经手皇庭供给、低买高报,是以积下这若大家业。微臣想大将军何不向此人借个百万两救灾、省了朝中这番争论。”“哦!洛阳城中有此巨富?本大将军还有眼不识泰山哪,可否详说?”“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大将军。”刘放举手大笑,一隻手却不断指着右侧边的曹进、向大将军使眼色。

      司马师见状一下明白了,于是也哈哈大笑道:“原来财神就在眼前啊!”说罢,双目圆睁、死死的盯着曹进。那曹进,刚开始还理直气壮,见半中杀出个刘放,讲什么大富豪心里有些虚,及至说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眼神便控制不住的慌乱起来。“曹进!你知罪吗?”曹进听喝一惊,但迅即自我保护答道:“微臣不知干犯何罪?”“好,你执掌皇庭供给、低买高报,皇庭每年的支出,原来大半入了你自己的荷包。怪不削减皇庭开支你是这般不願。来人,传大将军令谕,将光禄勋曹进打入天牢革职查办。着中书监刘放,带大将军府武卫军一千,查抄曹进所有家财没入国库。着度支尚书郎山涛,协同中书监刘放处理查抄曹进家财所有事宜,一挨库银充足,即刻发放百万两银赴司州赈灾。” 这曹进那里想到会有这个结果,人急胆气升,当廷呼叫起来:“皇上,大将军,我冤枉呀!这刘放与我有隙是挟仇诬告,大将军明察!大将军明察!”几个执事兵卒将其拖了下去。这满朝文武只听那刘放一面之词,不知真正究里,个个面露狐疑却谁也不敢开口。大将军心情不好,谁去找这个霉头当那大傻瓜啊。

      夏侯玄上朝就抱定任何事置身事外的主意,可看这朝上的气氛、苗头,总觉着司马师是在一步一步向自己逼来。今日处理的事,全都跟皇上有关,难不成这皇上曹芳将有什么大难而皇位不保吗?到时自己可该怎么处置啊!玄为自己无权、无势而深深懊恼。司马师的专权跋扈……,唉,想到此不免有些气馁。“各位臣下还有何事启奏?”司马师又问道,庭下各臣看大将军杀气腾腾的样子,深怕又引出曹进那样的事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就是急事大事那也拖两天再说了。

      司马师见无人报禀,便站起身准备下朝回府,突然一侧头见着皇帝后边侍候的太监,又想起一事,于是重又坐下。那右边群臣,见司马师起身欲去,个个如出苦海,紧绷的神经立即松下来,没想这大将军一屁股重又坐下,人人立马又扣紧心弦,看下一个倒霉的是谁?果然,司马师问道:“听报,昨日皇宫失火,这是怎么回事?”

       皇帝身后的宫庭总管太监姓袁名必长,父母给他取这名,本意希望他命必长、官运长,可他长的一付猿相,让人陡然一见不禁失笑,是以皇庭内外,皆呼其为‘猿臂长’。袁见司马师询问,于是赶紧小跑几步到御阶下跪倒。“启禀大将军,昨夜宫中失火处为任城公主居所‘文芳院’,幸及时扑救,未酿成灾,现已平复无恙,谢大将军记掛。”“哦!我听说这‘文芳院’数月前已失过一次火,难道袁总管没有详查起因?”“报大将军,‘文芳院’内本派有专人职司香火事宜,这两次失火,皆因公主不知何故将院内婢女、太监全都撵出院外招致。”

      “好,本大将军明白了,你起来站回去吧。”说毕,司马师对着皇帝曹芳:“皇上,你贵为天子,本应执掌朝政,可你连自己的家人都管不了,你让我怎敢将国事交付于你?”曹芳一听,吓的赶快又从座位上起来,跪在司马师面前:“大将军恕罪,朕无能、朕无能。”“一个任城王在长安胡作非为,算你相隔遥远管不着情有可原。可这任城公主是你亲妹妹,就在身边,你也不好好管教,她都成了朝内外无人不晓、专门惹事生非的宫中恶娘了,说说你的家教何在?派去伺候她的宫女、太监不是被她打骂、就是被她撵走,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这样吧,你管不了她,这宫中她也呆不下去。今日本大将军就替你皇上作一次主,了结这让皇上烦心的事。”

      “这,这……,”皇帝一听大将军要管自己妹妹的事,本能觉得不妙,想拒绝,又不敢说,只好不停的这、这、这以推脱。司马师看他不知如何是好的表情,笑了笑,“不用怕,本大将军还能将堂堂公主吃了不成。任城公主今年已十六、七了吧?女大不当留,应当找个丈夫来管教她才对。”“启禀大将军,朕不是不想嫁妹妹,只是她眼光高,一时未有适当人选,请大将军容朕些时日,一定处理好此事,不再给大将军找麻烦就是,望大将军恩准。”“不不不,今日一来本大将军高兴,二来我知你管不了妹妹,是以一定要帮帮皇上。不是说她眼光高吗?我就在满朝文武中替她选个好样的,你看怎样?”“大将军恩典,大将军恩典,还是宽限些时日再说吧!”

      “我已经定下了主意,皇上就把她的条件说来听听,我就不信找不到一个可以配公主的人。”

皇帝见大将军执意要管这事,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只不住的向大将军磕头作揖。“袁总管!”袁必长赶紧又跑过来叩头“奴才在。”“这任城公主的条件,皇上不说,你说。”“启禀大将军,任城公主说她要嫁就要嫁像……,”袁不敢说下去。“不用怕,大将军替你着主。”袁看了看皇上,只得无耐地说道:“任城公主说她要嫁,就嫁太常夏侯玄这样的人。”那殿下文武一听,不禁哈哈笑着一团,“原来公主看中了朝中美男子。”“可人家早有妻室啦,难道公主愿为人妾?”“眼光到是不错,才貌双全,可惜时运不佳啊!”

夏侯玄闻言,脸上一阵红一阵青,这实在是令人尴尬的事。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九曰久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2.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3.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4.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5.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6.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8.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9.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10.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11.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12.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13.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14.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15.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16.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17.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18.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19.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20.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21.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22.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23.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24.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25.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6 09: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