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翊儿回来,余师傅问找到了吗?翊儿道:“没见高人,却见了一个病人,可那山中只此一家,所以有些拿不定。”余师傅听言指点道:“世上高人招徒,可不像我会毛遂自荐的,那是必定考查一番,确信可作为功夫传人,才会正式收徒的,你可别错过机会。”第二天,翊儿带着冬梅一块去,冬梅做家务活当然比翊儿强多啦,他们又带了米面、油盐酱醋茶和一些碗碟去。翊儿帮助整理院子、庄稼,打水、清扫,冬梅做饭炒菜,不时问寒问暖,跟老爷爷叙说有关翊儿的悄悄话。讲他们眼看坏蛋何虎害死秋妹她娘,因没本事却不能相救,讲他们在关林集上,翊儿与几个坏人争斗不敌对手,秋鸣活活被人抢走、翊儿死去活来的切肤之痛,和下决心学本领的初衷,现在翊儿和自己都是相依为命的孤儿,乞讨来到洛阳谋生等等。那老头默默听着,只是叹气。
冬梅后来告诉翊儿,她发现老爷爷听完她讲的故事后,露出内心很矛盾的表情,似有难言之隐,让翊儿持之以恒必有后果。翊儿听冬梅话,有空就去,慢慢帮助老爷爷将院里院外种上了各式瓜果,开多一块地种粮食、蔬菜,带了几只小鸡养在院里,老爷爷的茅草庵慢慢有了生机,对翊儿从拒之千里,也变成了笑脸相迎。翊儿在附近发现一处十余丈高、近乎直立的陡壁,心想这可是路师傅告诉自己练登攀的好地方,反正要常来,借机练一门技艺也不虚此行。就从壁上大树系了条粗绳,从壁下抓着绳向上练习攀爬、向下沉坠,慢慢有了心得,上爬下滑越来越快,于是又做了个两丈长的锚爪,用锚爪依附岩缝、树枝枒,一段一段往上爬。这锚爪上爬容易,下溜却难,有时没弄牢,一下便摔了下来,跌的鼻青脸肿,老头在旁边一会给他加油,一会又埋怨他粗心大意,怎么不抓着绳端检视牢固再爬溜,弄的翊儿反到不好意思,跌坐在地上,趁机直说:“谢师傅指点、谢师傅指点!”那老爷爷却充耳不闻,只是唠叨着:“小心、小心!”
翊儿本会腾翻,在路师傅、余师傅指点下手足快、腰身灵活,学这锚爪不几日便又熟练了,那锚爪也变成了五丈长,两下就登上了壁顶,心里一高兴,难免就露出些洋洋得意的表情,那老头见了道:“我听市上一些人讲,高人攀壁登山可不用锚爪,而是用手足,你要练成那个技艺就厉害啦!”“是吗?原来登山就有这么多东西要学啊,谢师傅指点,谢师傅指点!”翊儿丢了绳索、锚爪,开始练徒手攀爬。
这徒手难度高、风险也大,翊儿常常一鼓劲爬到丈多高处,因再也找不到立足点、而又只得跳下作罢另选登攀处。如此翻来复去终悟出这徒手攀爬最紧要事先选好线路,绕着山体绝壁先把可借势的路径看好,甚么地方坑凹多,岩石裂缝多、树枝草丛多,那自是易攀爬的地方。按此思路查看路径,这才发现登山並不是一溜子直上直下,有时还得上个一、二丈便得横斜着移动至另一处可上行的路线,容易的转折一、两次成了,难的,那可说不定在岩壁上要曲里拐弯好多次呢。翊心中有了数,徒手攀爬渐渐有了起色,已可爬上五丈高处。这次翊儿站在半山腰上仰头觅路,却见一片乌云从山边移来,岩下老头直呼:“快下来、快下来,暴雨来啦!”翊一听,好哇,雨中爬山才叫劲呢,这机会不能错过。于是一步横跳踩着一篷树枒,趁树枒上弹的力道,伸手抓住一岩缝再一摆,正可踏着一块凸出的大石,这是先就看好的路子。可惜老天作对,那山中雨说来就来,瓢泼大雨刷刷直往山壁上打,等他跳至那凸石,山上流水正顺壁冲下,翊哪还站的稳,足底象抹了油似的一下滑倒,从六、七丈高的岩壁上磕磕碰碰直摔壁底,半道只觉头被甚么东西狠狠碰了一下,便昏过去啥也不知道了。
等翊儿醒来,发现躺在老头的茅草庵里,才知自己让老爷爷救了,翊挣扎要起来致谢,那老头却笑道:“小小少年逞强,这回可有教训啦,快快去那大桶里热水泡泡除除寒气吧。”“谢谢、谢谢,师傅真好!”翊儿脱的精光钻入木桶中,老头关爱地浇水帮他搓背、洗头:“叫你下来,就该听话,哪有这么不顾死活的,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明白吗?”“明白啦!明白啦!”
“小家伙,你总想拜师学艺,心诚志坚、不捨不弃,到是挺感动人的,你能告诉我,你的父母是谁吗?”翊见问难住了,这可是我的一大秘密,才跟冬梅商量不得乱讲,这老头怎么偏偏就问这个呢?可若他就是我要拜的师傅,我不讲,就对不起老人家啊,于是节节巴巴的:“这、这、这……”一抬头见师傅露出关爱和慈祥的表情正盯着自己,不由心中七上八下打起了小鼓,“哦!小家伙有什么难言之处那就不用讲了,我这深山老林难见外人,所以才对你有了好奇之心,哈哈,就算我没问吧!”对呀,对呀,深山老林、四外无人,老爷爷知道我身世也不会害我嘛!唉,糊涂、糊涂,于是一骨碌从桶中爬起,赤身裸体便跪在老爷爷面前,不住磕头嚷道:“老爷爷,不,师傅,是我不对,是我不对,我不该跟师傅隐瞒家事,不过我说出来,师傅可不能因此不收我为徒!”“哦!有这么严重?说来听听,老夫倒更想知道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