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无愧於“仁”

作者:Nanshanke  于 2016-1-9 10:0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历史感悟|通用分类:政经军事|已有1评论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 秦始皇, 金屋藏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仁宗皇帝赵祯是大宋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皇帝赵恒的第六子,其母亲是真宗皇帝的李宸妃,今年五月三十是赵祯一千零六岁生日,回望千年历史,赵祯 虽比不上秦始皇嬴政力灭群雄、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唐太宗李世民四海宾服,但治平守成、競競业业、宽待臣民,可算得上千古仁君。

赵祯出生后因真宗皇后刘娥无子而由刘娥抚养,这件事在民间演绎出闻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生母早年去世,赵祯一直以为刘太后是他的亲生母亲,直到刘太后去世后,他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他非常内疚对生母生前没有尽儿子的孝道,特追封生母李宸妃为章懿皇太后。

抚养仁宗的刘皇后刘娥是一位奇女子,四川成都人,长的极为艳美,出生卑微,靠卖唱为生,十五岁就嫁给银匠龚美。当刘娥与龚美在当时首府开封卖唱时,被时为太 子的赵恒金屋藏娇,刘娥对赵恒谎称龚美是其表哥。 刘娥不仅姿容秀美而且极为聪明,与赵恒非常恩爱。赵恒即皇帝位后,刘娥被封为皇后,帮刘恒处理国政。纵观有宋一朝,真宗、仁宗之际乃为政治、经济、文化的 鼎盛时期:朝廷明相辈出、政治清明,民间歌舞升平、国泰民安。刘皇后是这一橫跨真宗仁宗两朝国政的实际操控者。

真宗去世后,刘皇后变成刘太 后,真宗遗命刘太后临朝听政。刘娥掌管朝政期间,与女皇帝武则天为权力连杀两位亲生儿子不同的是刘娥把养子赵祯当作自己的亲儿子,极尽呵护,言传身教,尊 重年轻的皇帝。 刘太后常自称自己是赵家的老太婆,表明对赵宋朝廷的绝对忠诚,没有觊觎皇帝宝座之心。当马屁文人程琳献《武后临朝图》给刘太后时,刘太后把该图扔到地上 说:我绝不会去做这种对不起祖宗的事。 但是刘娥毕竟不是圣人,在临终前一个月左右,她身穿天子衮衣、头带仪天冠到太庙行祭典大礼,感受至高无上权力的荣耀,之后她立即归政於仁宗皇帝赵祯,一月 后安详去世。后世对刘娥的评价是:有武后之才,无武后之恶。更被史学家称为女中尧舜,是大清慈禧太后的心中偶像。

刘太后来自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因而努力把儿子赵祯培养尧舜式勤政爱民的仁爱明君,仁宗也不辜负母亲的期望,对刘太后极为孝敬,统御全局,谨小慎微,克勤克俭,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明最仁慈的君主之一。后世史学家对仁宗的评价是:为人君,止於仁,帝诚无愧焉!

纵 观有宋一朝国策是以能治国,扬文抑武,重视文人,科举制度完善,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平民出身的著名宰相比比皆是,象吕蒙正、欧阳修等。囯家由士大夫与 皇帝共治的局面,士大夫执政集团对皇权有很强的制衡,有权驳回皇帝的成命。思想上崇尚佛儒经典,鼓励读书人传承和发扬传统的儒家文化,崇佛尚儒,出现了象 程颐、朱熹等硕儒,有宋一朝可谓是天下举子们的黄金时代。“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是深入人心。文人士子在大 宋王朝有大量的升迁做官机会,而文人士绅亦有耻有格,体察民间疾苦,为民请命。皇帝亦常告诫群臣:“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不能尸位素餐。

经过太祖、太宗、真宗三代人的努力,此时的宋代经济已相达发达,商业非常活跃, 东京卞梁人口已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富华甲天下。宋 仁宗执政期间,政治进一步清明,老百姓丰衣足食,文化繁荣,王朝名人云聚: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文彦博、富 弼、包拯、宋祁、宋庠、柳永,狄青等,唐宋八大家中除韩愈、韩宗元二人是唐代人外,其余六位均活跃於仁宗一朝。 文学家艺术家群星璀璨,尤如过江之鲫。

仁宗皇帝一朝的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与仁宗皇帝仁慈和开明是分不开的,通过下面几个与仁宗有关的故事,让我们可以看到赵祯的人格魅力。

出 生四川眉山的大文学家苏辙十九岁那年与兄长苏轼同赴京城卞梁(今开封)参加贡举考试,这位初生牛犊在策文中大骂当今最高领导人仁宗皇帝昏聩无能,无事则无 忧,有事则大惧,沉湎於酒色,优笑无度,处事无方,挥金如土。文章最后声称这些都是道听途说,希望仁宗对这些指控作出解释。 主考官胡宿把苏辙的策文搁置一边,宰相们不想录用这位才华横溢但不讲政治规矩妄议中央的年轻人。然而仁宗皇帝却说:我本想让天下举子直言进谏,现在我以他 的直言作为理由不录用他,那让天下人怎么看我?宰相们没办法,只好录取这诽谤当今圣上的青年。仁宗皇帝并不是沽名钓誉表面敷衍,实际上当晚仁宗回到后宫特 别高兴地对后妃们说:今天我为子孙们准备了两位宰相(指苏轼与苏辙兄弟)。后来苏辙官至吏部尚书(中央组织部长)、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尚书右丞、门下 侍郎(相当於副总理)。

