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才顾毓琇 [2017/03]
- 震撼世界:越共自动放弃权力,五年内实行全国大选 [2017/08]
- 可怕毛泽东 [2017/02]
- 感受老上海 別錯過武康路 [2019/09]
- 人生六十才开始 [2017/03]
- 難忘紐約千島湖 [2017/07]
- 上海同学圈两则贴文,看看什么叫丢人现眼 [2018/11]
- 《求是》杂志副总编自杀辞世,遗作堪称绝唱 [2018/05]
- 再去看看老房子 [2018/05]
- 請不要拒絕我 [2017/09]
- 为上海的年轻一代点个赞 [2018/05]
- 穿旗袍 坐拉車 穿越上海 [2019/06]
- 文革中 我家弄堂裡的一些事 [2018/05]
- 国内传来 赵紫阳谈话记录稿(真假自辨) [2017/08]
- 上海之行 [2018/05]
- 女兒的畫像 [2017/09]
- 上海人家的泡飯 [2018/10]
- 也來曬曬十八個月和十八歲的老照片 [2018/01]
- 《老照片說故事》少年不狂枉少年 [2018/01]
我的阿爺陳章鴻和姜山中學
陳劍平(曉田)
在浙江寧波鄞州區天童南路上有所省一級重點高中-姜山中學, 它的前身叫堇南中學。創建於一九四四年, 至今整整七十周年了。我阿爺陳章鴻先生即是該校的主要創辦人, 並為之傾注了極大的心力和財力。
阿爺陳章鴻於一八八五年一月一日出生在浙江鄞縣姜山鎮。年輕時曾在鄉間做過小學教師, 原來想考科舉, 辛亥革命後進了寧波和豐紗廠做練習生, 一直做到車大, 即現在的工程師。 一九二零年, 他到上海統益紗廠任高級職員。為了學習先進的紡紗技術, 他托人設法進了上海一家日本紗廠, 在車間里當了三個月的掃地工, 學到了技術,從而抱著"實業救國"的理想, 創辦了上海協豐紗號和協豐紗廠, 自任經理和廠長, 從而走上了辦廠經商的道路。我阿娘曾是紗廠女工, 他們自由戀愛而結了婚, 這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國, 是十分罕見的。
阿爺思想開明, 反封建陋習。他的長子,我的大伯陳冠商教授(著名翻譯家, 世界名著《十字軍騎士》譯者)曾在《寧波文藝》一九八四年三月刊上發表的《對故鄉的思念》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從大人的談話中, 我慢慢地弄清楚了, 父親為了發起廢除迎神賽會的迷信活動, 被迎神的人們抬了泥菩薩衝進祠堂, 燒掉了房子, 使祖母受到了很大的惊嚇。後來, 祖母去世了, 我隨父親又去姜山奔過喪。那時父親在上海提倡國貨, 創辦紗廠, 回到家鄉, 是個很體面的紳士了。"
正在阿爺的事業與日俱增時, 中國受到日本帝國主義野蠻的經濟侵略, 日貨瘋狂傾銷, 市場被強行掠奪, 中國的民族工商業遭到嚴重摧殘。上海協豐紗廠於一九三五年被擠垮倒閉。一九三六年, 阿爺舉家遷回寧波定居, 並在他參與投資創建的寧波《時事公報》任常務董事兼協理直到寧波淪陷, 《時事公報》被迫停刊。 阿爺阿娘回到原籍姜山, 他們的子女們都去了大後方昆明, 福建等地。此間, 阿爺深居簡出, 不問政治。 但被族宗推舉管理公堂, 樂于鄉間興學辦校公益。直到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 國共合作, 舊政協召開, 阿爺擔任了姜山鎮鎮長。在任鎮長期間, 阿爺念念不忘的就是堇南中學, 當時叫菫南初級中學。
一九四六年初, 已經建校二年的菫南初級中學地處偏僻避塞的張華山, 校舍簡陋, 師資虧乏, 家長和孩子們深感不便。 阿爺在校董會上積極倡導將該校遷至姜山鎮, 以便利鄉親, 並成立了‘遷校委員會’, 自任主席。他奔走於滬甬等地, 籌摹遷校經費, 親自規劃落實新校址, 安排臨時教學生活用房, 監督施工進程, 終於在十一月完成遷校任務, 改名為菫南中學, 了卻了阿爺的一項心願。這個校址一直延續至今,也就是姜山中學的現址。
