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管家见状赶紧按例往他们地上的铜盆里放了一个红包。按理讨喜成功是该走了,可秋鸣见人们喜欢,自作聪明地又演起第二遍,翊儿几人只好伴着她。这第二遍刚演了一半,只听那管家敞着嗓门高叫道:“张大人到!”一个穿着官服的人从一辆牛车中下来,那人随着管家接引走了几步,却突然停下来往秋鸣几人说唱的地方走了过来。秋鸣见状跳得更起劲啦,那人看完也一样拍起掌连称:“好、好。”随一边往里走一边对管家道:“哈哈,你家老爷别出心裁、别出心裁,有意思、有意思。”管家一听脸便笑成一朵花样:“是是是、是是是,让大人高兴就好、高兴就好。这边请,这边请!”
当管家再次从门里出来,不但在讨喜的铜盆里又放了一个红包,还说奉老爷之令,邀几位小朋友入屋同喜。这事太突然啦,个个惊张着嘴,不知是真是假,管家见状不由哈哈笑起来:“小家伙别怕,刚才那位张大人是我家老爷的顶头上司,他夸你们好,我家老爷还能不高兴吗,邀你们进去,等会听招呼,帮助在喜筵中助兴,包有更大的红包给你们啦!来跟我走吧。”原来如此啊,几人像中了彩一般,当然願意啦。管家将他们引到了后院厨房的地方,叫不要乱跑,便又去接客人去了。而翊儿几个人太兴奋,没明白让他们来这里是歇着等招呼,还以为是来向那些正忙忙碌碌准备喜筵的大伯、大妈们演唱慰劳。于是一溜子站开,‘叽叽喳喳’的又唱起来。那厨房中的下人何时受过这般特殊待遇啊,不由也嘻嘻哈哈乐翻了天,边看边听边工作。更可笑的是一些人分了神,竟把油盐酱醋给放错了、或加多了,弄得那掌勺大厨跳脚直嚷……。
随着一阵“砰、砰、蓬、蓬”的鞭炮响,新郎与新娘的结婚大典开始了。不一会儀式结束婚宴开张,翊儿六人被管家招呼着来至宴会所在的四合院天井,跟在穿大花红袍、头戴彩翎喜帽的新郎官后面,新郎官逐席敬酒,他们则在后面唱喜歌助兴。
正北主宾席坐的是双方家长和那张大人,几人‘吱吱吱吱’一番就又得红包一个。转到东边,这坐的是新郎新娘的兄弟朋友哥们,新郎一来就起哄,有的喊:“我们不听小娃儿唱,要听新郎唱,对不对呀?”“对对对!”“哎唷,这不赶鸭子上架吗?我不会唱呵!”“不行,不行!”“要不我学个狗叫吧!汪、汪!”“哈哈,不算数、不算数。”“我出个主意吧,让小孩们代唱,但不能再唱吱吱吱吱,要唱没听过的,唱完后让新郎官出血给两倍的红包,大家说好不好?”“好好好,便宜他啦,不然我们就不喝他敬的酒!”新郎官没法,这帮兄弟朋友提前闹起房来啦,于是转头问领头的竹海,竹海一想没问题秋鸣会唱‘海风吹’呀!
当秋鸣在竹海笛子伴奏和其他人的伴唱下,表演完海风吹,白浪翻,那新郎官真的又赏了两个红包,马隆几人那个兴奋不用言表,而宴会桌旁新郎官的兄弟朋友们也乐得东倒西歪,“这小子平时抠门,现在让他出点血,高不高兴啊?”还有人借机揭新郎官的底,“高兴、高兴,干啦!”这一关算是过了。又转到南边。南边坐的是新郎官的同事,这帮人有样学样,先要新郎官学鸡叫,叫完了也要他出双倍红包请小孩帮忙唱歌。这一回当然是冬梅唱梅花调,秋鸣即兴在乐曲中乱舞一通,自然那装红包的铜盆又多了两个。最后转至西边。西边坐的是男女双方的叔伯长辈,这些人当然要以老卖老,他们要一对一的敬酒,想把新郎官灌醉,听歌也要听老人们爱听的歌。新郎官已喝得满脸通红,听言道:“老人爱听的歌,小青年都不会,何况小孩啊,饶了吧、饶了吧,我给你们学牛叫‘哞—,’学驴叫‘阿欧、阿欧,’学青蛙叫‘蝈蝈、蝈蝈,’好了罢?”“不行,不行,今天你得听我们的。”双方讨价还价半天,最后翊儿上场,那‘老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正是老家伙们最爱听的吗?
回家的路上别提他们那高兴劲儿,光是重阳挑的那两筐鸡鸭鱼肉、烤饼、肉包子,就把他们笑死了。这家主人因他们而办了个别开生面的喜筵,在上司与同事那里搏得了面子高兴啊,而厨房里的大伯大妈也很喜欢这几个小孩子哇,所以红包与喜食都给的特别多。而那包在食品筐上表示喜庆的大红绸布,日后又成了秋鸣代替小小手帕的绸带,舞动长长的绸带跳出的舞蹈,自然更好看、更动人啦。从此,六个人有集赶集,无集就去钻营那红白喜事,总算在洛阳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