谈到仁宗用人一事,一代名将狄青与仁宗还有一段趣事。狄青出自平民,在对西夏的作战中成长为杰出将领,脸上 也留下了一块大伤疤。一天,仁宗召见狄青,看到自己的将领面上的大伤疤影响其英雄形象,仁宗好心要狄青用药除掉伤疤。狄青却指着自己脸上的伤疤说:“陛下 不因微臣出身卑微,提拔重用微臣,微臣才有今天的荣耀。微臣愿以这块伤疤来激励军中将士,请陛下原谅微臣不能奉诏。” 仁宗听后,哈哈大笑,任命狄青为枢 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

宋代婉约派代表诗人柳永,为人放荡不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善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 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他的《望海潮》一词描写出一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杭 州的锦山秀水以及当时当地悠然自在的风土人情。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当时中外传唱的名句,足见柳永的才气。时人将柳永举荐于仁宗,在仁宗看来,柳永不适合做官,还是填词的好。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 唱,何要浮名?”柳永于是反唇相讥,说自己当不了官是因为皇帝让他专心填词,故自称为”奉旨填词柳三变”。这位不讲政治规矩、妄议国政、讥讽最高领导人仁 宗皇帝的柳永不但没被双规、杀头,填词也没受影响,反而填得更加放肆,仁宗也没有计较柳永的狂妄。柳永非但不记恨仁宗皇帝,还“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 辇”。就是说,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仪仗,瞻仰到宋仁宗的风采,天下百姓都拥戴宋仁宗。

宋祁与兄长宋庠同年参加贡举考试,本应被 点为状元,但刘娥太后觉得兄长应该优先,故点宋庠为状元,宋祁为第十名。这位宋祁便是大名鼎鼎的巜新唐书》作者小宋。有一天,宋祁早朝后回府,路过繁台 街,正巧迎面遇上皇帝的车队,宋祁连忙让到一边。这时只听车内有人轻轻叫了一声:“小宋。”待宋祁抬头看时,只看见车帘轻放,一个妙龄宫女对他嫣然一笑。 车队过去了,而美人一笑却令宋祁春心荡漾,不能平静,色胆包天的宋祁竞惦记上了当今皇上的女人。回去后便写了一首《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这 首词记述这段如梦的经历,表达自己不得再见美人的怅然之情。 新词一出,立刻在京师传唱开去,后来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皇帝问明该宫女事情经过后,哈哈大笑,不久就召宋祁上殿,说起这件事,宋祁诚惶诚恐,羞愧难 当。仁宗笑着打趣说:“蓬山并不远呀。”说完,就把那个宫女赏赐给了他。宋祁不仅官运顺畅,而且因佳曲而得一段姻缘,令时人艳羡不已,仁宗的开明成就了一 桩美满的婚姻。

而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南宋末代宰相贾似道的侍妾身上,其结局完全不同。当时贾似道与侍妾在杭州西湖游玩,侍妾含情偷看了一位英俊的后生,此景让贾似道看在眼里,该妾被贾似道砍头送给那位后生。题外话,文化部把贾似道这种荒淫生活搬到舞台上,毛泽东看完演出后,勃然大怒,大骂文化部为“帝王将相部”、“死人部”,是毛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之一,因为毛认为文化部在讥讽他。由此可见仁爱之人与邪恶之人在处理同类的事情的手法和结局是多么不同!

更 能体现仁宗大度另一桩事是一位四川秀才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为发泄胸中怒火,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剑门即剑门关,在 四川剑阁县,三国时诸葛亮修建蜀道,见此地地形陡峭,两山峡谷间是天然关隘,於是就势修建了关卡以为蜀汉屏障。诸葛亮死后,姜维在此率兵抵抗钟会十万魏 军,直至蜀汉降魏。唐代诗人李白描述剑门关:“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栈阁即为山路悬险处的栈木阁道,也就是入川的栈道,烧掉栈道则四川 成为独立王国。这位失意秀才给成都太守的诗是明目张胆地煽动这位太守造反,阴谋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大逆不道。太守把他绑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 按照历朝历代的法律,这是谋大逆,要处死或满门抄斩,至少也会象令狐家族一样全被双规。然而赵祯却说:“读书人急着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 不如给他个官”。不但没治他的罪,反而授其为司户参军。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容忍苏辙的无端指责,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容忍这位四川秀才挑畔狂言恐怕是很难 的。

仁宗皇帝倾心向佛,怜爱众生,温文尔雅。翻遍史书有关仁宗的记载没有发现他说过“打断骨头连着筋”之类的暴力语言,也没有见到他在作品中用屎屁等字眼来污染文学。这里副上他的一首赞佛经诗。            

               莲花经赞

六万馀言七轴装,无边妙义内含藏。 溢心甘露时时润,灌项醍醐滴滴凉。 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假饶造罪如山岳,只消妙法两三行。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最后病死于汴京宫中福宁殿。死时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5 回复 Nanshanke 2016-1-9 10:11
宋朝的士子们是幸福的,一般生活无忧,心情舒畅。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21: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