當時國共和談破裂,內戰暴發, 物價飛漲, 民心不定。 阿爺憂心如焚, 思緒難寧,日夜難眠,焦慮成疾。他不願為虎作倀,毅然辭去了鎮長職務。 一九四九年五月寧波解放後, 阿爺擔任了鄞縣首屆和二屆人大代表, 被任命為菫南中學校董會副董事長。 董事長由原菫南中學校醫, 生理衛生課教師, 中共地下黨員于郁如先生所擔任。當時鄞縣經濟十分困難, 菫南中學瀕臨關閉。政府委派阿爺去上海利用廣泛的社會關係摹集生產自救基金和菫南中學辦學經費。阿爺在上海共為家鄉摹得人民幣九千二佰餘萬元(舊幣), 其中包括他個人捐助的五十萬元(舊幣)為菫南中學專款, 使其得以為繼。在此同時,他在上海參與接管國營新利豐紡織印染廠工作並擔試驗科科長。
可是好景不長, 土改後期的一九五一年底, 阿爺被錯劃為公堂地主成份,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他沒有一畝土地。不久, 在家鄉姜山三上三下的老宅被佔據,宅內財產, 古董字畫被偷盜一空,最後, 整幢樓宅被縱火焚毀。阿爺為家鄉摹款而到上海, 從此沒再回過家鄉。他心情鬱悶而辭去工作, 隱居子女家中直到文革初的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含冤去世, 終年八十二歲。
阿爺和阿娘共育有三男三女六個子女, 除次子夏風(原名陳冠周, 著名兒童文學家)英年早逝於一九四七年(年僅二十七歲)外, 其餘均在解放前的各個不同時期參加了中共地下黨和地下黨外圍組織, 為建立新中國而不懈奮鬥。解放後, 由於受到阿爺被錯劃成份的影響,和曾經在地下工作中永遠也說不清道不明的歷史因素, 從潘漢年和胡風事件到反右和反右傾等一系列政治運動中, 無一幸免地遭遇到極不公正牽連。或被開除黨籍, 或黨籍不予承認, 或黨齡不以連續, 全部被調離原工作的各級政府機關, 降級降薪, 不予重用。在後來的文革中, 各家更是雪上加霜。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中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父輩們在中央組織部直接關心下, 先後重獲本該屬於他們的政治和經濟待遇, 但是年華已去。他們繼而向寧波鄞縣政府提起申訴, 要求根據歷史事實, 對阿爺的成份進行復查, 給予改正,並承諾不對已經失去的財產和老宅予以追究。終於在一九八一年八月, 阿爺陳章鴻先生三十年沉冤得到平反昭雪。之後, 他的子女們在寧波天童山建了一座為阿爺阿娘合葬的墓。阿爺生前已經一無所有, 生後的墓穴也只是衣冠塚而沒有遺骨。
阿爺的一生是坎坷的。但值得慶幸的是, 他為之傾注而精心培植的學校依然存在, 而且在原來的校址上不斷壯大。菫南中學在一九五一年得到阿爺最後一次募款後得以復活。一九五六年, 正式改名為姜山中學。現在已經是一所有二萬多名校友, 一千五佰名在校生, 一佰五十名教職員工, 佔地八萬平米, 建築面積五萬平米具有相當規模和知名度的重點高中。為社會培養出了中科院院士石鐘慈, 著名音樂家俞峰, 美國名大學終身教授沈荷玲等無數勤奮工作在各行各業的精英才俊。
一九九四年當姜山中學五十周年校慶時, 我父親(阿爺的幼子)和我大哥有幸作為創辦人後人應邀出席, 之後並登上天童山在阿爺阿娘墓前告慰。在姜山中学七十周年校庆之际, 我父親已經九十二歲高齡, 希望能再成行。無論怎樣, 阿爺陳章鴻先生之靈在天童山上, 天天都看著天童路上的姜山中學成長和迎來送往的莘莘學子, 對他來說, 每天都是校慶。在校史室裡和憶古望今網頁上, 作為副董事長陳章鴻先生的名字將永遠伴隨著姜山中學的過去和未來。
(此文曾連載於《世界日報》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