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才顾毓琇 [2017/03]
- 震撼世界:越共自动放弃权力,五年内实行全国大选 [2017/08]
- 可怕毛泽东 [2017/02]
- 感受老上海 別錯過武康路 [2019/09]
- 人生六十才开始 [2017/03]
- 難忘紐約千島湖 [2017/07]
- 上海同学圈两则贴文,看看什么叫丢人现眼 [2018/11]
- 《求是》杂志副总编自杀辞世,遗作堪称绝唱 [2018/05]
- 再去看看老房子 [2018/05]
- 請不要拒絕我 [2017/09]
- 为上海的年轻一代点个赞 [2018/05]
- 穿旗袍 坐拉車 穿越上海 [2019/06]
- 文革中 我家弄堂裡的一些事 [2018/05]
- 国内传来 赵紫阳谈话记录稿(真假自辨) [2017/08]
- 上海之行 [2018/05]
- 女兒的畫像 [2017/09]
- 上海人家的泡飯 [2018/10]
- 也來曬曬十八個月和十八歲的老照片 [2018/01]
- 《老照片說故事》少年不狂枉少年 [2018/01]
奥地利的『蒙娜丽莎』《阿黛尔1号》在纽约
作者:晓田 《侨报》副刊『文学时代』2019年11月4日
一位崇尚艺术的朋友在微信群里上传了『艺术家传播网』的一个贴子,题为《性与爱、女人,贯穿他的一生》,贴子里除了介绍一百多年前奥地利象征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的生平和画作风格外,还上传了画家众多的传世精品佳作。
从画家的作品可看到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女人和田园。以女人为题材的作品大多用金黄色作基调的壁画风格,而田园题材的作品则多以浓墨重彩的深绿色铺垫的镶嵌风格。
在那个贴子的开头就有一幅克里姆特出自1912年的名作《阿黛尔2号》,贴文中说,此作在2006年11月被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温芙瑞以8790万美元拍下收藏。但彭博社曾有报道,此画在2017年2月被一位神秘的中国买家用1.5亿美元收购。
2006年与《阿黛尔2号》同时拍出的克里姆特创作于1907年的力作《阿黛尔1号》,由雅诗兰黛化妆品巨商Ronald Lauder以1.35亿美元购得,收藏在他位于纽约曼哈顿五大道东86街藏馆至今,成为镇馆之宝。如果以《阿黛尔2号》两次拍价的升值率作参照,《阿黛尔1号》今天的拍卖行情应该至少在2.5亿美元以上。但在那个贴子上却没有附上《阿黛尔1号》的图案,使我产生急切想要一睹为快的强烈冲动。
周末上午,我在Neue Galerie德奥艺术博物馆11点钟开馆前来到它的所在地,五大道1048号,就在中央公园东面对街,东86街拐角上的那幢具有路易十三风格的四层联排别墅。这幢建于1914年的建筑本身,不仅富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而且极具饱满的艺术内涵。自1994年起,Ronald Lauder便成了该建筑的主人。
最近博物馆内正在展出曾被纳粹迫害致疯,并于1938年以自杀维护尊严的德国著名表现主义画家凯尔希纳Eenst Ludwing Kirchner(1880-1938)的艺术藏品。但我还是冲着急盼目睹《阿黛尔1号》真容而来。
整个博物馆的展厅在二楼和三楼,每楼有三至四个展区,每个展区其实就是原来主人的各个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大约四十平米左右。说它是博物馆,我倒更愿意称之为艺术品收藏馆。与附近的大都会博物馆和古根罕现代艺术馆相较,它就是一个在古典别墅楼里的私人藏馆。
在主展厅四周悬挂的都是本馆收藏的德奥艺术珍品。有被誉为奥地利天才画家的理查德•盖斯特尔Richard Gerstl(1883-1908)的作品,可惜25岁便死于自杀。有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雕塑家、剧作家和诗人奥斯卡·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1886-1980)的画作。 当然也有多幅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珍稀作品,有他在1918年生前最后的两幅著名画作《舞女》和未完工的《玛利亚·蒙克的肖像》,还有一幅1912年的田园风格代表作《加达博奇的房子》,主墙面上悬挂着的就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阿黛尔1号》。
奥地利的『蒙娜丽莎』《阿黛尔1号》
1903年夏天,阿黛尔的丈夫费迪南德请画家挚友克里姆特为妻子画肖像,打算将其作为同年10月父母周年纪念的礼物。但直到1907年初,这幅被世人极力追捧的《阿黛尔1号》才公诸于世,那时她应该是26岁。
我在这幅112年前的旷世原作前坐下细细观赏,画中的阿黛尔坐在金色宝座上,双手掌背娇柔轻握,表情端庄妩媚,当代贵妇人的神情一览无遗。整幅画除了浓墨的发色和白皙的肤色外,几乎充满了金黄色调,点点金色星空的背景与她身上雍容华贵的金色长袍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此画曾被保守主义者认为充满着性暗示,将阿黛尔服饰上的眼睛、三角形和蛋形视为色情符号,暗喻画家和画中人不寻常的亲密关系。但在现代人的眼里怎么也看不出这些构图和色情有什么关联。倒是在这幅华丽唯美的肖像画中看到画中人物眼睛里的淡淡忧愁。整个画面充满着至高无上的贵族气息,而且无论是在构思、笔触、铺色、布局上都彰显了画家超凡的艺术功力和严密的思想内涵,甚至大胆使用金箔嵌入。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在多幅女人肖像和性爱画作中直接运用黄金着色,被称为克里姆特的『黄金时代』,他也被誉为是维也纳从十九世纪象征主义到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但不幸的是,这位天才艺术家却英年早逝于一次流行性感冒,仅56岁,留下了不少没有完成的作品。
《阿黛尔1号》和克里姆特的多幅经典画作经历了百多年的颠仆流离,终于在2006年6月尘埃落定在Neue Galerie德奥艺术博物馆,才让我和所有参观者有幸一睹这幅经典中的经典画作,说她是奥地利的『蒙娜丽莎』实不为过。二战时期,包括《阿黛尔1号》在内的众多克里姆特的杰作曾被纳粹集团掠夺,据说幸好希特勒还算是崇尚艺术之人,才免被毁于一旦,战后由奥地利政府收归国有。
走出Neue Galerie德奥艺术博物馆,回首再看看这幢路易十三风格的建筑,觉得《阿黛尔1号》就应该安身在这样的建筑物里才显得吻合。我看到在该建筑墙角有一面金黄色的馆旗在风中飘扬,旗上的画面就是《阿黛尔1号》。
1918年克里姆特的名作《舞女》
1918年克里姆特未完工的《玛利亚·蒙克的肖像》
1912年克里姆特的田园风格代表作《加达博奇的房子》
Neue Galerie德奥艺术博物馆
凯尔希纳1909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