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亚洲富豪》,到底讲了谁的故事?

作者:songmenglaw  于 2018-9-4 03:4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大话影视|已有9评论

关键词:移民、子女

作者:孟小洁(原创)


全亚裔阵容的好莱坞制作《Crazy Rich Asian》(直译:《疯狂的亚洲富豪》,又译《摘金奇缘》、《我的超豪男友》),由于有着“25年以来,首部全亚裔阵容的好莱坞制作”的光环,8月在北美上映以来,该片在美国主流媒体曝光不断,宣传声势浩大,票房也不负众望,几周蝉联榜首,这个劳动节的周末亦不例外。

故事内容大家看想必都已经很熟悉了。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主,本身是大学经济学教授,陪伴同为华裔的男友回新加坡参加好友婚礼,同时拜见男友家人。到了目的地才发现男友家族为新加坡首富,而男友的妈妈和奶奶都对女主不接受,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影片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基本上在美国本土是叫好也叫座,据说续集已经在筹划中。毕竟大家吐槽好莱坞缺乏多元化已经很久了,能出现这样一部好莱坞制作的全亚裔阵容,也算是给大家的呼声一个交代。也许好莱坞也很惊喜地发现,可以政治正确和盆满钵满两不误。

看到这部电影在大屏幕上出现,我很为美国的亚裔高兴,也心甘情愿贡献票房。作为一部轻松的浪漫喜剧,观影体验也很好,稍觉遗憾的是,结尾貌似有点匆忙。只是,作为从小出生长大在中国的人,我完全没有这种激动到落泪的兴奋。因为,看到亚洲面孔饰演各种类型的人物,在我眼里,真不是个事儿

归根结底,这是一部亚裔美国人的故事;准确地说,是好莱坞范儿的亚裔美国故事。


亚裔美国人:“香蕉人”的身份认同之殇 

让我们再看看美国主流媒体的宣传,怎么说来着?25年来,首部全亚裔阵容的好莱坞制作。 

导演本人都说了,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运动。那这场运动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要我说,不是“全亚裔阵容”、也不是“25年”,而是好莱坞。好莱坞真正代表的,乃是主流认可的意象。

在这部电影铺天盖地的宣传中,常常有观众很困惑,“25年来的第一次全亚裔阵容”这样的话,把2000年的《卧虎藏龙》搁哪儿了? 

2000年的《卧虎藏龙》是两岸三地与美国的合拍片,所以不算完全意义上的好莱坞制作。也由此可见,在这次运动式的宣传中,真正分量重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虽然也有亚洲资本参与,但这部《疯狂亚洲富豪》由华纳兄弟出品,因此被认为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莱坞制作,也由此成为了亚裔演员们,多少年来,在好莱坞寻求机会而求不得的一次大爆发;更是各行各业、所有芸芸亚裔美国人,多少年来,寻求美国主流认同而求不得的一次共情 

这里说明一下,这里说的亚裔美国人,指的不是像笔者这样成年后留学来美国的亚洲人,也不是身在亚洲的亚洲人,而是那些生在美国或者年幼时就随家里移民美国,英文比中文溜得多的亚裔。导演Jon Chu就是这样的亚裔,女主Constance Wu也是。文化上他们更多是美国人,但是有一张亚裔面孔,是标准的“亚裔美国人”。

电影里女主的闺蜜就形容她是,外表黄、内心白的“香蕉人” 

香蕉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共同挣扎,就是身份认同。这个问题在所有少数族裔的移民家庭几乎都存在,也不是华人或者亚裔独有。比如非洲裔的移二代有被成为“奥利奥饼干”(Oreo,而拉丁裔的移二代有被称为“椰子人”(coconut 

简单来讲,以上移二代身份认同的焦虑,就是觉得自己既不是父母亲所来自国家的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国人,即美国白人。 

可惜这些移二代在身份认同上的挣扎,对于他们大部分第一代移民的父母而言,是很难理解的。甚至,有些父母的做法,还会进一步加深他们的身份认同危机。比如华人的父母会有两个极端,一种是灌输给孩子说他就是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孩子稍有质疑则觉得孩子数典忘祖;另一种则是要求孩子彻底“融入”白人社会,彻底洗白成为“美国人”

