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阳光下的伊河清澈泛绿,下面的水草、游鱼视而可见。大家在波光粼粼的水中遥望夹水两岸,群山静谧、茂林郁郁、岸柳依依、绿草茵茵。船过两山挟持、传说大禹治水一斧劈开的龙门伊阙后,船前便又慢慢显出一丘丘阡陌桑田、耕夫草舍,真是让人心旷神怡。老大石崇道:“今日算是船遊,我们每人以酒为题,各讲一个故事如何?”王衍当即附议:“边遊边听故事,有趣、有趣。”“好,我就先来讲讲这京中最闻名、竹林七贤之首嵇中散嵇康的故事。”
崇道:“这嵇康生得风度翩翩、狂傲不拘,自幼博览群书,天上地下无所不晓,崇尚老庄之道,曾著有‘养生论’、‘太师箴’、‘声无哀乐论’等,是名噪一时的风流才子,因常与好友山涛、阮籍、阮咸、向秀、王戎、刘伶七人于竹林中饮酒、赋诗、弈棋、弹琴而被称为竹林七贤。传说嵇康一日遊至邙山,夜晚对着一轮皓月与满山风吹起伏的林涛突来雅兴,纵酒狂歌抚琴自娱结果引来山中一隐世老翁。二人一问一答很合脾性,那老翁便抚琴一曲,让嵇康听得如痴如醉,一生不求人的嵇康竟破天荒第一次跪拜老翁为师,那老翁不简单,不但将该曲传给了他,而且还传他一套统将驭兵之剑术。听说那曲即‘广陵散’也,那剑亦即传闻中的‘乾坤剑’也。过了一些日子嵇康将曲、剑学会再进山中致谢,却哪里还能寻得老翁,世人皆曰老翁为世外仙人。嵇康持才傲物、时时讥评时政,虽为掌朝者不容,但其名声响亮,却是朝中名士皆欲争相交结的对象,殊不知他却睥于应对,因之得罪朝中重臣钟会等,最后终因为好友吕安被诬案求情而为钟会得机报复,钟向故大将军进谗谓其曾参与毋丘俭谋反案,又言其名声大,若登高一呼就可酿成国家动乱,说得故大将军害了怕,而将其杀于京城东门外。
嵇康下狱时,京城太学三千学子上书请求赦免、並求拜为师而轰动朝野,遇害时万人空巷跪拜送行,场面蔚为壮观。那是四年前的往事我十五岁亦在场,只见嵇康临刑神色自若,讨酒一壶一饮而尽,借琴一把,当街抚琴。那琴声时若大河奔流咆哮雷霆万钧、时若小溪流水淙淙锵锵鸟语花香、时若天雷轰鸣声传九万八千里、时若嘤嘤细语润物于无声,那高吭激越若沙场千军万马,低吟浅唱又若闺中窃笑童稚嬉闹。抚今追昔慷慨高歌又如魏武再世、其喜怒哀乐无拘无束一泻胸中块垒又似无悔无恚。东市万民鸦雀无声静默聆听,只听嵇康抚曲至终呼道:‘惜广陵散就此失传矣!’遂引颈就戳。时隔经年我还在为那旋律美妙无比的‘广陵散’失传而痛心、为这一代英才中年早逝而悲哀。后司徒钟会在灭蜀后欲叛魏自立被剿灭,大将军方悔杀错人,可惜悔之晚矣!”
众人听石崇讲来,莫不为嵇康怀才不遇而惋惜,翊儿这才知除了蜀国有许多好故事,这魏、晋也有许多可歌可泣之人物啊,听起钟会一下想起在村野茶社听的故事来,于是道:“听石大哥这故事,让人肃然起敬,我就讲一个听来的关于因酒误事的故事吧。这故事是魏灭蜀后,蜀兵溃散回至乡间,给乡间不明时事的众乡邻所述。故事道钟会得令率军灭蜀后屯于剑阁,在剑阁每日招待京城与成都来往的专使驿吏。京城来的便是请喝杜康酒,蜀中来的便请喝文君酒,文君酒者就是蜀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沽酒当垆时所酿卖之酒,传说这些来往驿吏一听请喝的是杜康酒和文君酒便笑逐言开毫无警觉,不饮至酩酊大醉不休。而钟司徒与蜀中豪帅姜维趁其醉卧、便偷拆其传递的京中大将军与成都邓太尉往来信件,然后令人改头换面、添油加醋、仿笔迹改写,进行挑拨离间之能事。未几果然令京中前大将军中计,令钟会去成都捉拿所谓欲谋反的邓太尉。
钟会老奸巨滑知邓大人深得部下喜爱,冒然去抓可能适得其反,就听姜维之计派监军卫瓘大人去抓捕。这卫大人接了这烫手山芋没法,便悄没声息带着二、三十兵丁、算着邓氏父子入睡未醒之夜,喊开城门,直奔邓艾父子居处,可惜邓太尉灭蜀有功、居功自傲,每天都沉浸在一片阿谀奉承之中,晚晚达旦饮酒、不醉不休。待卫大人带着兵丁入宅将其父子抓起,二人竟毫无戒备仍处于酒醉昏迷中。邓父子就这样稀里糊涂因贪杯醉酒而被杀,一世英名也因之烟消云散。
这还未完,钟司徒进了成都又听姜维之言做起了自立为帝的美梦。为此他将不听其话的二百多魏军上将幽禁于府中大堂内,就开始制作皇帝冠冕、筹划起登基大典来,其与姜维称为异姓兄弟也是通宵饮酒、密酌、不醉不休。待到手下魏军买通守城官兵,在卫大人统领下涌进官邸,才惊慌失措起来反抗,钟司徒酒醉乏力挥剑杀了几人终不敌而被乱军射成刺猬。可叹的是其临死还拿着皇上御赐的尚方宝剑不放,而倒毙的地方,那皇帝崭新冠冕还整齐摆放在他旁边的桌上。这真是近在呎尺失之千里,一枕黄粱美梦便这样化为乌有。而姜大将军用尽心机、正以为指日可复蜀国,待平叛兵丁冲入挥剑抵抗,没几下因终日饮酒过度、心肌梗死发作,还好神智未失,见大势已去便自刎而亡。这些魏、蜀中喧嚇一时的功臣名将,因酒误事,就这样命归黄泉,让后人扼腕叹息不已。各位,酒啊,不过杯中之物,少饮有益,醉饮害人呵!你们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