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才顾毓琇 [2017/03]
- 震撼世界:越共自动放弃权力,五年内实行全国大选 [2017/08]
- 可怕毛泽东 [2017/02]
- 感受老上海 別錯過武康路 [2019/09]
- 人生六十才开始 [2017/03]
- 難忘紐約千島湖 [2017/07]
- 上海同学圈两则贴文,看看什么叫丢人现眼 [2018/11]
- 《求是》杂志副总编自杀辞世,遗作堪称绝唱 [2018/05]
- 再去看看老房子 [2018/05]
- 請不要拒絕我 [2017/09]
- 为上海的年轻一代点个赞 [2018/05]
- 穿旗袍 坐拉車 穿越上海 [2019/06]
- 文革中 我家弄堂裡的一些事 [2018/05]
- 国内传来 赵紫阳谈话记录稿(真假自辨) [2017/08]
- 上海之行 [2018/05]
- 女兒的畫像 [2017/09]
- 上海人家的泡飯 [2018/10]
- 也來曬曬十八個月和十八歲的老照片 [2018/01]
- 《老照片說故事》少年不狂枉少年 [2018/01]
生活在紐約,平時上班,一到公司先喝一杯無糖無奶的純咖啡,色濃如墨,苦澀清香。周末在家則自己磨咖啡豆來煮,靜下心來慢慢喝,多了一份閒情逸致。雖然一天兩杯咖啡已經成了習慣,卻極少專門去咖啡館坐下來喝上一杯。
倒是每次去上海,總會找一些環境優雅、品味不俗的咖啡館坐一坐。在衡山路淮海路口的那家咖啡館裡,找一個臨窗的座位,桌上的燭火微弱地閃爍著,喝一口濃烈的卡布奇諾,柔軟的樂曲飄逸在耳旁,透過落地茶色玻璃,看看過往的行人。
衡山路十號是上海最早的美國學校──美童公學的校址,其沿街是露天咖啡座。朦朦細雨的夜晚,坐在遮陽擋雨的大傘下,用精巧的槓桿式黃銅酒精爐煮一壺現磨的咖啡,既難以抗拒飄溢出咖啡香的誘惑,卻又迷戀著雨後濕漉的柏油路面在梧桐掩映下離散的霓虹。
有時也會在一個暖陽的午後,來到被稱為上海喝下午茶首選的外灘源壹號,喝一杯清咖或紅茶,配上各式小點心,放點心的精巧瓷盤是擱在漂亮的多層花籃型銀器上,一切都是那麼的愜意。在這裡,既能飽覽具有現代繁華的浦東景致,也能感受一百七十年來隱藏在這座曾為英國領事館、具有典型英倫風範建築裡的歷史底蘊。
閒來也去過幾次在自家鄰街、那條被話劇藝術捧紅的安福路武康路上的馬利昂巴咖啡館,在墨綠色牆板和黑白相間地磚的暗色調搭配下的店堂裡,滲透著古典歐派的味道。有時坐在店前的戶外,看看對街一幢幢被紅瓦頂覆蓋著的老洋房,卻被濃郁的年代氣息帶回到久遠的租界裡。
當然每次都不會忘記要去建於一九二八年的老字號咖啡館「凱司令」坐一坐,吃一塊獨特的奶油栗子蛋糕,喝一杯咖啡,重溫一下張愛玲筆下多次出現的那個三十年代的「凱司令」。這裡客人不多,都是些上了年紀,輕輕講著純真上海話的老上海人。
講到「凱司令」,卻又讓我想起四十年前,常和一些年少朋友相約在南京西路銅仁路拐角上的一家老字號咖啡館談天說地。它叫「上海咖啡館」,是兩層的房子,店名是用水泥塑在整個二樓窗戶下的弧形牆面上,奶黃和咖啡色相間。
這家咖啡館的前身是叫「德勝咖啡行」,一九三五年創建於此,是中國首家自行進口生豆進行烘焙、炒製、調配的咖啡製作行,註冊商標為C.P.C,成為上海灘咖啡業中的名牌。一九五八年C.P.C商標改為「上海牌」,原來的「德勝咖啡行」改為「上海咖啡廠」,所生產的「上海牌」咖啡成為唯一國產名牌,不僅供應上海各大著名咖啡館和西餐廳,而且還供應全國各地的賓館酒樓和咖啡館。為了擴大生產,上海咖啡廠遷移他地,原址成為「上海咖啡館」而廣為人知,我們都將它簡稱為「上咖」。
我們常去「上咖」,總會要一杯咖啡和一塊蛋糕,選在二樓的臨窗座位坐下。桌上有方糖缸和牛奶,自己調配。我們邊喝著咖啡,邊相互交流最近看過的好文章,當然也免不了會相互傾吐單相思的煩惱和失戀的隱痛, 渲洩一下少年朦朧萌動的情懷。
上次去上海,想起了「上咖」,特地去了那個地點,卻已經找不到它的影子連同那幢兩層樓的房子,取而代之的是豪華氣派的恆隆廣場。雖然這裡今非昔比,但讓我難以釋懷那一份對上海咖啡館的情結,那是我初嘗咖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