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2017/04]
- 从马云引退看中国未来走向 [2018/09]
- 习近平的结局预测 [2016/04]
- 习近平的性格分析 [2018/09]
- 邓家势力退场与李克強的命运 [2018/03]
- 港虽弹丸,亡共必港 [2019/09]
- 古人妙评宋喆马蓉风流事 [2016/08]
- 伊朗当局为什么要击落乌克兰民航客机? [2020/01]
- 习近平失败的金钱外交 [2016/01]
- 谁将是习近平下一波打击对象? [2018/03]
- 历史上最漂亮的女人(图) [2016/10]
- 中国现代政治的五次大倒退 [2018/06]
- 春蚕丝尽,蜡炬泪干 [2017/07]
- 班主任的“性”趣 [2017/02]
- 漫谈黄梅戏《天仙配》 [2017/11]
- 不可思议之二 [2017/03]
- 表哥 [2017/02]
- 《人民的名义》,盗名弃义。 [2017/04]
- 毛泽东本来面目(三) [2017/02]
- 崖山之后无中国 [2016/12]
- 也论枫叶封弟 [2018/01]
- 张英与张邦昌、汪精卫、毛泽东 [2017/12]
史书上有很多关於帝王身世异象的记载,诸如汉高祖刘邦之母因神龙附体而孕生下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二龙戏于门外,三日而去”、宋太祖赵匡胤乍到人世则“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等,此类记载可能有点牵强附会,其旨在宣扬君权神授,为当朝政治服务。但亦不能据此来完全否认史书类似记载的可靠性,史笔们虽不能事事秉筆直书,亦毋需曲筆造假取毁誉,毕竟受儒家思想熏陶、深谙春秋筆法的史学家是希望成为董狐筆和太史简的。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出生也颇为神奇。王阳明,名守仁(公元1472年10月31日-1529年2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人。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他,出生的那天晚上,祖母梦见一神仙从云中送子下凡,因名之:王雲。直至五岁仍不会说话,偶遇一高僧,高僧抚摸王云的头说:好个孩童,可惜道破。王雲爷爷立即明白高僧的禅语,改王雲名为王守仁,守仁即开口可言。几年后,其父王华亦中状元。王守仁家庭的巨变与改名是否有关?但王守仁绝对不是普通之人。
王阳明是两个(孔子、王阳明)半(曾国藩)圣贤之一。他的心学理论包括: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圣人之道吾性俱足。”即良知是本心由天道继承而来,是与最高天道一致的,每个人的本心都是圣贤的本原。“心即理”的理即天道,而心则相当於灵魂,即思维的本原。
题外话,史载汉昭帝刘弗陵也是由其母钩弋夫人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产的。
身世奇特莫如圣主耶酥,圣母玛丽亚以处女之身受圣神感孕而孕、生下耶酥。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汉传佛教五世祖弘忍法师身上。
据刘昫《旧唐书》,弘忍(公元601-675年),俗姓周,湖北黄梅人,黄梅东山寺(五祖寺)住持、佛教禅宗创始人之一,唐代宗李豫赐谥“大满禅师”。
弘忍有十大弟子,其中包括其衣缽继承者南北两宗六世祖慧能、神秀法师。
弘忍大师身世非同寻常。隋开皇末年,天下太平,百姓殷富,国库充实。庙堂之上,沙门信徒隋文帝杨坚克勤克俭,江湖之广文武百官兢兢业业。据传此时黄梅双峰山有一栽松老者,修行有年,於八十岁時向四祖道信法师(黄梅双峰山四祖寺住持)求法,但道信法师嫌其年老,难以弘扬佛法,“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汝。” 道信大师让老者来世再找他学佛。
栽松老者闻言,告别道信法师下山,来到黄梅大河镇河边(黄梅戏《双下山》中称该河为慈渡河,双峰山距此河约20里路),见一少女在河边浣洗,便作揖请求借住其府上,少女答曰:“家有父兄,不敢作主。”老者说:“你若应允,我即前往。”少女同意他前去求宿。老者旋即回山,即日坐化仙逝。
此少女乃附近周家小女。周氏,当地世代名门望族,直至今日。自此,该少女即无缘由地身怀有孕。其父母以为少女无端怀孕伤风败俗,将其逐出家门。她含冤受屈,流浪在外,佣工度日,风餐露宿。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临盆产下一男婴。因无夫而孕,以为孽种,将其弃置浊水港(濯港,距周家所在地约30里路)里。次日,此男婴逆流而上,面色体肤鲜艳可爱。她非常惊奇地又抱他回来,靠乞食哺养。
再后来,道信法师在濯港镇离母墩遇见已经七岁的孩童,发现他“骨相奇秀,异乎常童,极有佛缘。”男孩向道信法师提及前世求师一事,道信大师便收其为弟子,取僧名弘忍。黄梅戏《传灯》对此故事有精彩的表演。
关於弘忍的身世有几点应没有疑问:
1)其母为未婚少女。
2)其母独自哺养,靠行乞为生。
2)弘忍绝顶聪明,“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且神奇。这可从其弟子神秀(公元606-706年)和慧能(公元638-713年)对弘忍的敬仰程度得到印证。
五十多岁的神秀始认识弘忍。之前,他已是读遍史书且颇有建树的出家僧人。始遇弘忍,乃“叹伏曰:「此真吾師也。」便往事弘忍,专以樵汲自役,以求其道。” 为向弘忍学道,神秀在弘忍住持的寺庙中砍柴挑水。他得道后誉满天下,“王公已下及京都士庶,聞風爭來謁見,望尘拜伏,日以萬数。中宗(李显)即位,尤加敬異。中書舍人張說尝問道,执弟子之礼,退謂人曰:「禪師身長八尺,庞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公元700年,一代女皇武則天还亲自將神秀大師迎接進京,对他行了跪拜之礼,以示虔誠。
也就是说,神秀大师在弘忍大师面前只是砍柴挑水的徒儿,而在当朝宰相张说面前则为师父,张说对其行弟子之礼。
慧能大师得道后更是神奇,连虎豹都不能伤害他,“弘忍卒後,慧能住韶州廣果寺。韶州山中,旧多虎豹,一朝尽去,远近惊叹,咸归伏焉。”
从神秀法师邀慧能法师北上弘道一事可见慧能对其师弘忍的教诲可谓字字牢记,“神秀又自作書重邀之,慧能謂使者曰:「吾形貌短陋,北土見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師以吾南中有緣,亦不可違也。」”
慧能法师在佛门中的声誉似乎高过神秀法师,皆因他与神秀有一段偈语交流趣闻。
神秀的偈语写道: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则回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大师的偈语贯穿了佛性本质:空。其佛性的顿悟比神秀的渐悟高出一筹。
慧能圆寂后,歧王李隆范、中书令张说为其撰写碑文。
此等身世、此等弟子,弘忍不可谓不是一代奇人。此所谓: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冥冥之中,难道不是一种天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