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第十七章 遗毒肇事村邻反目 悲喜冤家结成正果
且不说夏和春在山上教寨众习武自保忙的不亦乐乎,而那山下不远处的史家庄却发生了天大的乱子。
荆洛道翻过禹王阁二郎庙,便一路下山通往南召县,山下竹林渐密,浓荫处有一村庄,因庄户大都姓史,便称为史家庄。东汉末年至三国分立战乱频乃,史家庄陆陆续续又迁进许多杂姓避乱人家,史姓先来占了山下平坝,外姓后到便住于靠山根处。史家庄附近没河流,家家户户用水均靠山泉,不知从何时开始,利用山泉高处流下的势头,人们用本地盛产的竹子掏空成管、截泉水而引入各家的储水池。自外姓百余户迁入后,水源变紧张,大家便约议在那截水处修一道分水闸,每日分白天、黑夜轮流供水,每月一换。在那水闸不远处住着一户李姓人家,因距闸最近,便被公推承揽了这开闸闭闸的差事。这李姓人家夫妇二人带着两个儿子迁来此处已有数年,买下一片竹林以编制竹器售卖维生,而家传绝活却是制作竹笛、竹箫、排竹响板等乐器,其家境虽不富裕,却还过得去。两个儿子中老大李敬乐年已十八、老二李敬器才年方十二。
每到换闸时间,敬乐的笛声在竹林中响起,不一会就有女孩儿银铃似的歌声随笛传出,村中人都知是那庄主女儿史闻钰会她的情哥哥去了。这史闻钰长的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是村中美女,追求者众。她的远房表哥史昀家境殷实,自小便与她在一起,可谓青梅竹马便是其一,可闻钰偏偏就生不出情感、而爱上了这吹笛好手敬乐。这不二人在那山溪分水闸处,你吹我唱,玩的不亦乐乎,只让那藏在竹林里窥探的史昀悻悻然,钦羡、妒嫉、无可奈何。
夕阳西下、秋风怡怡,随着田间干活人的归来,山村响起了大人小孩的呼喊声、主妇吆喝和狗迎主人的汪汪欢吠,一派生机充盈着山居田园风光。突然一声:“天啊!”的凄怆哭喊划破山村的合谐,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第二家、第三家……,那“救命呀!”“快找郎中!”“有人放毒!”此起彼落的呼喊将全村人都惊住了,人们纷纷放下手中事情,赶去出事人家打探、帮忙。出事人家不是渴极饮水、便是饿极就餐,饮后、餐后不一会便四肢无力晕倒家中不省人事。史家庄庄主史普贤见状急令一后生敲着锣、宣示全村不得饮水就餐,随急找村中草医郎中寻解救之法。这郎中平时只会治些感冒、肚痛、腹泻之类常见病症,哪见过这中毒之事,只得依人们的解毒偏方,下了些甘草大黄水煎冷服和绿豆熬汤作饮的方子,说这毒奇特应是人所为,得找投毒之人要解药。庄主一听:“对,要找这投毒之人才是,可谁是投毒之人呢?”
围观众人一听七嘴八舌也议论开来,村中人避世山中不与人争,按说没结下什么仇敌,不管史姓、外姓也一直和睦相处。突有一人道:“庄主,这中毒人家全为史姓是否奇怪?”大家一经提醒才想起,可不是嘛,二十二口中毒之人全是史姓人家,而靠山根居住的外姓却没一人中毒,怪了?人群中的史昀一拍脑袋:“对了、对了,刚才我见李家敬乐在山上换水闸,这水闸一换,溪水流入我们史姓这片人家,史家的水便有毒,莫不是这小子干的坏事?”“胡说!”接口的是闻钰:“敬乐哥换水闸有我在场,我还帮他搬移的引水竹管。”“水闸处是水源,不是在水源处下毒,为何只有史姓人家中毒?他们李家那一片就没人中毒?”“按说李家与史家也没仇,敬乐还想娶庄主女儿,怎可能下毒害史家的人呢?”“对了、对了,庄主跟他要二百两银为聘礼,他拿不出,所以怀恨下毒也不是不可能。”
庄主听到这里微微脸红,女儿闻钰与敬乐的事满村都知道,他对那敬乐除了觉得家境贫寒外,到也没坏印象,只他那远房亲戚史昀一家,见到手姻缘跑了心中不甘,总在耳边挑唆,说来说去庄主动了心。那史昀家是本村的大户,二人门当户对,又是青梅竹马之谊,史昀虽显木纳拘谨但也不是坏孩子,可这女儿就願与敬乐在一起嘻嘻哈哈,庄主没法,便依了史昀父母的主意,向敬乐要二百两银作聘礼,否则莫谈婚嫁,意是要李家知难而退,没想史昀竟在村众中公开言谈,豈不让庄主揹个嫌贫爱富之恶名。闻钰听了拉着父亲的手就不依了:“爹!你要把女儿卖二百两银呀!你对女儿这么狠心,怪不敬乐哥说要去县里承办红白事挣钱,你钱迷了心,女儿我可是死也不依!”闻钰说着呜咽哭起来,事关自己的婚姻大事怎不让她心急,二百两银,平常人家恐怕要积攒十年才挣得出来呵。那史昀见闻钰哭起来也觉不安,可这机会又不能放过,听罢闻钰言又叫嚷道:“这下可好,二十二条人命,由他包办白事,豈不挣大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