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2017/04]
- 从马云引退看中国未来走向 [2018/09]
- 习近平的结局预测 [2016/04]
- 习近平的性格分析 [2018/09]
- 邓家势力退场与李克強的命运 [2018/03]
- 港虽弹丸,亡共必港 [2019/09]
- 古人妙评宋喆马蓉风流事 [2016/08]
- 伊朗当局为什么要击落乌克兰民航客机? [2020/01]
- 习近平失败的金钱外交 [2016/01]
- 谁将是习近平下一波打击对象? [2018/03]
- 历史上最漂亮的女人(图) [2016/10]
- 中国现代政治的五次大倒退 [2018/06]
- 春蚕丝尽,蜡炬泪干 [2017/07]
- 班主任的“性”趣 [2017/02]
- 漫谈黄梅戏《天仙配》 [2017/11]
- 不可思议之二 [2017/03]
- 表哥 [2017/02]
- 《人民的名义》,盗名弃义。 [2017/04]
- 毛泽东本来面目(三) [2017/02]
- 崖山之后无中国 [2016/12]
- 也论枫叶封弟 [2018/01]
- 张英与张邦昌、汪精卫、毛泽东 [2017/12]
屈原是谁?据《史记》记载:屈原,字原,名平,是楚王家族成员。其先祖是句亶王伯康(屈原自传赋《离骚》称伯庸),封地於屈地(今天湖北竹山一带)。屈原在《离骚》中介绍自己名正则,字灵均。还提到:”摄提贞(正)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摄提为木星,孟陬是夏历正月,也就是说正月他出生时木星正好出现的时候,这是60年出现一次的现象,结合屈原在《哀郢》对因秦入侵撒离郢都的描写可知他大约出生在公元前342年(戊寅年),夏历正月(一月)一般被称为寅月,再据”唯庚寅吾以降”即可确定屈原的生日为寅年寅月寅日,即公元前342年的夏历正月二十一,属虎。
屈原从政和流放后活动范围主要在湖北江陵(郢都)和湖南的沅水、湘水流域,其代表作《离骚》、《招魂》、《天问》、《怀沙》、《哀郢》和《橘颂》。
屈原任楚左徒之职时”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很受楚怀王信任,那是因为屈原的王族身份和才华:”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后因屈原得罪了上官大夫,上官大夫进谗言楚怀王污蔑屈原,怀王才便疏远屈原。
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2年),怀王被张仪以楚国断交齐国为条件秦国赠送楚国六百里商於之地所欺,此时怀王已疏远屈原,屈原应不在怀王身边为官,因此屈原任楚左徒应是在此之前,即30岁以前。
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0年),怀王再度被张仪所骗,屈原出使齐国回来后谏怀王:“何不诛张仪?”楚怀王悔悟,杀手没有追上已逃离的张仪。
屈原何时去世的?屈原在《哀郢》中写道:“忽而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流放屈原是由于上官大夫在楚顷襄王(怀王之子)面前攻击屈原,“顷襄王怒而迁之。” 如果《哀郢》是顷襄王时期的作品,那么表明公元前288年(此时秦兵攻入楚郢都,屈原向东逃难)屈原仍然活着。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写道:“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贾生即汉长沙王太傅贾谊,贾谊大约是公元前178年被贬长沙过湘江,往前推一百多年为公元前278年,所以屈原沉江的年份大约在公元前288年至278年之间,所以屈原去世时约60多岁。
一般认为屈原的故乡是湖北秭归,这是基於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72年至527年)的推论。郦道元所处年代距屈原去世约八百年,时间隔太久,推论未必可靠。
司马迁在《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中介绍屈原时只说:屈原,名平。家世介绍的非常含糊,实际上屈原并不姓屈,他姓熊,屈是他先祖的封地名。但对屈原的出生地没有记载,这说明司马迁也不清楚屈原是哪里人,这给屈原的生世研究带来困难。
东方朔在《初放》中写道:平生於国兮,长於原野。也就是说屈平(屈原,名平)出生於郢都(国,即都城),而长在平原乡村(野,即城外乡村)。东方朔距屈原的年代较司马迁更近,才一百五十年左右,所以他提供的信息更可靠。
按照屈原自传《离骚》赋介绍:名正则、字灵均。
由於屈原长於乡村,无拘无束的野小子,这导致他的性格桀骜不训、浪漫、固执,个性极强,缺少政治敏感性。这点可从东方朔《初放》中已经提到实: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他的作品《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山鬼》、《招魂》都能体现他自由浪漫的性格,这些作品都是地道的湘楚乡村文化的提炼。由此可推测屈原应该是出生於湖北江陵、长於湖北荆州平原地区,而成年后活动范围则是湖南的沅水、湘水流域。
屈原所处的年代是纵横家操控天下的春秋战国后期。在那大背景下,屈原的倔强性格和他那楚王宗室身份决定他不能朝秦暮楚,所以他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屈原去世后一百多年后,汉文帝时期的长沙王太傅贾谊第一个发现了屈原并将屈原的事迹精心包装推上历史舞台,以贾谊当时被贬长沙的心情和他多愁善感的诗人气质,加上屈原与他相似的经历让他既为屈原悲伤也为自己鸣不平,因而极有可能夸张了屈原的事迹。
有了贾谊的先期准备,大约再过七十年后司马迁觉得有必要在《史记》中为屈原作传,尽管司马迁对屈原的身世经历并不是很清楚。司马迁因受过宫刑,与屈原有同样被委曲的感受,因此司马迁在写屈原传时也有可能抬高屈原,认为屈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那么真实的屈原又是什么样子呢?屈原先生的人格无疑是高尚的,但他对当时楚国的作用绝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重要,他的职务左徒也不会是很高。屈原当时在楚王廷有两个政敌:上官大夫和靳尚,据唐代开元年间学者张守业考证上官大夫即为上官靳尚,所以上官大夫与靳尚为同一人。靳尚的名字多次出现在《战国策.楚策》的《楚王将出张子》章中,而屈原的名字不曾出现在《战国策》中任何章节。《战国策》是屈原那个年代的记事性质的著作,屈原的名字不出现在这本著作中,说明屈原在那个年代并不是重要人物。在比屈原稍晚些的楚国荀卿的作品中也没有提到屈原,因此可以说屈原的政治地位应比靳尚低。
从《离骚》可看出,屈原确实是怀王时期被放逐的,楚怀王虽然幼稚,但不昏庸,有陈轸等名士为他出谋划策,所以楚怀王不可能因靳尚几句谗言便放逐屈原,屈原是楚王宗室成员,更何况怀王曾经非常信住屈原。怀王疏远屈原是有可能的,这也许是屈原被派出使齐国一段时间的原因。后来怀王放逐屈原,那一定是屈原干了什么超过怀王所能容忍的事情,如计杀靳尚(约公元前311年)。靳尚是怀王的宠臣,也是怀王宠妃郑袖的同盟者,更是张仪(秦国宰相)、郑袖、靳尚铁三角的重要成员。怀王一直被张仪所欺,表明怀王不觉得张仪有多坏,只是到最后被秦国扣留,客死他乡,怀王后悔晚矣!
最后引用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与读者共勉:“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