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禹以为自己神情恍惚听错了,然婴儿的哭叫却越来越清晰,禹急探源、四野无人,回望那石仿佛阿娇正对己笑,禹禁不住张开双手去抱娇妻,这才闻得哭啼声来自那呼归石里。禹灵光一闪,阿娇啊,临别你说已经怀孕,你离去是否还将我们的孩子遗留在石里等我回来呵!禹对呼归石上下探索、终发现石背一处可启动的活石,启开一看,一个包裹得结结实实的男婴正望着他哭呢,禹那个兴奋啊:‘我当爹啦!阿娇谢谢你!儿啊!’ 禹抱起儿子见包裹中有一写字绢布,展开一看‘侯人兮猗!侯人兮猗!’写了好多句,然后道:‘当我把宝珠交给你时、就把我在人间的生命交给了你,宝珠飞天就是通知母后接我回天庭的信号,母后赞赏你以去除民间疾苦为己任的决心,特延宕时日容我留下儿子才离去。禹啊!祝福我们的儿子吧,为拯救天下庶民的疾苦,阿娇失去了丈夫、母亲失去了儿子,我不后悔,我爱你哟!侯人兮猗!侯人兮猗!’
禹开启石门得到儿子,就将儿子取名‘启’。玉皇大帝对禹治水之功深有感触,命天官托梦于舜帝,舜帝年迈正要找寻接班人,于是顺应上天之嘱,地下万民之意,将帝位传给了禹。禹老了,传位于大臣益。可启挟持禹为天下治水之赫赫功名却赢得了神州各族裔的爱载和拥护、因而最终取代益继承了帝位。启在神州历史上第一个将帝位禅让制改成子孙继承制並建立夏朝,这也是神州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奴隶制)国家。而启诞生的呼归石也被人们叫走调变成音同字不同的‘夫归石’。
大禹登上帝位不忘对二郎神的承诺,在巴州江北两江交汇处建了一座沐恩楼,楼内供奉上天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太上老君神像。在楼外两侧又各建一殿,一为天王殿,供奉托塔天王、巨灵神、太白金星等开天门有功神祇,另一殿为二郎神君殿,专祭二郎神君在开天门与妆点神州中的各项丰功伟绩。当然,沐恩楼因是天上仙佛道三界领袖共享香火的唯一圣地而名闻天下,成为巴州继祈神灵地朝天门外的另一名胜地。
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每当天清宇朗、星光灿烂的夜晚,人们站在朝天门的祈神台,或是站在沐恩楼外临江回廊,竟可看见南岸临江的照壁、隐约显现仙佛道三界下凡聚会的宏伟场景,巴州人对此不由肃然起敬,莫不顶礼膜拜。有人说,那是照壁沾了仙佛道众神的灵气,也有说是上天这些神力无边仙神们不知不觉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巴蜀的人们当然不会忘记禹帝和禹后阿娇为搬迁天门山所作的贡献、不忘阿娇为拯救巴蜀庶民付出的牺牲。他们在巴州南岸塗山建了一座禹帝庙和禹后祠,在祠庙中除供奉禹帝治水神像和禹后阿娇奉献宝珠的动人形像,还详细记载了他们的丰功伟绩。禹帝庙、禹后祠也成为后世人们来到巴州必访的著名观光地。
开天门的事过去了千百年,天府之国的庶民每到丰收的秋天就会想起上天开天门的恩德和大禹治水的功绩,于是便选定禹和阿娇喜结连理的八月十五中秋,张灯结彩,借着庆祝丰收的活动,在沐恩楼进行感恩祭祀。之所以掛灯,那是月光加上灯光,会将南岸照壁上的仙神之影看的更清楚啊!更妙的是,人们认为八月十五是月老为天下单身男女牵红线的吉祥日,人们成群结队涌向禹帝庙、禹后祠,祈求天下太平没灾没难,也祈求像大禹和阿娇一样找到心仪的另一半。”
白胡子老爷爷讲至此陷入往事的回忆而停下了,茶棚听讲众人当然也被这神奇美妙的传说迷住啦。突然一个童声响起:“老爷爷,你鳝鱼的典故还没讲哪!”众人一愣,回头见又是那小孩,不由乐了,誇道:“小孩记性好,老爷子,我们可不能白吃你的麻辣鳝鱼面啰!”“老爷子一定也忘啦,幸好有小孩提醒,不然我们就漏了听这典故。”“老爷子,是不是这样啊!哈哈哈哈!”
这小孩子当然是翊儿啦,长这么大,舅舅还从未给自己讲过这么好听的故事呢!老爷子答应的没讲就突然停了,自然心中最着急,所以开口喊了出来。
老爷爷讲了巴州、朝天门、禹帝庙、禹后祠、大禹与阿娇的凄美爱情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讲了普陀山、西湖、飞来峰、天坑、葛洲坝及峨嵋山与花果山灵猴的来历,还讲了许多名山险峰上那些怪异灵石的来处,和巴州好茶与神州庶民待客以茶的起始,独独将天天都卖的鳝鱼给忘啦。只得端茶喝了一口润润嗓子,对翊儿笑道:“老人家丢三落四对不住啦,好娃儿,现在我就给你讲这鳝鱼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