这两种极端的做法,无疑都会加重孩子身份认同的危机。 

第一种处理方式很快就不奏效,因为你很难说服一个从小在美国接受英文教育、美式教育的人,他是一个外国人。即使他/她真的以为自己就是完完全全的中国/亚洲人,只要他去一趟中国或者亚洲,就会知道自己有多不亚洲,比如电影中的女主。

第二种方式也是很快就会失效,因为孩子很快会发现,自己因为长得不一样,很难把自己“洗白”。即使语言一样,即使其他方面的爱好一样,但是皮肤和长相的不同,很难让人假装视而不见。社会上的“刻板印象”,也不是一个小孩子可以凭一己之力打破的。即使打破,这中间也会经历不少艰难和困苦。而这中间的艰难和困苦,恐怕不是移一代的父母事先能预见、或者能想到的。

于是,这些移二代的亚裔们,常常要自己独自消化,或者和同伴一起消化这种身份认同上的苦闷。 

直到《疯狂亚洲富豪》的到来,让这些移二代的亚裔们,第一次在大荧幕上,通过女主Rachel的视角,看到了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被确认。亚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或许只有在对比中,才能更直接地被呈现,尤其是和传统亚洲文化的对比中

Rachel的视角是一个美国人的视角,Rachel带着美国人的视角去审视了亚洲的文化,结论是确认了自己和他们的不同在这部电影中,Rachel其实几乎可以是任何肤色的美国人,而作为华裔和其他肤色的美国人唯一几处的不同,或许是不会对新加坡夜市上的生鲜小吃大呼小叫,并且能把麻将打得风生水起。

 

《疯狂亚洲富豪》,打破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了吗? 

剧组和一些观众觉得,《疯狂亚洲富豪》帮助打破了针对亚裔只会读书、呆头呆脑、都会功夫的刻板印象,尤其是亚裔男性缺乏魅力的刻板印象。

但是一些观众表示不服:亚裔本来在美国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都很有钱”,这部电影明明加深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哪里来打破一说? 

还有东南亚和南亚的观众表示抗议:都是一些东亚国家(中国、韩国、日本)的亚裔演员,亚裔不只是东亚,请大家关照亚裔内部的多元性。

对于上述分歧,笔者归结为:关于亚裔的刻板印象还真不少,可代表亚裔的美国文艺作品又太少。

平心而论,一部作品如果能够打破某一个刻板印象,已经实属不易,哪能要求它面面俱到?

这次没能打破的成见、没被代表的同志们怎么办?等下一部接着拍咯。

细想来,笔者也是真心心疼这些亚裔美国人,居然有不被文艺作品所代表的烦恼。作为自小在中国长大,浸淫在港片、台剧、韩剧、日剧、国产片各类型电影随手一抓一大把的坏境中,第一次意识到亚裔美国人的这种痛苦时,有种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惊觉感。

在亚洲地区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居然是美国亚裔苦苦奋斗和追求的。也是难为了第一代从亚洲移民到美国的父母,自己尚在适应或打拼,哪想得到或顾得上儿女这么美国化的敏感心事。

也有读者可能会和笔者曾经一样好奇,这些亚裔美国人是不知道亚洲也有各种电影电视剧吗?想看亚洲面孔领衔各种角色,去看几部亚洲戏不就好了,为什么要这么纠结是不是好莱坞制作呢

因为,长久以来,美国的电影市场就是好莱坞一手遮天外国电影在大部分美国民众心里,不存在的。至少在YoutubeNetflexHulu等等一众的线上视频网站出现之前,普通美国人根本就没接触外国电影特别方便的途径。当然,如果是喜好小众电影的文艺青年,可以上一些文艺的小影院去看一些非主流的电影,或者去租碟看一些亚洲电影。但是,这是文青干的事情,是小众的爱好。在美国,发行方根本不可能做比较大的投入,去宣传外国电影,更不会像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张旗鼓地宣传好莱坞电影那样。

