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下14: 1-29】【以色列王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第二年,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登基……。】在列王纪下第十四章中记载了,犹大王亚玛谢和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的事迹。本章首先说到:【以色列王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第二年,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登基。他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亲名叫约耶但,是耶路撒冷人。亚玛谢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不如他祖大卫,乃效法他父约阿施一切所行的;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以色列王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第二年,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登基”。“亚玛谢登基”,是指亚玛谢单独作王,实际上他于两年前便与父王约阿施共同执政。“他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耶路撒冷”是南国犹大的京城;“作王二十九年”,这表示前面十四年是与以色列王约阿施同时期,后面十五年是在约阿施死了之后。“他母亲名叫约耶但,是耶路撒冷人。亚玛谢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就是遵照耶和华的律法作王并治国。“但不如他祖大卫”,就是不如大卫【专心顺从耶和华】(王上11:6)。“乃效法他父约阿施一切所行的”。这是指亚玛谢和约阿施一样晚节不保(25:14-16)。“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在《列王纪》中,对于每一个北国以色列王的评语,都是犯了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王上15:26等),就是拜金牛犊的罪。而对于南国犹大好王的评语,除了希西家和约西亚“废去邱坛”(18:4),都有一句“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王上3:3等),因此他们始终不能专心顺从神;而坏王则大肆“建立邱坛”(16:4等),从不能专心顺从神变成离弃神
【国一坚定,就把杀他父王的臣仆杀了,却没有治死杀王之人的儿子,是照摩西律法书上耶和华所吩咐的说:‘不可因子杀父,也不可因父杀子,各人要为本身的罪而死。‘亚玛谢在盐谷杀了以东人一万,又攻取了西拉,改名叫约帖,直到今日。】“国一坚定,就把杀他父王的臣仆杀了”。“国一坚定”是指政权一稳固。“杀他父王的臣仆”,就是杀了“示米押的儿子约撒甲和朔默的儿子约萨拔”(12:21)。“却没有治死杀王之人的儿子,是照摩西律法书上耶和华所吩咐的”。“摩西律法书”指摩西五经;“耶和华所吩咐的说”,就是“不可因子杀父,也不可因父杀子,各人要为本身的罪而死”,是引自申命记24:6。亚玛谢起初“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顺服神所吩咐的。但他却没有彻底顺服神的心,所以对神“心不专诚”(代下25:2),结果属灵的光景每况愈下。“亚玛谢在盐谷杀了以东人一万”,“盐谷“位于死海南方的亚拉巴峡谷。“杀了以东人一万”,亚玛谢不仅在战斗中杀了一万人,他还将一万个俘虏从山崖上推下去摔死了(代下25:11-12)。“又攻取了西拉,改名叫约帖,直到今日”。“西拉”是以东的城市,意思是“磐石”,亚玛谢把它改名为“约帖”,意思是“神的赐福”。虽然亚玛谢改名字是承认得胜是神的赐福,接着他就“心高气傲”,向北国以色列宣战,也“以此为荣耀”,将胜利归功于自己。
【那时,亚玛谢差遣使者去见耶户的孙子约哈斯的儿子以色列王约阿施,说:‘你来,我们二人相见于战场。’以色列王约阿施差遣使者去见犹大王亚玛谢,说:‘黎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见黎巴嫩的香柏树,说:将你的女儿给我儿子为妻。后来黎巴嫩有一个野兽经过,把蒺藜践踏了。你打败了以东人就心高气傲,你以此为荣耀,在家里安居就罢了,为何要惹祸,使自己和犹大国一同败亡呢?’亚玛谢却不肯听这话。于是以色列王约阿施上来,在犹大的伯示麦与犹大王亚玛谢相见于战场。犹大人败在以色列人面前,各自逃回家里去了。以色列王约阿施在伯示麦擒住亚哈谢的孙子、约阿施的儿子犹大王亚玛谢,就来到耶路撒冷,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从以法莲门直到角门共四百肘,又将耶和华殿里与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和器皿都拿了去,并带人去为质,就回撒马利亚去了。】