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感悟第五

作者:苏小白  于 2016-12-10 00:3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感悟&lt;黄帝内经&gt;》|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评论

上古天真论  感悟第五

 

 

经曰: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一节,是岐伯言生命所处的三种状态,一是受虚邪贼风所侵扰;二是精神内守,三是恬淡虚无。笔者这样排列这三种“状态”,是按“病、不病、健康”三层次来的。也即,受虚邪贼风侵扰为“病”态;“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不病”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是“健康”态。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夫”语气助词。上古,国人尊古,其意何为?我曾在前文谈过,上古是物质文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人类痛失之矣!圣人为君,下者为民。“下”,鄙人解为,世上人。古代圣人告诉世人。

 

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内经》有言:“正气存内,邪不相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体内虚,“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乘虚侵入为害,是谓虚邪。人体不虚,“风寒暑湿燥火”本为天地阴阳之自然现象,号为六气,沐风淋雨,踏雪寻梅,都是一些雅事。然而体质不同,在别人是“快哉,好风”,在你也许就是贼风了。为何此处单挑出来风邪,而号之为“贼风”呢?“贼”者,害也,坏也。风者,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长。换言之,风为六淫的“头头”,它若变“坏”(其实是正体虚),最容易致人病。“避之有时”。这个“时”字,可谓奥妙无穷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四季而动,谓避之有“时”。五行相克相生,比如木病,木主肝胆,甲木为胆,乙木为肝,金克木,金为秋节,肝胆病人秋天静养,即为避之有“时”;乾坤八卦,得卦不吉,不宜出行,不行也谓避之有“时”,人受六淫侵害,得了病了,用针炙方剂医治,也可谓避之有“时”,等等。但,在这里,岥伯是强调,世人要懂得“虚邪贼风”致病的道理,要加强保健意识,避之有时。具体怎么办?

 

“精神内守”。精者,阳也;神者,阴也。阳者,气也;阴者,血也。简而言之,精神内守,就是保护自身阳阴平衡,气血畅通。这是第一层;《内经》有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可谓思考,想法,理想等;阳在外,可谓努力,发愤,奋斗抗争等。神,在内,主使自己的言行;精,在外,行使自己的理想,二者要契合一致,相得益彰,即和谐一致,又不偏不倚。简而言之,就是精气不劳其神,也就是精力不妄费,心神不妄念,二者契恰和美。这是第二层。精神,为太极,为一团混元之气。大家不知看过太极鱼没有?就是那阴阳鱼图,一阴一阳两团气完美互抱,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练这一团混元之气,在内,这一团混元之气守得住,百病不侵。这,又是一层。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些?

 

“恬淡虚无”。“恬”是安静,“淡”是平淡。恬,“心”+“舌”也,心口一致,不愠不语的,安安静静的,也就是心情一致平和,不恼不怒,不情绪异常。恬,更多言的是心情。淡,更多言的是处事方式,为人态度,冲气以平和。“虚”,为渊,为谷,决非前文之所言虚之虚衰、虚弱。渊者,里边可隐苍龙;谷者,里边可有大气象。“无”,也决非无一物,无生有,“无”此时的状态为阴阳相抱,混沌气。虚无,是精神内质;恬淡,是心情和处事等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有大能力,而不惊不乍的人物。“真气从之”,一团正气,元真之气,终始跟从着。

 

2016/12/9,磨砚斋。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2 回复 枫树下 2016-12-10 11:24
我觉得恬淡虚无分别代表四种状态,且逐渐提高。
2 回复 苏小白 2016-12-11 02:26
枫树下: 我觉得恬淡虚无分别代表四种状态,且逐渐提高。
嗯,仔细品匝,枫树兄言之有道理啊。

居虚极,守静笃,极虚处是无,静笃时也是无啊。赞!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23: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