于是好莱坞拍什么,大家就看什么;好莱坞的电影里没有亚洲脸,大家就看不到亚洲脸;好莱坞的电影里,亚洲人会功夫、书呆子、瘦弱无趣,大家不知不觉地就认为亚裔就是这个样子。 

以前听闻中国电影在美国市场失利,会怀疑是否是中国电影不受欢迎。其实真不是,外国电影进入美国市场,就是在啃一块硬骨头。外国电影在美国,不分国籍,从来就很难在主流市场生存。究其原因,据说有仨。 

第一个原因,据说美国人不喜欢看字幕,而外国电影,因为制作过程没用英文,大部分肯定要使用字幕。于是美国观众想到看字幕这么累,就放弃了。。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宣传。这个容易理解,好莱坞本来就没有动力去大力宣传一部外国片。当年《卧虎藏龙》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外国电影,除了李安导演本身过人的实力,好莱坞的参与制作和精心推广也是非常关键,尤其是,居然让大家忍受了看字幕这件事情!

第三个原因,美国观众已经太适应好莱坞套路电影。虽然知道是套路,但是由于就是这么被喂养大的,口味定了,很难改变。所以美国观众看外国电影的时候,常常会觉得难以理解、风格怪异,稍作尝试便认定,还是好莱坞电影好看。

《疯狂的亚洲富豪》原书作者为新加坡裔美籍作家Kevin Kwan,作品本身已是一部美国畅销书而自带流量,又能满足普通美国民众对越来越多中国富豪的好奇心,还是全英文制作不需要字幕,在目前的时机,可谓是天生要红的好莱坞体质。

打破刻板印象?大家愿意这么想自然最好,不过可能这不是好莱坞最关心的事情罢了。

 

多元文化的未来:占领好莱坞,也许将不再那么重要

《疯狂的亚洲富豪》票房大获成功以后,大家纷纷期待这部剧可以让好莱坞给华裔演员更多机会。 

事实上,这样的势头已经兴起。由韩裔美国男演员John Cho主演的电影《Searching》(译名《网络谜踪》)刚刚上映。作为悬疑片的《Searching》,反响不亚于全亚裔阵容的《疯狂的亚洲富豪》。

与此同时,视频网站Netflix也刚刚热映了自己制作的青春片《To All the Boys I've Loved Before》(译名:《致所有我曾爱过的男孩》),由越南裔美国女演员Lana Condor主演,获得了满满好评。该剧也是根据大卖的畅销书改编,作者为韩裔女作家Jenny Han

大家期待好莱坞能给亚裔演员机会,固然没有错。但是笔者有点怀疑这种靠好莱坞赏饭吃的思路,是否能奏效,亦或者,以后是否还真有必要

从好莱坞生意的角度讲,即使亚裔或者其他少数族裔主演可以做到和白人演员主演一样,但若是没有明显地“更受欢迎”,干嘛要换人呢,干嘛要担这样的风险呢?毕竟“第一”的卖点只能用一回,下一次,好莱坞拿什么来吸睛? 

在目前的环境下,海外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或许是值得好莱坞考量的因素。与此同时,更值得指出的是,亚裔创作者的涌现,才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疯狂的亚洲富豪》一书的作者,曾经收到了视频网站Netflix的高价收购要约,但是Kevin Kwan最后还是拒绝了Netflix选择了华纳兄弟,因为他的梦想是把这个亚裔的故事搬上大荧幕。不仅如此,Kevin Kwan在此之前拒绝了早先联系他的好莱坞制片方,因为对方要求收购的前提是,把主角换成白人女主进行改编。与之类似的是《致所有我曾爱过的男孩》一书的原作者Jenny Han,拒绝了最初联系她的多个制片方,原因是,这些制片方都坚持要把女主换成白人饰演。Jenny Han宁可不卖也不愿做这样的修改,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保留了亚裔女主的荧幕形象。

