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感悟第一

作者:苏小白  于 2017-1-9 04:2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感悟<黄帝内经>》|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关键词: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感悟第一

 

 

经曰: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chēn)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这一节,是谈阴阳重要性及阴阳变化与疾病产生之原因。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一句,借黄帝之口,说出了阴阳之重要性。“道”,这里可指方向,路径;也可指规律、法则。“纲”,《说文解字》:“维纮绳也。” 孔颖达云:“纮者、网之大绳。”即,提网的总绳。“纪”,《说文解字》:“丝别也”,即,散丝的头绪。“纲纪”者,就是提携网络之意。阴阳者,本是天地。阳者,天也;阴者,地也。阴阳生,天地成;天地生,万物出。万物之生长收藏之变化,还是由阴阳变化而来。万物之春荣秋凋之生杀,也是由阴阳变化而造成的。所以,这句话实际是说出了,天地万物,生老病死,无一不是由阴阳。阴阳者,是天地之大道,万物之根本,变化的源头,生死的本始,是神明的府邸啊。《易 系辞》曰:“阴阳不测之谓神。”神明其实就是阴阳之变化。天地是客观环境;万物是这一环境之中的一切生命;变化是四季更替;生杀是生死。空间、时间、生命、生死,全是由阴阳而来,因阴阳而动,“一阴一阳之谓道”,此之谓也。

 

“治病必求于本。”

 

中医治病,是在治病人,而非专治病也。病人者,人之一员也,万物之一分子也,万物者必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合和,则为平人;阴阳不平,则为病人。所以,治疗疾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探求其阴阳的偏盛偏衰。王冰解此句云:“阴阳与万类生杀变化,犹然在于人身,同相参合,故治病之道,必先求之。”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天地本为混沌一片,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沈为地。清气者,阳也;浊气者,阴也。清气上升累积为天,浊气下沉累积为地。这是中国文化对天地阴阳的认识也。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阴者,大地也,大地者,相对于天空流云时变来言比较隐定,故曰静。阳者,天空也,天空密云流丽,云层翻涌,故曰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是说阴阳互根,相互依存。阴阳混元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为阴阳,其体为一。比如人体,表有肌肉,里有五脏;人从小到大肌肉骨骼壮大,内脏发育也相应完好,此谓阳生阴长;肌肉骨骼有病,必累及五脏,肉体崩坏,日久五脏必灭,此谓阳杀阴藏。比如一棵树,枝叶愈披离接受阳气越多,而树下荫凉地儿越大;若枝叶凋败,树木枯死,承受不了阳气,树下凉荫地儿也就消失了。总之,万事万物都是有阴有阳,阴阳一体的,阴阳虽然对立,但相互依存,消长有序,缺一不可。

 

“阳化气,阴成形。”

 

凡一切生命体,必有体,也得有活动。体就是形,活动功能即为气。人无气,就死了,就不会活动了,人体功能也就失去了。人之本体,就是形;一切生命的活动,就是气。我们看天上的云,乍一眼,一团一片的,仔细地辩识,什么也看不到,这就是气,是阳;我们看土地,坚坚实实的就在眼前,大地,土地,就踏得着,摸得着,看得到,这就是形,是阴。人的身体,是实的,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是形是阴;人的思维活动,你就看不到,当然也存在,那主是阳。阳化气,阴成形,就是这道理。阳是上升的,是轻清的,轻清的就化成气了;阴是下沉的,是重浊的,重浊到一定程度就成固体的了,就成形了。这一句,是对应上边那一句之中的“阴阳者,——万物之纲纪”,是讲万物之所滋生的道理。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这是讲阴阳转化的关系。阴阳非但相互依存,还可以相互转化,但转化是需要条件的,此条件便是一个字:“极”。物极必反嘛。夏天天很热,大暑一过,便是立秋,天气就转凉了。冬天天很冷,大寒一过,便是立春,天气就转暖了。这,就是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一句,是应合上边那一句之中的“阴阳者,——变化之父母”。阴阳不是固体不变的,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chēn)胀。”

 

寒气者,在自然界,为霜为雾,霜化了,你去看会出现一片尘渍;雾里边,也有一层细尘。霜雾多现秋冬,是谓寒也。霜雾化去多现尘渍,是谓生浊也。大家都煮过粥吧,一锅粥烧滚了,打开锅盖一片热气,热气散后,锅盖上现出一层晶晶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谓“蒸馏水”,干干净净的,清也。热气生清。清气本为上升的,秋天气爽白云飘,现在你让清气下沉,清气本为轻清的,若要下沉,必要里边含满尘土杂质,暴雨下注。在人体,水谷经胃消化脾运化,清气之气本要上承输布的,现在则消化不良,“清气”里边有未消化的水谷,则就是要拉肚子了。“则生飧泄”,此之谓也。浊气本来是要下沉的,霜要落在地上,覆着在大地的万物之上,天就清朗,雾气也如此,若不覆着,不化为水与尘,则天地之间雾茫茫的,混当当的。在人体,胃气本是要降的,若胃气不降,不放屁,不拉屎,甚至胃气反而升,那就会觉得肚子胀胀的,不舒服,甚至呃逆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下边就回答——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反”,相反;“作”,发作。“逆”者,反也;“从”者,顺从,跟从,秩序。

这一切都是源于阴阳向反面发作,即清气不升反降,浊气不降反升,疾病的(原因)就是逆反阴阳之秩序了。

 

 

2017/1/8,磨砚斋。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18:5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