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贾充闻言突想起一事,于是也赶紧出班奏道:“大将军,钟侍郎之说乃极妙之言。想上次平毋丘俭时,便是广拟讨贼文告、遍传两淮城乡,结果临阵归顺者不知凡几,仅项城之役,便让毋丘俭全军崩溃矣。微臣认为,让太后与皇上随同出征,还有另一目的。俗话说,外乱视而可见易平,内乱隐于谋下,那是防不胜防。大将军,许昌之事未可忘矣!”充将那许昌二字叫的极响,昭徒地听来怎这么刺耳,瞧那贾充不停给自己使眼色,正不知何意。站在后面的司马炎早明白了,那是要防范皇帝背后使诡计啊,于是向昭附耳说了几句,昭即刻大悟:“贾长史言之有理、言之有理。传我话,报太后与皇上准备行囊,明日便随大军亲征。”钟会见纳了己言,又奏道:“诸葛诞今次得东吴十万兵马相助,贼势不可谓不大。既然皇上、太后也随军出征,可否将这京城禁卫军与御林军数万军中劲旅也开赴前线助战,此一来必添我军威势、压倒敌焰,二来也趁机磨砺多年未经战阵的禁卫、御林二军,望大将军明察。”
贾充听此又觉不妥,赶紧又奏道:“钟侍郎适才之议,臣下认为尚需斟酌。皇上、太后虽随军出征,可朝中大臣及随军眷属仍留京甚多,且除东南外,尚有北、西、南诸州郡遇事仍是奏报京中处置。是也京城不能成为一座空城也。臣建议当举国征讨时,仍按先大将军,一在内、一在外轮换的惯例,大将军在外亲征,可让世子小将军留镇京都,既可随时调拨军需粮草为前方后应,又可安镇后方,使大将军无后顾之忧。这禁卫、御林两军嘛,不妨分为两半,一半留京、一半随军,几下兼顾是为善策,请大将军裁夺。”昭听罢一想,对呀,过去自己和司马师就是互换着攻、守,方保大权没有旁落,如今就让世子代其位,那可是放心多了,不过世子还年轻,需得有力之人辅佐才是。
想及此便道:“二位高论让我思路顿开,不愧国之良臣也。好,各位听我将令,着中护军将军司马炎留守京都,在我及皇上、皇太后在外御驾亲征期间,全权负责总领京中各事。着大将军府长史贾充留京为世子协理。令黄门侍郎钟会为大将军府中军参军,镇南将军王基、安东将军陈骞为正、副先锋,兖州刺史州泰、监军石苞为左右两军统领,明日辰时大军开拔。”而昭与充等早已调集二十六万军马、号称三十万大军,在临淮各地储备着了。
昭见各事议妥正准备散会,去皇宫办事的军校进来禀报道:“皇太后听了大将军谕令,同意随军从驾。只是皇上说,全国军马均由大将军调拨统领,用不着兴师动众让既不会打仗、又不会将兵的皇上去前线给大将军添麻烦,是以望大将军取消让皇上亲征的谕令。”“哦!他敢不从我谕令?”于是传令散会,各去准备出征事宜,自己便带了一些亲随气鼓鼓直奔皇宫。还未到皇帝卧室,便闻得一股臭味,昭想这皇上小儿在搞什么花样,也不通报,跨步就入。
只见曹髦赤身裸体,正泡在一个大木桶中沐浴,那地上秽衣裤脱了一地,臭味儿正是这些衣物中散发出来的。昭用手捂着鼻子喝道:“小子搞什么古怪,怎弄的这一地秽物?”髦在桶中睁眼见大将军到,慌了手脚想爬出来,刚起身,觉赤身露体又不雅,赶紧又缩回水中说道:“大将军请恕皇儿无礼,只因吃了些不洁之物,突然疼痛难忍,是以秽臭难当,请大将军恕罪!”昭抓过一个侍候皇上的小太监责问道:“皇上吃了何物以至于如此?”那小太监赶紧跪下道:“启禀大将军,皇上前些日在西苑猎得一只獐子,让厨房烧来吃,觉味美,便留着剩下的今日再吃,没想便拉起肚子来。”“好哇,让你们侍候皇上,你们竟拿残汤剩菜给皇上吃,你们想找死是吗?”“禀大将军,不关他们的事,是我想节约开支,没捨得扔掉,是我的错。”
髦刚说完,又急叫道:“不好了,快扶我入恭,痛、痛,痛死我了!”说罢,一个臭屁连屎带尿放出,一时又是臭气熏天。昭只得赶紧避远些,想,这小子拉肚到是真的,要在路上这么折腾人,不说烦死人,传出去也损我泱泱魏国体面呀。如此狼狈小儿谅也作不出甚么惊天大举动来,京中世子和贾充两人足可应对他吧。见那几个小太监嚷着浴桶里的水也臭了,抬着出门去换。于是对那正哆哆嗦嗦、惴惴不安、捂着肚子的曹髦说道:“算你今日走运不用去亲征啦。不过先警告你,在京只得规规矩矩,不许惹事生非,否则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双目狠狠向曹髦盯去,然后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