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真的?我还以为是我们昨天哭的不够劲呢。”夏翊和冬梅都笑了,原来冬梅听管家说哭出泪水就有赏钱,心想他丧事要办七天,我们不粘亲带故的,哪能天天都流出眼泪来啊!想起小时围着妈妈锅台转,一次不小心将辣椒水抹进了眼里,那个泪水可是止不住的流,所以就找了块布,预先用辣椒水浸泡一下带进了成家。见有客人来吊祭,用那湿布往眼睛一擦,火辣辣的双眼就流眼泪啦。哭灵时翊儿等男孩排在成家男孩之后,而冬梅、秋鸣排在成家女孩之后,冬梅的动作引起成家女孩的注意,休息时一询问明了就里,就给她父母讲了,成家老爷正为哭丧因时间拉长,人人都哭干眼泪没了悲恸的感觉,不够劲,显不出孝心在发愁,这下可找到门道啦,给每个哭丧的人都发了一块手帕,美其名曰哭帕。所以当中正派的人来时,整个灵堂里的大人小孩都是泪花横流的悲恸情景,这出戏演的太好、太逼真啦,成家老爷因此举为孝廉,那可是当官的敲门砖啊,魏武帝曹操当官也就是从当孝廉后才开始的嘛,要不成家老爷会多给钱?
第三天,众人一进成家大门又感觉到气氛不一样了,从上到下都紧绷着脸,就像欠了他们钱似的。翊儿让冬梅向成家那姑娘打听是怎么回事,昨日临走还高高兴兴的,怎么一夜气氛就变了呢?冬梅与那女孩很投缘、年龄也差不多,所以很快就知道了原因。原来今年推举孝廉的名额只有一个,成家老爷被推举上去后,还有好多在推举之列的人便没了希望,这些人便枪打出头鸟挑起了成老爷的毛病。有的说成家祖父是被成老爷给气死的,事缘成家祖父年纪大不能出外挣钱,呆在家里又坐不住,就自己动手在后院搬石头修路。殊不知成老爷担心父亲干这事累坏身体或砸了碰了,好事没干成反给全家添累赘,就派人跟着他不准干。一个要干、一个不让干,双方自免不了一些口舌。
后来他祖父似乎听了话,白天呆在家里闲着、睡着,直到一天晚上祖父不知何故倒毙在后院他修的石路上,大家才发现他是白天休息夜晚去干活,他想临走之前为家人做点好事作纪念的想法和行动根本就没变过。
举报的人说的有根有据,中正不得不信,便又将举荐成家老爷为孝廉的事给撤了下来。成家老爷唉声叹气,只说自己是出于好心孝敬父亲,不让他累倒了,没想得出这个结果。还有什么办法呢?撤就撤了吧,作儿子把剩下的丧事办好,要有子孙能在灵堂念念孝经,请祖父在天之灵能体察子孙孝敬的真情实意、保佑后代平平安安就好啦。
老爷要念孝经,可惜他的一子一女才跟翊儿、冬梅般大小,哪学过啊,就是老爷自己成天忙生意、忙管理郊外的田地,也没认真念过几句呀!老爷的女儿跟冬梅说,旁边的秋鸣全听着啦,秋鸣突然想起翊哥哥教大家认字的百家被,那里面讲的都是孝呵,天天念,人人都背得滚瓜烂熟啦。不知是不是他们说的孝经。于是就在那女孩面前念了起来:“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秋鸣旁若无人的背着,那成家女孩可听傻啦,这比我小的妹妹还会念孝经呀!于是几步跑去告诉她父母,成家老爷夫妇闻讯都来到灵堂,听秋鸣背杨彦祖父写在被上的文章。“啊,小妹妹,你从那里学的这孝经啊?不简单、不简单,等会有人来,你就这样背好吗?”“这就是你们说的孝经呀!我们都会背啦!”马隆听了赶紧插嘴道。“真的?”成家老爷夫妇还有些不相信的注视着冬梅,冬梅点了点头道:“我们全都会,都是跟我夏哥哥学的。”
成家上下听此一说全都服啦,成老爷高兴得双手举起仰天呼道:“老天有眼还我公道,谢谢父亲的保佑,让我们得到这群小孩的帮助。”从此一连五天成家儿女改排在翊儿、冬梅等人的后面,由翊儿领头,一有人来吊唁,便在灵堂里背诵起孝经来。此事经人传布,整个左邻右舍都大为感动,人们议论道,说成老爷不孝,这可能吗?连小娃娃都会背孝经啊。那中正听闻后还有些不信,亲自化妆前来查看。
听着一群娃娃正念道:“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无始终,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他看秋鸣才几岁啊,怎也会背,就问道:“小姑娘几岁啦?”秋鸣答:“三岁。”“哦!这么小哇,你跟谁学的呀?”“跟我哥哥。”“谁是你哥哥呀?”“他就是。”中正顺其所指来到翊儿面前问道:“小兄弟几岁啦?”“九岁半。”“哦!也不大嘛,你是跟谁学的呀?”“跟爷爷。”中正信了,成家以孝治家,可是从他父亲传下来的遗风啊,说这样的人家不孝,太说不过去啦。这中正哪知道翊儿说的爷爷可是指杨彦的祖父啊!
成家的丧事办得别开生面,丧事办完又传来中正重新举荐老爷为孝廉的好消息。成老爷子一高兴,不但赏了好多吃的,每人还给了一两银子,把他们哭丧期间穿戴的那一身行头,头巾、孝衣、孝鞋等也送了给他们,而翊儿他们有了这些行头又多了一条挣钱的渠道,帮人举丧。回窝棚的路上,大家都称赞秋鸣人小聪明,让大家抓住机会挣了一笔大大的外快。秋鸣自然高兴啦,因为她认自己同冬梅姐姐一样,也成了有用的人啦。
洛阳城南门外有条人工开凿的水渠,设计者很聪明,它既可用来灌溉、又可用来作洛阳的护城河,而沿着南门的渠道,还是当时洛阳城闻名的农贸集市,逢初一和十五两场大集连开三天,四面八方的乡民,卖菜卖蛋、卖鸡卖鸭、卖猪卖羊,还卖各种山货、干货、粮食、腌肉、农具、锅瓢碗勺,真可谓五花八门,是城里住户采购农副产品的主要场地。翊儿一帮人靠着赶集帮工一路走来,自然不放过这个挣钱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