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2017/04]
- 从马云引退看中国未来走向 [2018/09]
- 习近平的结局预测 [2016/04]
- 习近平的性格分析 [2018/09]
- 邓家势力退场与李克強的命运 [2018/03]
- 港虽弹丸,亡共必港 [2019/09]
- 古人妙评宋喆马蓉风流事 [2016/08]
- 伊朗当局为什么要击落乌克兰民航客机? [2020/01]
- 习近平失败的金钱外交 [2016/01]
- 谁将是习近平下一波打击对象? [2018/03]
- 历史上最漂亮的女人(图) [2016/10]
- 中国现代政治的五次大倒退 [2018/06]
- 春蚕丝尽,蜡炬泪干 [2017/07]
- 班主任的“性”趣 [2017/02]
- 漫谈黄梅戏《天仙配》 [2017/11]
- 不可思议之二 [2017/03]
- 表哥 [2017/02]
- 《人民的名义》,盗名弃义。 [2017/04]
- 毛泽东本来面目(三) [2017/02]
- 崖山之后无中国 [2016/12]
- 也论枫叶封弟 [2018/01]
- 张英与张邦昌、汪精卫、毛泽东 [2017/12]
同时代的大文学家苏轼对欧阳修文章的评价: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这是相当高的评价,当时有见识的人也都觉得这评价恰如其份。尤其特别的是:前述四人均是苏轼崇拜的偶像,而欧阳文忠却具有他们四人的才华。可见欧阳修的学问之博大、人品之高贵。而史学家更赞扬欧阳修: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
欧阳修所处的北宋时期科举入仕机制很完善,平民子弟与达官显贵有一样的平等竞争机会,只要你会读书,那怕你是贩夫走卒的子弟你就能做到: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象苏轼、苏澈等都是由平民跃入龙门,著名宰相吕蒙正状元及第之前住寒窑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还有如雷贯耳的范仲淹也是由进士而成为名臣(官至参知政事),那个时代平民出生的名臣名相数不胜数。
欧阳修出生贫寒,四岁丧父,自小用芦荻当筆学写字,天资聪颖,书读的很好,过目不忘。幼时艰辛生活和母亲的谆谆教诲培养了他一颗仁慈善良的心,也是他后来为官广施仁政善政的根本原因。母亲跟他讲:当年他父亲为官时为寻找保全犯人性命的证据常工作到深更半夜,即使这样还会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了。让他父亲悲愤的是有些官吏却专门为置人於死地而寻找理由。
在他进士及第后,欧阳修为官极为谨慎,从不追求个人政绩名声,为政宽松简易不扰民,所治之处百姓都感到安逸。随着他官位越来越高,他更是引领政界和学界风潮,他所处时代是史上少有的仁君明主宋仁宗皇帝,皇帝的支持使他成为横跨政学两界泰斗。
欧阳修极力提携青年才俊,当他主持科举考试,看到苏轼的策文巜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时,极为赞赏。该文与他笃行的仁政理念不谋而合,他很想定该文考生为状元,但他当时以为这是他的弟子曾巩的文章(那时考生的名字被密封,考官并不知考生是谁),就点了苏轼第二名。一向谦虚谨慎的文忠公岂敢点自己的弟子为状元,这无意间让苏轼错过了状元荣耀。见过苏轼本人后,欧阳文忠便谦虚地对梅胜愈说,我辈要给这位年轻人让路,他比我强多了!
欧阳修主导了庆历年间文风变革。由於晩唐五代华丽的骈文(讲究对仗)趋向空洞浮靡,言之无物。一些诗人讨厌这种文体,便出现诗文革新派的矫枉过正,出现一种被称为太学体的文体。此文体流荡猥琐怪诞,其代表人物为太学讲官石介。欧阳修借主持科举考试机会对此文体全面回击,大力整顿文风。比如有考生在策文中写: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天地孕育万物之意)。欧阳修批示为:秀才剌,试官刷。此类考生统统被刷掉。
尽管发生了太学生聚众闹事围殴欧阳修事件,但他勇敢面对。经过几年努力出现了以平易畅达为特色的古文运动,实现了该文体先驱、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夙愿。<br>同时他在朝廷极力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改革,因此而得罪於一些势利少人。一些人开始攻击他是范仲淹的朋党,为回击这些人他写了《朋党论》。在文中他提出: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
顺便说一句:党,本为黨,其本义为尚黑,也就是用黑道方式结成的团伙。而共产邪恶政权为掩盖党的邪恶性,将此字简化为:尚兄,其义完全不同。该党长期掩盖其党的肮脏所为,蒙敝了百姓。
欧阳修的回击获得了宋仁宗的信任,但却得罪朝中大批小人。这些小人用中国人善用的老一套对欧阳修进行人身攻击:生活不检点、盗甥,即污蔑欧阳修与妹妹的继女儿通奸。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欧阳修妹妹的丈夫张某前妻遗有一女,张氏再续娶欧阳修妹妹后不久也去世了,欧阳修同情母女俩,便将该女接到府上抚养,长成漂亮的姑娘后嫁给欧阳修的远房族侄欧阳晟。但该女不守妇道,与家仆私通,被人告发。朝中那些欲置欧阳文忠於死地的人逮到了机会,由欧阳修的小舅子薛宗孺先编造谎言,转给御史中丞彭思永,彭思永再告诉殿中侍御史蒋之奇,蒋之奇则上奏章给神宗皇帝弹劾欧阳修。此时神宗刚即位,那些人以为欧阳修失宠於新皇帝。但神宗秉公办事,追查事情真相,造谣诽谤者均被处罚,赶出朝廷,神宗并两次降诏安慰欧阳修。史学家用大篇幅为欧阳修澄清此事,在字字千金的青史中尚属首次,足见为人正直多么不容易!也足见此诽谤传播之广,影响之坏,此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也。
后来欧阳修又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中止危害甚广的青苗法。王安石因此指使御史对有大恩於他的欧阳修进行污蔑攻击,欧阳文忠公心灰意冷,请求致仕回家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