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冬梅不捨地抓起几粒盐看了看,只好跟着翊儿离开,走了几步,看见秋鸣不知何故舔起了手指头,“干嘛?”翊儿问道,秋鸣笑道:“手上有盐味啦。”冬梅听言也把手指放嘴里一呡,哈哈,刚才沾盐的手指真有好久未尝着的盐味呢。
冬梅天天做饭最为无盐苦恼,如今灵光一闪有了主意,翊儿听了半信半疑不知能不能成,就说试试。三人便在离店不远的地方乞讨,冬梅向一户人家要了碗清水,将手伸进水中打湿了就向小店走去,故意站在盐袋旁东张西望,见那店主一转身,伸手就向盐袋按去,随即迅速离开,回到要饭处将手伸进碗里一洗。翊儿看着笑起来:“嘿!这水不就变成盐水了吗?”冬梅把方法告诉秋鸣,让秋鸣也去试一次,两人换着才不容易被发现嘛。秋鸣依计很快就回来了,冬梅打开她的手吃了一惊,原来秋鸣个矮,冬梅让她湿手粘一下盐就回,她可是伸手抓了一把盐。现在轮到冬梅去啦,冬梅又装着东张西望的样子,看店家一转身,赶紧就伸手,可惜这手还未缩回便被一隻大手抓住了。原来店家卖盐后,都总是将盐抹平,秋鸣得手走后,店家突见盐上现了个小手抓过的缺口就留意上了,冬梅不知就里,正好给店老板抓个正着。
远处的翊儿一见冬梅出事当然不能置之不理,带着秋鸣便过来向老板求情:“老伯饶了我们吧,我们好久没吃盐啦,下次不敢啦!”翊儿不断磕头作揖,店老板当然不放,抓了一个,来了三个要饭的,要他们赔钱肯定没有,怎么处置正在为难。就这时急急跑来一个系着围裙的人,老远就嚷道:“老板,忙死啦,阿牛又病了,赶快找人来帮忙啊!”老板听言来了主意,对翊儿嚷道:“你们拿了我的盐,应该付钱,没钱就随他干一天活来还吧。”翊儿正无计得脱,一听如此,阿弥陀佛乐得如此、忙不迭地谢谢。而最最令三人想不到的,那干活地点竟是一家餐馆的厨房后院,分给的事就是洗碗、洗碟。后院堆满了从厅堂送来的盘碗,一个火炉上烧着大锅洗碗用的热水,翊儿将碗盘的残汤剩食倒入一个备作猪食的大桶中,然后把碗盘送入热水桶里,冬梅拿抹布负责清洗,洗净的碗盘再丢入另一只热水桶,翊儿再将其捞出分类堆放在一张大桌上空水,余下便由厨房的师傅自己来搬至厨房使用。
秋鸣的事更简单,看着端来的碗盘有啥好吃的就吃,有多的就往翊儿、冬梅嘴里塞,吃饱了再去帮冬梅洗碗。翊儿对冬梅道:“瞧瞧,这真是祸兮,福之所倚,这美差哪里去找啊!”三个人吃饱了,有了精神,干活自是更卖力。一来二去与厨房的大伯大妈们熟了,翊儿就偷空溜出街去找重阳、马隆、竹海。三人听因祸得福得了如此谋食机会,个个乐的闭不住口,都跑来帮忙。那杂货店老板就是这餐馆的老板,见他们干活挺卖力气、不偷懒,人多还不讲条件,因那集市要连开三天,今日算是白干,就邀他们再干两天,每人每天包吃外另给两个小钱算工钱。大家当然干啦。等到三天干完,不但他们所有的袋子、盆子都装满了食物,而且利用客人们丢弃的空酒罐、酒瓶,在厨房大伯、大妈们的默许下,将油盐酱醋都各装了满满一罐。临走,重阳又将那些未喝完的酒收集了一坛,个个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翊儿道:“兄弟们,我们下一步去哪啊?”“赶下一个集市!”马隆笑道。“就这样一个集市一个集市的往北走哇!”重阳也立即应合,“哈哈,这真是天不绝我等是吧?”翊儿也开心地笑了。不多久,马隆又中了彩,路过当地人称的一个古战场,他们在路边、地头拣到好多丢弃的铜箭矢。马隆的竹箭杆装上箭矢,成了名符其实的箭啦。晚上扎营,几个小伙又多了一件事、练习射箭。
六个人就这样一路北行,从山区走到平原,穿村过镇,最后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洛阳。洛阳好大呵,人多、房多、商店多,来往于道上的大小官吏和将军也多。然而每当他们站下来东张西望,刚要伸手乞讨时,那些商家店铺马上就有人出来将他们撵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歇歇脚的地方,又有一些同行的大乞头过来说是他们的地盘。本以为更容易乞食的京都,竟如此不友善,翊儿、重阳、马隆都搞不明白、懵啦!
城里不行,那就去城外吧,一众出南门发现沿路村庄也不少,而当他们向一些老伯伯、老大娘乞讨时,又有了收获。翊儿道:“瞧,一个城墙就内外有别,仿佛两个世界,我们就在洛阳城郊扎营吧。”重阳:“城里都是有钱人,有钱人和没钱人就不一样。”“城里官多,只怕我们挡了他的道,所以要撵我们,奇怪的是,城里的乞头似乎也要高贵些似的,也学着撵人,不都是乞讨嘛!”马隆算是开了眼界感叹道。
扎营不能在村里,所以他们一路南行,穿过豆腐店村、南寨村、皂角树村,看到一片树林,这才决定就在林边靠着那一圈无人居住的夯土墙搭窝棚。当夜无话,第二日大家要出去讨生活,因翊儿还要带着冬梅与秋鸣进城打探舅舅与秋鸣爸爸的下落,于是决定分头行动,入夜之前回来聚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