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第二日,司马昭统领着京中数万精锐刚出南门,早已恭候在此的司马炎、贾充,就带领留城的文武要员迎上来送行。昭骑在马上,见炎满脸含笑走来,问道:“孩儿何故如此开心啊?”炎回头一拍手,嚷道:“爹爹,你看我带谁来啦?”昭顺势望去,只见一组禁卫军分开道旁迎候之人,一辆六马拉着的御辇便从遮掩着的树阴中转了出来。昭一惊,“你们把皇上弄来啦?他可是麻烦事!”“爹爹别急,昨日听言皇上跑肚拉稀后,贾叔便让我带了几个兵,连夜将皇上拉去太医院,让太医们一个时辰一壶浓茶伺候,你猜怎么着?才三、四壶茶下去这皇上便认输啦!”“真的?”
“贾叔说一般吃东西坏了肚子,用浓茶洗肚就是最方便的疗法,一用真灵。”“哈哈,这贾充还有些邪门歪道。”“这皇上才是使的邪门歪道呢,早不拉肚、晚不拉肚,一知道要出征就拉肚,豈能瞒过人。”昭见贾充在后面听着直乐,便叫道:“好你个贾充哇,你可别把炎儿给教坏啦!”充也笑着答道:“世子本就聪明,那需我指点啊?这皇上留在京城,我可不知他再玩甚么花招,要治不住他,豈不大大不妙,所以只好按议仍送给大将军,大将军可莫怪我们笨才是。”昭听了,只得点头笑。
不消说,这大将军的仪仗,再加上皇帝和太后的仪仗,自是轰动洛阳城了。
诸葛诞杀了乐綝,夺得扬州城,又将长子诸葛靓送往东吴为人质,邀得东吴七万兵、号称十万入淮助阵。自己又将扬州兵及两淮屯民数万,全数驱入寿春,也得兵十万,同时还尽没两淮粮草入城备用。心想,这实力不但远远超过毋丘俭,就是天不由人,这退路也算万无一失,狡兔三窟嘛。可他那里知道,在双方势均力敌时,这将兵统帅的气质和判断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诸葛诞长期处在诸葛氏家族的光环中,自以为谋计也像诸葛亮般独一无二,是以各种令计皆由己出,听不得旁人杂议。当吴军经扬州过安丰,北向与魏主力对阵时,手下谋士蒋班、焦彝出计道:趁魏军关注与吴军大战,派城中精兵奔袭魏帝、魏太后驻跸的项城,将魏帝、太后劫回寿春,以学魏武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旧事。再派另一支精兵,绕击魏军之后的粮草,並趁势与吴军南北夹击,坐收振聋发愦、事半功倍之效。可诸葛诞那里听得进去,只记着毋丘俭项城轻易出战全军尽覆的教训,坚持守城待援的保险方略,结果失去了这唯一可胜的机会。
吴兵统帅孙綝却又正是司马师类人物,其继从兄孙峻出任丞相掌政后,就对威胁自己地位的大司马滕胤、将军吕据等大开杀戒以立威朝野。这次诸葛诞夹十万余众、两淮富裕之地背魏投吴,自认是东吴史上堪与周瑜赤壁相提並论的伟绩。于是在未与诸葛诞计议好如何迎敌的情况下,便贸然率兵北进,结果第一仗就被处于绝对优势的魏兵大败,兵退五、六十里,在安丰才紮住脚。吴兵从此一蹶不振,视魏兵如猛虎,每战皆败。
再说魏军统帅司马昭,平淮之战是其就大将军位后的第一仗,事关能否树威于朝野,所以行事慎重,每遇大事,必招谋臣多方计议,择其善而行之。当诸葛诞汇合东吴援军前来决战时,昭听从中军参军钟会之策,利用吴军贪利的弱点,以偏将军成倅诈败,沿途遍遗车仗、牛驴、马骡、布帛、酒食等劳军之货。然后趁吴军在战场抢夺战利品无心作战之机,起王基、陈骞、石苞、州泰四路伏兵围诞击之,诸葛诞被打得损兵折将大败逃回寿春,从此龟缩城中成了魏军的待宰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