“那时,亚玛谢差遣使者去见耶户的孙子、约哈斯的儿子以色列王约阿施”。“那时”指亚玛谢大败以东人之后,他可能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说:‘你来,我们二人相见于战场’”,就是向北国以色列宣战。“以色列王约阿施差遣使者去见犹大王亚玛谢说:‘利巴嫩的蒺藜差遣使者去见利巴嫩的香柏树”,这里将“蒺藜”比喻犹大王亚玛谢,“香柏树”比喻以色列王约阿施。“说:将你的女儿给我儿子为妻”,比喻对方不自量力,高抬自己。“后来利巴嫩有一个野兽经过,把蒺藜践踏了”,“野兽”代表敌军。“把蒺藜践踏”比喻犹大受到外敌的蹂躏。“你打败了以东就心高气傲,你以此为荣耀,在家里安居就罢了”,“心高气傲”是亚玛谢宣战的动机所在;“以此为荣耀”是指亚玛谢将胜利归功于自己;“在家里安居”,就是让他安居在家中。“为何要惹祸,使自己和犹大国一同败亡呢?‘”“惹祸”表示对方不堪一击,结局必然使对方“败亡”。“亚玛谢却不肯听这话。于是以色列王约阿施上来,在犹大的伯示麦与犹大王亚玛谢相见于战场”。“犹大的伯示麦”,位于耶路撒冷以西约三十二公里处(王上4:9),在靠近但边界(书15:10)的犹大境内。“犹大人败在以色列人面前”。单就人数和实力而言,仅拥有两个支派的南国,若非神的赐福与保守,根本不是拥有十个支派之北国的敌手。“各自逃回家里去了”就是溃不成军。“以色列王约阿施在伯示麦擒住亚哈谢的孙子、约阿施的儿子犹大王亚玛谢”。“在伯示麦擒住”,就是在战场上掳获犹大的首领。“就来到耶路撒冷,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从以法莲门直到角门共四百肘”,这样就使城内居民失去安全感。“又将耶和华殿里与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和器皿都拿了去”。“耶和华殿”即圣殿;“王宫府库”指王家私产;“金银和器皿”数量不会太多,因亚兰王攻打耶城时,犹大王约阿施,已把圣殿和王宫“所有的金子”,都给了他(12:18)。“并带人去为质,就回撒玛利亚去了”。就是将亚玛谢和王室人员、朝中大臣等带走作为人质,以要挟更多贡物。以色列王约阿施死后,亚玛谢还活了15年,后来他回耶路撒冷作王,不久为人所杀。
【约阿施其余所行的事和他的勇力,并与犹大王亚玛谢争战的事,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约阿施与他列祖同睡,葬在撒马利亚,以色列诸王的坟地里。他儿子耶罗波安接续他作王。以色列王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死后,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又活了十五年。】“约阿施其余所行的事和他的勇力”,“他的勇力”指他英勇的事迹。“并与犹大王亚玛谢争战的事”,就是上面记述的战争。“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以色列诸王记”是以色列诸王事迹的编年史记。“约阿施与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玛利亚以色列诸王的坟地里”。“与列祖同睡”,就是死了的意思;“葬在撒马利亚,以色列诸王的坟地里”。就是葬在京城的王陵。“他儿子耶罗波安接续他作王”。“耶罗波安”因与北国的第一位王耶罗波安同名,故历史上称他为“耶罗波安二世”。“以色列王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死后,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又活了十五年”。虽然亚玛谢多活的十五年,但在神面前完全不被记念、毫无内容,他的生还不如约阿施的死。【亚玛谢其余的事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亚玛谢,他就逃到拉吉;叛党却打发人到拉吉将他杀了。人就用马将他的尸首驮到耶路撒冷,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犹大众民立亚玛谢的儿子亚撒利雅(又名乌西雅)接续他父作王,那时他年十六岁。亚玛谢与他列祖同睡之后,亚撒利雅收回以拉他仍归犹大,又重新修理。】“亚玛谢其余的事,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犹大列王记”是一本记载犹大列王事迹的编年史记。“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亚玛谢”。亚玛谢获释回国,当时他的儿子乌西雅大约年仅十岁出头,虽然名义上是两人共同执政,实际上仍是亚玛谢在操权,因此有一批大臣暗中阴谋“背叛”他。“他就逃到拉吉”,大概是阴谋反叛的消息走漏,亚玛谢便设法出逃。“叛党却打发人到拉吉将他杀了”。“拉吉”距耶路撒冷西南方约四十多公里的一处设防城。“人就用马将他的尸首驮到耶路撒冷,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列祖的坟地”是指王陵。“犹大众民立亚玛谢的儿子亚撒利雅(又名“乌西雅”)接续他父作王”。“亚撒利雅又名乌西雅”,“那时他年十六岁”,照此推算,他的父亲亚玛谢被掳之时,他可能刚刚出生不久。“亚玛谢与他列祖同睡之后,亚撒利雅收回以拉他仍归犹大,又重新修理”。“以拉他”位于以东的南面,阿卡巴湾上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重新修理”就是修建码头、加强海防等。亚玛谢在盐谷打败了以东,却因为“心高气傲”,结果一事无成、到死也没能收回“以拉他”,反而被他的儿子收回了。
