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才顾毓琇 [2017/03]
- 震撼世界:越共自动放弃权力,五年内实行全国大选 [2017/08]
- 可怕毛泽东 [2017/02]
- 感受老上海 別錯過武康路 [2019/09]
- 人生六十才开始 [2017/03]
- 難忘紐約千島湖 [2017/07]
- 上海同学圈两则贴文,看看什么叫丢人现眼 [2018/11]
- 《求是》杂志副总编自杀辞世,遗作堪称绝唱 [2018/05]
- 再去看看老房子 [2018/05]
- 請不要拒絕我 [2017/09]
- 为上海的年轻一代点个赞 [2018/05]
- 穿旗袍 坐拉車 穿越上海 [2019/06]
- 文革中 我家弄堂裡的一些事 [2018/05]
- 国内传来 赵紫阳谈话记录稿(真假自辨) [2017/08]
- 上海之行 [2018/05]
- 女兒的畫像 [2017/09]
- 上海人家的泡飯 [2018/10]
- 也來曬曬十八個月和十八歲的老照片 [2018/01]
- 《老照片說故事》少年不狂枉少年 [2018/01]
父母相繼在二○一二年和二○一六年去世,母親享年八十八歲,父親是九十三歲,都算高壽。最近我回上海,專門去看看父母留下的那套老房子,在打開房門的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了什麼叫「近鄉情怯」。雖然這房子已經兩年沒人住了,顯得有些破舊淒涼,但所有的場景擺設依然還是保持著父母生前的模樣。
這裡也是我和妻子女兒二十八年前離開上海前最後居住的家。自我結婚後、女兒出生,我們和父母一起從原來的房子搬到這裡,先後共同生活了六年。
我在這已經沒有生息的老房子裡踱來踱去,從這個房間走到那個房間,從房間走到陽台,又到廚房廁所都看了看,靜靜地待了半個多小時。所有的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熟悉,父母的那套老家具還在,它們在我出生前就已經在了。大衣櫥、五斗櫥、大書桌、書櫥、沙發、茶几都還放在原來的位置上,牆上還掛著一位老區長多年前送給父母的書法作品,茶几上還放著一疊報紙,五斗櫥上還留著一個水瓶和一些玻璃器皿,沙發上還鋪著墊巾,書桌上的電話、桌燈和筆架都還在,好像父母並沒走遠,只是到樓下信箱去拿報紙了。但是,牆上的掛歷卻依然靜止在二○一六年五月。
我結婚時的那套家具,仍在二十八年前我們居住過的房間裡,那個帶有幾何架的茶几是我妻子設計、請人訂製的。我曾經十分喜歡的一套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還在桌上的一個紙袋裡,紙張已經泛黃,打開扉頁,上面寫著「購於一九八三年六月」。我還驚奇地發現,在那紙袋裡竟還放著一本父親的二哥夏風,於一九四四年主持創辦的兒童文學刊物「孩子們」的創刊號。夏風早逝於一九四七年,僅二十七歲,而父親將該創刊號保存了七十二年,直到他無法再保存。
原來在我們房間裡的一個高腳花架依然在房間一隅,我們曾經在這上面放過一盆鐵樹,生機盎然。現在上面是空的,因為植物會凋零枯竭,就像人的生命也會走向終結,最後留給後人的只是反覆出現的記憶。離開老房子前,再環顧四周,人去物留,就連當年冰箱進入普通家庭前使用的菜櫥,還在朝北的小房間裡,飯桌也在,只是已經很久沒人在這飯桌上吃飯了。
再去看看老房子,還想去尋回些什麼呢?清明節的第二天,我和妻子到了父母在福壽園的墓前,沒有敬香燒紙,只是靜靜地獻上一束鮮花,並將花瓣撒在他們的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