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墨白》(1)

作者:苏小白  于 2015-10-4 02:0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长篇小说《墨白》|通用分类:原创文学|已有11评论

 《墨白》

  

  第一章  阳城

  

  (一)风物

  

  阳城是个小县。

  据《阳城志》载:“阳城,古称夏都。禹因治水和征讨有苗氏功大,民心归附,为众酋长拥戴,即天子位,以封地夏为都,史称夏都,后改名阳翟,又谓阳城。”“公元一九八六年,阳城县改市(县级),故称阳城市,隶属莲城市”。

  

  阳城三面环山,一面沃野。

   北依具茨、南傍风翅、西偎大鸿寨山,惟独东面一马平川。颍水自西向东蜿蜓蛇行,曲折跌宕,流过全境,最后汇入淮河。按具茨山永宁寺智慧大师所言,阳城县城正好坐在“罗圈椅”里,还有活水滋润,是块风水宝地。智慧大师的俗弟袁遂德说得更为形象:“逑,谁不知哩,咱这块地正好安在女人那儿,咋,不信?看看南北两山白大腿,西山上头长毛毛,颍河是女人那儿流出来的,养人啊。”

  

  话粗点儿,却实在。北山具茨为石山,乱山窜空,面目狰狞;南山风翅为土山,圆润隆起,观之可亲,二山均不长草木,光洁裸露。独西边大鸿寨山,林木蓊郁,松柏、核桃、板栗、枣树银杏杂生。三座山皆不贫,是富山。具茨出石灰石,产水泥、石料、铝钒土;风翅山下出煤,山上多粘土,制钧瓷陶瓷,名响海外;大鸿寨毛栗子、核桃、小玉酸枣、银杏果可进城入市贩卖。

  

  颍河冲积平原更是林木繁茂,物产盛丰。林木多为泡桐、杨、柳,苦楝、笨槐、香椿和枣树等等。木分三类:泡桐、杨、柳为一类,外表或伟岸或袅娜,不长果不结实,杂生野外荒郊用处不大,然若泡桐制琴,杨柳添景可谓受人重视,供人敬仰。苦楝笨槐为一类,长花结籽,默然一生。香椿枣树为一类,叶嫩果熟之季,红极一时,过后无人问津,受人奚落。三类木,三种不同运命。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是后话。塬上冬种小麦,秋收玉米、高梁、谷子和芝麻。阳城人清早饭多是玉米糁湖涂,中午汤面、捞面,改善生活就吃荤或素扁食与卤面,晚饭则叫喝汤。假如你是一位民俗家,是否可从“糊涂”、“喝汤”这早晚二餐的叫法上看出阳城人的一些生存理念?

  

  此外,阳城还有各式各样民间节日-----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阳城民谚:“二月二,龙抬头”。这天,阳城妇女一般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而要去田野采野菜,包扁食,摊煎饼,炒黄豆,蒸枣馍。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阳城,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屈原一说与别地相同。老百姓把源于田文的说法都称为“躲五”。传说古时候,人们把五月称为恶月,五月五日为恶日,此日生的孩子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谁也不敢抚养。齐国的田文是“五日子”,父亲几次要害死他,多亏母亲保护,他才幸免于难。但父亲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他必须到外祖母家去“躲五”。田文长大以后,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为“端午”。民谣:“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里一项重要活动。“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端午节时,阳城人不仅吃粽子,还吃油炸食品。像油条、麻花、麻叶等,都是人们常做的。其中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节日食品。在端午节这天,有些人家很讲究吃鸡蛋。端午早上,主妇们将鸡蛋煮熟后,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滚几下,然后去壳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除孩子的灾祸,日后孩子也不肚疼。受古人五月五日为“恶日”说法的影响,端午节这天,民间还有许多消灾祛病、预防瘟疫流行的风俗。每逢此日,阳城人家有采艾、挂艾的习惯。当太阳还未升起,农妇们就踏着露水上路了。据说日出以前的艾性凉,可以辟邪。日出以后的艾性热,容易招邪,所以人们都要赶在日出以前上山采艾。人们还要在太阳未出之前到井里、河中打水,用井水河水洗脸煮饭。传说用此水洗脸煮饭可治百病。说起饮用雄黄酒,你也许会马上会想起《白蛇传》里许仙让白娘娘喝雄黄酒,端午节里现原形的民间传说。不过,阳城人大多是用雄黄酒给孩子抹耳朵、抹鼻子、抹肚脐,据说这样可以避瘟疫、杀蚰蜒、防蛇蝎,还可以预防毒疖。此外,古代端午节捉癞蛤蟆的风俗现在仍在流行。民间认为,癞蛤蟆有巨毒,能够清热解毒,特别是端午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质量最好,人们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挤出拌入面粉搓成长条,晾干备用。还把锭墨塞进癞蛤蟆嘴里,将它挂在墙壁上,风干后就成了中药,此称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画一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正因为有此风俗,这天的癞蛤蟆特别难捉,人们说它是“神虫”,这天怕被人捉拿,都纷纷躲藏起来,故而民间有“癞肚蛤蟆躲端午”的俗语。端午节这天,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大人给他们戴上五毒肚兜,穿上黄色绣花鞋,手、脚系着五色彩线,脖子上挂着精美漂亮的香囊。他们神气十足,穿梭嬉戏在人前背后。孩子是妇女的理想模特,当孩子穿戴整齐,在众人面前炫耀母亲的女红技艺时,当娘的心理上就得了巨大安慰和满足。

