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司马炎到此顿觉神清气爽没了疲劳,笑对贾充道:“好久不入山林农舍,几乎将田园风光都忘了,那年让我进山打猎的情景君还记否?”充笑道:“那时陛下年轻英武,山中纵横驰骋可不只是舒筋展骨的闲事,此举正好为后来寿春一役立大功预埋先机对不对?”“啊,怎会忘呢,这可是平身最骄傲之事,骑着一匹白马引他两千五百兵丁捉迷藏,想来都叫人笑。”“皇上宏福齐天、命有今日大富贵!”一行又随去参观徐师傅搭建的养殖场,看着那一排排鸡舍,毛茸茸刚孵出的小鸡,众人眼睛一亮,皇上细问徐师傅的养殖规模,出鸡、出蛋量和喂养饲料道:“这可在军屯中推广,军屯除了生产粮食,还可像这庄户一样向畜牧发展,荒地荒坡太多啦,得赶快利用起来,今后灭吴统一华夏需大用!”“瞧,前边还养着兔、羊和猪呢,这庄户响应号召,原只是卖豆腐的老板,现在改务农开荒,种果树、蔬菜、粮食和豆禾。豆做豆腐,留下的豆渣养猪,猪粪肥田地,地长草养兔、养羊,鸡食地虫,真是一环扣一环,可算庄户中一杰。”“是吗?朕可要给予嘉奖,让各州郡县都来取经,让国之农事大振,朕便不枉来此亲耕一场啦!”
一行转至树林中的窑洞,远远闻得一股药香飘来,炎问带路的郝总管:“这儿还制药?”郝点头道:“陛下还记得几个少年上山掏狼窝之事吗?”“哦!当然记得啦,这儿就是用豹骨、狼骨制药处吗?”“对呀,夏翊快过来参见皇上。”夏翊便从后面站出来:“祝皇上圣安!”炎过来拉着翊瞧了瞧:“哈,长高不少,朕可没忘了你。”“谢皇上,今日圣上亲临,让小民们不胜荣耀,借此机会想给皇上引见一位长寿老者,不知皇上可有兴趣一见?”“是吗?想必就在窑洞中,快快引来让朕一瞻寿星风采。”夏便从窑洞中牵出老爷子和张大哥,上前参拜后道:“圣上可猜吴普老爷子高寿几何?”炎拉着吴的手,“老爷子寿高七五怎样?”“不对不对。”“八五?”“不对不对。”“九五?”吴老爷子答道:“回皇上,老朽已九六矣!”
“啊,真看不出,如今身子还这么硬朗,活活就是一个七五模样,瞧你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定有特殊长寿之法,可能赐教一、二?”“赐教不敢,只是每日做五禽戏法而已。”“五禽戏法?不是神医华佗所创么?老爷子何以知此?”翊趁机道:“吴老爷子乃华佗神医亲传大弟子也!”“哦!这可是我朝开国以来的大吉兆,神医华佗还有弟子在世!朕今日真不枉此行也,老爷子现还在从医劳作?”“谢皇上挂怀,老城人和草医馆便是老朽施医处。”“人和医馆?天时地利人和,好名好名,借你老的高寿,朕今日高兴要赠老爷子几字以留念。”“皇上御笔一字千金,老朽先谢过啦!”“这位张先生是吴老爷子传人,願你清心上学,习得真才,今后有何困难可报贾公知传,朕可是开门求贤,有才之人多多益善。”
张:“谢皇上关爱,余定当不负圣望。小民正助老爷子整理神医华佗遗留医案医术,以欲光大。据此吴师傅已编本草一书,正不知何处可以刊行,皇上可否赞助此事?”“哦!朕乃开国之帝,当求文治武功,医人济世就是当朝文治之一,朕既知此事,豈有不助之理。”随将管太学的中书令著作郎张华传来道:“人和医馆欲光大神医华佗之学,所出经典,太学编书馆应优先刊印发行。”张华马上领旨称是。
众人转了一圈回至搭的棚下,关林餐馆、人和小食店等送来的食物已排成一长溜候着了,除常见的包子、大饼、面片,那烤地瓜、豆浆、豆腐脑是最受欢迎,而徐师傅最拿手的红油麻辣豆腐、家常豆腐、香葱拌豆腐、红烧豆腐等十几盘豆腐大家族,上桌便被群僚一抢而空。有人边吃边问这些豆腐菜是如何做的,徐师傅、竹海趁机推销起他们的豆腐如何如何清爽可口,夏翊、苗青则推荐关林餐馆的美食怎样怎样,贾充听了指着夏翊道:“你这个小家伙真聪明,做生意做到老夫头上来啦!”皇上看着王子百官,跟着自己在这田地里野餐,熙熙攘攘、有说有笑,没了朝廷的礼数、没了那令人烦闷呆板的朝中话题,感到真是身心大解放,仿佛真回归到平民居家其乐融融的景况,开心地笑了,指示贾公按新入开荒农户减免税赋律令,免庄主五年的赋税。随后要来纸笔墨,写了‘泰始七年皇田’几字交由徐老板制成告示牌匾插于今日所耕之地头,以作天下躬耕示范。又写下‘天时、地利、人和’三张御笔亲题,送给寿星吴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