【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十五年,以色列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在撒马利亚登基,作王四十一年。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一切罪。他收回以色列边界之地,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海,正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借祂仆人迦特希弗人亚米太的儿子先知约拿所说的。因为耶和华看见以色列人甚是艰苦,无论困住的、自由的都没有了,也无人帮助以色列人。耶和华并没有说要将以色列的名从天下涂抹,乃借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拯救他们。】“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十五年,以色列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在撒玛利亚登基”。“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就是耶罗波安二世。“作王四十一年”,他是北国以色列在位最久、最有成就的君王,把北方的边界恢复到大卫的时代。“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一切罪”,就是拜金牛犊的罪。“他收回以色列边界之地,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海”。“哈马口”是以色列地的北界;“亚拉巴海”亦即死海。“正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借祂仆人迦特希弗人亚米太的儿子先知约拿所说的”。“迦特希弗人亚米太的儿子先知约拿”,就是《约拿书》中的先知约拿。“因为耶和华看见以色列人甚是艰苦”,“以色列人甚是艰苦”,是指他们的际遇悲惨无助。“无论困住的、自由的都没有了,也无人帮助以色列人”,就是面临绝境,呼救无门。在耶户王朝时期,北国以色列饱受亚兰人(10:32-33)、摩押人(13:20)和亚扪人(摩1:13)的欺压,但信实守约的神仍然怜悯他们,“并没有说要将以色列的名从天下涂抹”。“乃借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拯救他们”。就是神借耶罗波安二世使以色列人摆脱亚兰的奴役,甚且扩张以色列国的疆界。
【耶罗波安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他怎样争战,怎样收回大马士革和先前属犹大的哈马归以色列,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耶罗波安与他列祖以色列诸王同睡。他儿子撒迦利雅接续他作王。】“耶罗波安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他怎样争战,怎样收回大马士革和先前属犹大的哈马归以色列,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大马士革”是亚兰的首府,在大卫时代被南国犹大征服,后来亚兰国强盛了就反过来欺负南北两国,如今耶罗波安二世也击败了亚兰国,“收回大马士革”夺回控制权,而“先前属犹大的哈马归以色列”。“耶罗波安与他列祖以色列诸王同睡。他儿子撒迦利雅接续他作王”。“撒迦利雅”的登基,应验了耶户王朝将会有四代的预言(10:30)。而耶罗波安二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一切罪”,百姓的属灵光景也极其黑暗,但他所执政的时期却是北国以色列经济繁荣、疆域广大,这是神特别的怜悯。因为“耶和华看见以色列人甚是艰苦,无论是困住的自由的,都没有了,也无人帮助以色列人。耶和华并没有说要将以色列的名从天下涂抹,乃借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拯救他们”。这就是神施怜悯的原因,因为神是信实守约的神。同样今天若不是神施恩怜悯我们,我们的光景也是非常可怜。但感谢神,救恩使我们蒙神怜悯,一直在祂的恩典中。为此,愿我们今天都要在神的怜悯和恩典中,一生信靠神!阿们!
www.biblestudy-xbss.com 圣经分卷分章注解 霞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