正是这些亚裔创作者的才华和坚守,才有了这些荧幕上的亚裔形象。我们看到的这些第一,绝非来自好莱坞大发善心的决定

创作者所带来的改变力量,不仅仅体现在和好莱坞的博弈过程。更重要的是,时代已经变了。在视频网站占据半壁江山的现在,好莱坞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主宰现在的年轻人看什么,并引领所有潮流的风向了

有大量的外国电影可以在NetflixYoutubeAmazon上看到,还有各种网红频道、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等。现在的美国年轻人可能更关心自己关注的某个Youtube或者Ins红人,而不是好莱坞的电影明星。大家的兴趣明显更分散和多元。

比如,在Youtube上积累了大量人气的视频网红Wang Fu Production,就由三个亚裔男生创始建立,拥有300多万的关注,视频浏览次数超过5亿。视频内容多为细腻的情感短片,也有搞笑的谈话内容,选用了大量的亚裔演员。在2015年,Wang Fu Production还通过众筹的方式,拍摄了一部小成本的独立电影《Everything Before Us》,当时被Netflix收录。其中的男配角为知名韩裔男演员Randall Park,也就是Fresh Off the Boat (《菜鸟移民》)中饰演父亲的那位。

Wang Fu Production,正是一贯以来信奉做好内容、从新兴渠道寻求突破的成功典范。

笔者身边朋友的小孩凡是上小学或者中学的,纷纷都有各自喜爱和关注的Youtube以及Ins红人,对这些各自爱豆的喜爱程度,远甚于大众视野里的好莱坞明星。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亚裔美国小孩,可能要比他们的前辈幸福得多。更多样的视频资源给他们提供了更多寻找认同的机会,甚至表达的机会

关于视频网站是否最终会取代好莱坞的讨论,时有耳闻。笔者思来想去,Netflix和好莱坞,也就隔着一块大屏幕的距离。

对美国亚裔影视作品的兴起和蓬勃发展,笔者充满信心和期待因为,这是一个科技引领变革打破了垄断的时代,是一个主流媒体日渐式微的时代,是一个内容为王又多元的时代。 

更是一个,创作者不需要再讨好好莱坞,也能有出路的时代。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孟小洁。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处用以下格式清晰注明原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原作者:孟小洁

出处:闲话移民公众号(xianhua_immigration 

作者孟小洁,现居洛杉矶,加州执业律师,宋和孟律师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之一,主攻职业/商务移民事务,关注在美亚裔社区的权益。本所公众号闲话移民,分享美国移民法律干货,探讨中美文化差异,欢迎关注xianhua_immigration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8 回复 fanlaifuqu 2018-9-4 03:52
结尾从没几乎是所有现代作品的通病!
6 回复 qxw66 2018-9-4 04:29
最讨厌香蕉人
8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8-9-4 04:35
他們都以錢為主
8 回复 borninheaven 2018-9-4 04:55
讲了亚洲人富了这个时宜
6 回复 一花五叶 2018-9-4 05:13
是时候了,亚裔站到舞台中央。
10 回复 change? 2018-9-4 06:04
这是中国人写给中国人的影评,雾里看花,看来平时只看中国的“优秀作品”,这电影就是美国人拍给美国人看的,亚裔追求“代表性”,美国观众爱看即新奇又符合作品欣赏口味的“艺术性”,这是一个特殊性和普遍性有机结合。就如美式中餐,中国人常常不以为然,其实你用正宗的中餐那就只有中国人自己去享用了,美式中餐人家也就吃个调剂,酱油对奶油,还是汉堡披萨等家常饭窝心,这种服务于主题环境主观感受的欣赏和认同的局限是没有办法克服的,试想在中国主流观众会认同新疆少数民族完全用他们的文化和语言叙述么—-他们必须说汉话用中国式的言行才行得通吧
5 回复 绿野仙踪 2018-9-4 16:10
qxw66: 最讨厌香蕉人
六六是芒果
7 回复 qxw66 2018-9-5 00:33
绿野仙踪: 六六是芒果
偶,石榴
8 回复 ChineseInvest88 2018-9-5 23:03
分析的好!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16: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