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才顾毓琇 [2017/03]
- 震撼世界:越共自动放弃权力,五年内实行全国大选 [2017/08]
- 可怕毛泽东 [2017/02]
- 感受老上海 別錯過武康路 [2019/09]
- 人生六十才开始 [2017/03]
- 難忘紐約千島湖 [2017/07]
- 上海同学圈两则贴文,看看什么叫丢人现眼 [2018/11]
- 《求是》杂志副总编自杀辞世,遗作堪称绝唱 [2018/05]
- 再去看看老房子 [2018/05]
- 請不要拒絕我 [2017/09]
- 为上海的年轻一代点个赞 [2018/05]
- 穿旗袍 坐拉車 穿越上海 [2019/06]
- 文革中 我家弄堂裡的一些事 [2018/05]
- 国内传来 赵紫阳谈话记录稿(真假自辨) [2017/08]
- 上海之行 [2018/05]
- 女兒的畫像 [2017/09]
- 上海人家的泡飯 [2018/10]
- 也來曬曬十八個月和十八歲的老照片 [2018/01]
- 《老照片說故事》少年不狂枉少年 [2018/01]
最近在整理父親遺留下的一些老照片中,看到兩張二伯夏風墓地的照片,一張是墓首的立碑,上面的刻文是『浙江 鄞縣 陳冠周之墓 民國三十六年九月 弟冠漢敬立』,陳冠周是夏風的本名,冠漢則是我父親。當時父輩有兄弟姐妹六人,而且祖父母還健在,為何只以我父親一人的名義立墓碑呢?想必是為了遵從如果亡故人沒有晚輩,只能由晚生者才能為其立墓碑的習俗吧。立碑前隆起的墓地四周都被草叢擁簇著。
另一張照片是墓尾的一塊臥碑,上面刻寫著『夏風 孩子們的父親』,我的大伯梓江(著名翻譯家陳冠商)生前曾告訴我,這塊臥碑是他送給夏風最後的禮物。我記得,在墓尾還有一塊用石頭做成的翻開的書,上面刻著夏風的生平。
1944年9月,夏風在昆明北門書屋主編創辦了兒童文學刊物《孩子們》,成為當時的暢銷刊物。但1946年7月11日,北門書屋主人李公僕遇害,《孩子們》隨即停刊。7月底夏風回到故鄉寧波,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獨立复刊了《孩子們》直到1947年9月,夏風病逝於上海廣慈醫院,年僅27歲。
在父親留下的遺物中,竟然發現一份父親保存了72年的《孩子們》創刊號,紙張已經十分破舊。翻開第一頁,是李公僕先生為創刊號寫的序文《寫給賢明的家長和教師》。雖然《孩子們》隨著夏風的去世而停刊,夏風入土的聯義山莊公墓也在“文革”中被夷為平地,但是這僅存的幾張夏風墓地的照片是否應該提醒我們後人記得,曾經有個年輕人為了孩子們,付出了他的畢生。
夏風(陳冠周)墓的立碑
夏風墓的臥碑
《孩子們》創刊號
夏風創辦的《孩子們》
左起:夏風、朱仲仁(《寧波人報》創辦人、《中國航海史》主編、夏風姐夫)和梓江(翻譯家陳冠商、《十字軍騎士》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