  

  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七夕”的“乞巧”风俗,据《阳城志》记载,旧时乞巧仪式是,“七夕”,人们要把时令鲜果和酒肴供在院中或楼台上,然后讲传牛郎织女的故事,此时妇女们对月穿针乞巧;也有用一个小盒子盛一蜘蛛,第二天早上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的多少。现在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村里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石榴、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葡萄架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是一登高节,与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标志。九月九日登高避灾,在阳城人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因此,人们把重阳节当作“老人节”,在这一天多出现许多以老人为中心的尊老、爱老、敬老活动。出门的闺女,这一天会挎篮油馍去走娘家。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米粥。粥里多放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在阳城,腊月初八一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们讲,原来阳城的枣树不结果,人们都不愿意种枣树。枣神见人们都不尊敬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人们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老太婆告诉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人们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所以有民谣:“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连成蛋。”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民谚:“腊月二十仨儿,家家喝面叶儿”这天晚上要祭灶王爷,喝面片,放鞭炮。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男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祭灶结束后,人们开始吃灶糖、喝面叶儿。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在阳城,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要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与家人一道喝面叶儿,祈求灶神裨护,平平安安度年月。

  

  然而,阳城一直是块“是非地”!解放后,这里几任县长连续事发东窗——不是因贪污被罢免,就是由腐败被双规!但还是有人挤破头,跑断腿,来谋阳城县这个“父母官”,缘由无非一个:

  阳城的“土”肥呀。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3 回复 苏小白 2015-10-4 03:23
谢厚道人家鲜花:)
3 回复 徐福男儿 2015-10-4 04:07
长短篇都拿得起啊!厉害!
2 回复 苏小白 2015-10-4 04:16
徐福男儿: 长短篇都拿得起啊!厉害!
徐福师一句话,说得小可一时颇感惭愧
2 回复 sissycampbell 2015-10-4 10:26
待读续篇!
3 回复 苏小白 2015-10-4 15:35
sissycampbell: 待读续篇!
小说太长, 我怕我没耐心没精力帖上来。尽量帖,请朋友们雅赏教正。 谢谢您:)
2 回复 sissycampbell 2015-10-5 03:15
苏小白: 小说太长, 我怕我没耐心没精力帖上来。尽量帖,请朋友们雅赏教正。 谢谢您:)
没关系,慢慢贴慢慢读。既然帖了就要帖完!
2 回复 苏小白 2015-10-5 03:41
sissycampbell: 没关系,慢慢贴慢慢读。既然帖了就要帖完!
谢谢,小可当尽力。忧世煎心,常生罢网之念,今得朋友支持,一定要入贝壳村。
2 回复 sissycampbell 2015-10-5 03:58
苏小白: 谢谢,小可当尽力。忧世煎心,常生罢网之念,今得朋友支持,一定要入贝壳村。
我想若感不悦,可稍停几日。罢网却不要。我在这里不过两年。。但基本没停过。许多好友在这里五,六年的大有人在。我感到是一乐趣。
3 回复 苏小白 2015-10-5 04:38
sissycampbell: 我想若感不悦,可稍停几日。罢网却不要。我在这里不过两年。。但基本没停过。许多好友在这里五,六年的大有人在。我感到是一乐趣。
谢谢
2 回复 wlr谷石 2015-10-6 15:15
喜欢看民俗。
谢谢!
2 回复 苏小白 2015-10-18 14:16
wlr谷石: 喜欢看民俗。
谢谢!
谢谢您雅赏!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14: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