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杨彦听言:“父亲莫去,让我去吧,我得尽点孝是吧?”彦母一听笑了:“行行行,让彦儿去,彦儿爸去了和我拌嘴,我开不了腔,豈不让他得意死啦!”众人一听,彦母还记挂着和老公拌嘴哩!定好了日期,翊陪张大哥往回走,张道:“你怎么不讲我是华佗亲传弟子吴老爷子门下呢,这样不就少她几分担忧吗?”
“我本想说,可一想张大哥得祖上医圣张仲景之遗传,又得古时名医扁鹊真经,再加上神医华佗传人吴老爷子指点,莫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光集这三大医术于一身,今后的成就必超越所有前人,故本人不以神医华佗来将大哥彰显于世,而要以你自己的高超医术来赢取当世之声名,大哥可赞同小弟心思?”
“小弟太厚爱于兄啦,不过听你一言,我可燃点起些微雄心,愿在有生之年能写下一本集三家所长于一体的新医书,不说以此留芳百世,至少不负老弟、吴老爷子师傅等的寄望,不虚此生于世也!”“张大哥定能实现理想,有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何况老兄正当有为之年也!”
手术相当成功,张大哥主刀,队长田初犁作助手,吴老爷子向实习的其余徒弟进行解说。杨彦至此方知吴老爷子乃神医华佗真传弟子,高寿九六矣,为夏哥哥对母亲精心周到的医疗安排感激不尽,为自己有幸结识夏哥哥並成为推心置腹的好朋友而倍感荣幸,叹道,这真是天降的大福报喔!十余天后彦母康复下了病床,竟步行走回了家,彦父是当世书法家,立即大书一幅‘神医华佗再世’的大字横幅,制成一扁往关林人和医馆送来。这天正赶上武帝‘人和’医馆招牌举行挂牌仪式,翊让苗青和三妹组织全体手下齐集庆贺,鞭炮声、锣鼓声与大头娃娃的欢乐歌舞,让围观者莫不动容。
有人议论道:“这人和医馆原来是神医华佗弟子主持,不简单、不简单!”“那‘人和’二字可是武帝亲书,没本事,皇帝会作这事吗?这可是开国头一桩。”“瞧,正接受大家拜贺的老爷子,看不出有九十六了哟!”“瞧瞧,他的弟子们开始表演五禽戏啦!”“五禽戏?就是那神医华佗所编、失传已久的健身操?”“对对对,那老爷子天天练,所以得长寿。”“那咱们也赶紧学两招!”
在老城原人和医馆举行挂牌仪式时,来了两位不速之宾,无疾一看是天时地利的老板不由一惊!二人除向吴老爷子、张无疾拱手称贺又各送贺喜大花篮一个,随将二人引至内室,一人道:“老爷子,我们可是相识多年的好邻居,贵医馆技高一筹,为医林楷模,得享武帝亲书‘人和’二字为匾,这实是为医林同道争光的大事。吾等听闻皇上躬耕时还书有‘天时、地利’墨宝于兄台,可否让吾等一观真颜?”老爷子不善交际,听此道:“二位贵客驾临,令小医馆蓬荜生辉,吾只谈医事,其余交与徒弟处理,若为睹武帝真迹,与弟子相商就是,告辞!”无疾道:“贵客只想看看,没有其它想法?”
“啊,张老板一言中的,那‘天时、地利’四字于贵医馆並无它用,可否转让于我等,也沾沾贵馆的福气?”“此事重大,我得与相关人等商量后才能定夺,可否小待片刻?”“可以、可以,我等願各出银百两购求此二墨宝,请多多致意!”张出来与大家商量,苗道:“此二墨宝于我们无用,于他们却是宝,敲他一笔何尝不可!”三妹:“他们可将放火捣乱的事全忘啦!至少还得道个歉才能让给他们。”
竹海看了一眼夏道:“当年夏哥被打重伤危殆,吴老爷子开了三个方子让我抓药,一个去天时、一个去地利、一个留人和。这天时、地利均按价计钱没有为难我们,夏哥活过来,吴老爷子居功至伟,但也不能否了天时地利的药好,从这点看,天时、地利、人和在治病救人上是各有长处短处,正好互补。既然天时地利现在肯屈节相交,说明他们是感同身受,为今后三家医馆的合作计,我建议就大方些送给他们吧,这样再有类似夏哥似的危急病人,他们豈不更乐意助我医馆是不是?”
翊一听:“好哇!竹海听孝经可是学而致用,医馆者,救人治病为其宗旨也,有道是朋友越多越好,为化敌为友、消除积怨、拓宽医道,吃点亏也没什么了不起,如果冤冤相报那可是何时能了。再者三家医馆相互取长补短、各赚各的钱,各行各的医,这也是城中百姓最喜见到的情况。我们和谐任医,治病第一、赚钱其次、提倡医德,这可是我们敬奉的医祖、神医华佗及师傅吴老爷子的行事准则,也是我所知张大哥先祖医圣张仲景大夫行医救民于大瘟疫时树下的榜样。不管他们如何想、如何做,我们应该先作起来对不对?我们真的大人大量为吴老爷子搏个好名声,也算是徒弟们尽孝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