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无疾一听笑了:“听夏老弟此说,我是茅舍顿开,医病第一、赚钱其次,这可是大医德。吴老爷子一生济人无数,从未将挣大钱放在眼里,我们作为徒弟,一定要替吴老爷子增光,弟子为师增光就是至孝,对极、对极,我就进去言拱手相送啦!”
苗青、三妹听言知自己考虑欠妥,忙表态道:“是徒弟心胸窄了点,对不起、对不起,这尽孝的事,我们当然举双手赞成。”张大哥进去不一会,就陪着天时地利两位老板走了出来,那二人满脸笑容喜出望外,见人就作揖致谢,嘴里道:“咱们同行不能当冤家,过去有得罪处,望大家一笑泯恩仇,今后三家携手振兴医道,以治病救人为己任,这宗旨太对了,我二人服啦!咱们以后取长补短、互相帮扶、绝不食言,小兄弟们后会有期,同喜、同喜!”翊决定老城挂匾延后几日,待天时地利的牌匾也制好后,三家齐上,共沾皇上福气。此举在老城中传开,又成为朝野一时佳话。吴老爷子从张大哥处得知因由后也笑了:“徒儿、徒孙们,不枉为师教你们一场!”
西门外集市上第三家人和小食店早已开张了,由于祝一鸣被刘渊正式留用为府中负责安保与厨房的总头头,比夏翊的贼曹还高一级呢,大家决议由卫重阳当了队长,一来此店由金师傅承包,二人现在是义父子,正好可互相商量,二来重阳在渊府中确实干得不错,为其他队员佩服而当知无愧。听扈三妹报告,西门小食店开门一个月就将买房花的钱赚了回来,再有一个月,那重新装修所花费的银钱又可回笼,翊、苗、竹海一听都觉奇了,于是联手同去察看究竟。
这西门集市不长,形成也晚,可偏偏人头钻涌,集市中人一半是中土、一半是西北各地杂居民族,众人踏上集市,便为这景相迷住了。三妹道:“这儿集市不分初一、十五,天天如此,所以生意天天有,要想不赚钱都难。”翊一听:“怪不得、怪不得,这选址是选得太好啦,这可是竹海有眼光啊!”竹海道:“依我看此地还有潜力,重阳这小食店应变成关林餐馆的规模才行。”苗听言道:“他们那个地方改造时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已经没地方扩啦!”“还可以扩、还可以扩,在房上盖个二楼作金师傅住处,一楼房腾空放上桌椅,不就成餐馆了吗?”“真的!这可是好思路。”一行人远远就见人和小食店门前已是人来人往,重阳高嗓门喊的老远都听得到:“烧饼五个、夹羊肉,羊杂汤两碗!”“烤地瓜好没有?一斤!”“这边请、这边请,让一让,新出笼包子来啦!”重阳声息,一个女人清晰的声音又冒了出来:“小兄弟,莫慌、莫慌,注意安全,古丽!再添碗豆浆,两个包子给这位老人家。”翊儿听得笑了:“这老板娘叫古丽,古丽是谁呵?”“夏哥,古丽是谁,等会包让你眼睛一亮!”“真的?”
果不然,这古丽竟是一个金发碧眼瘦高个的外族姑娘。因为金师傅与夫人杏花都不懂外族语,而重阳等厨师又做又卖忙的很,她便成了店中名星,跑上跑下为金老板夫妇当了翻译,並招呼一些懂不多汉语的客人,端食送汤收钱。翊几人见忙,卷起袖子洗了手,便投进去先帮忙,这一忙直忙到午饭时刻过才算有了间隙。金师傅招呼大家随便取些剩余食品,又炒了两盆豆腐算加菜,一块坐下边吃边聊。金师傅开口道:“这小吃店太小了一定要扩大,你看,我们可是天天都如此忙,想换一个去休息都没办法!”杏花满脸堆笑:“这活虽累,可干起畅快,是为自己干啰!我算找到好地方啦!”她笑着还伸手去拍她老公一下,逗得金师傅马上就望着她笑呵呵的,“那是、那是,这真是托了小兄弟们的福!”重阳道:“竹海眼光独到,我在想是否在集市南端,趁那空地无人,咱们也盖个关林餐馆样的二层楼,这集市街道现在太短啦,今后必定会延长,到那时我们不就又是在集市中心了吗?”“有道理,想关林开集前啥也没有,不正是我们怂恿着三位师傅去率先抢占住了好地盘,才有了今天模样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