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引来的这支曲子-《洪湖水浪打浪》

作者:tiejiangye  于 2017-2-8 15:0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关键词:中国音乐, 儿时记忆

1973 年(那时在三年级)下半年通过堂哥的”走后门“,带着他”翻新“加工的一把自家的破二胡,加入了学校的“胡琴队“。学校买来扬琴后,“提拔”我做扬琴手, 从1976年底到77年,宣传队的活动就逐步停了下来了,讲究学习文化课。从此以后再也没碰扬琴,只能有时摸摸二胡和笛子,从来没有整儿八经的经过师,一 直停留在原来的初级阶段。二胡和笛子这些年来买过几次:笛子都是几块顶多十几块,二胡都是八九十块的,最多的一次是一百二十块钱。

我以前认为 ---
汽车都是四个轮子,都能代步...
衣服都是化纤或棉花做的,都能保暖...
各种乐器都是同样的结构,都能演奏...
所以,我向来不信所谓的“高档货”,认为都差不多....

直到今年五月, 在老同学的画室,看到他儿子的二胡....

说是孩子很有出息,正准备考中国音乐学院,这把二胡很高级,有一万多元....

我信手拿来,尝尝这一万多元的二胡倒底啥滋味....

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这么好的二胡感受,音色浑厚优美,毫无杂音,即便在高把位。因为变形小,按音时也不走音了....整个二胡演奏水平好像上了一个档次了。

打这儿以后,相信了“一分钱的东西,一分钱的货”的说法....

随 后进京城,在王府井一咬牙一跺脚,花了600多元买了两只笛子。回美后吹了两次,调整时把笛膜搞坏了。以前吹笛子图省事儿,用厚一点儿的纸或透明胶带当笛 膜,这次正儿八经地买了套笛膜,不想再凑乎了,但手头儿又无胶水什么的,就只好把笛子放到一边儿了,想等下次买到大蒜以后再把笛膜贴上。

过了一个夏天,一转眼今天已是中秋佳节,收拾行装准备明天再进城里,到城墙的那边儿,一下子看到了久违的高大上的笛子了,又突然想到家里刚好买了大蒜,随贴上笛膜,即兴来了段儿《洪湖水浪打浪》。

晚上一直在想正规应该用什么粘笛膜,觉得应该是胶水或浆糊吧。写到这儿,忽然把四十多年前的记忆唤醒了,好像我们当年的笛手是用一种叫做“白鸡”的东西粘擦的。

高山上的《月圆花好》音乐会这几天办得热气腾腾的,都是高水平,让我这种低级选手一直不敢露面儿,在月亮姐姐历经月全食磨难后又再现一轮中秋明月的积极向上精神的鼓舞下,勇敢地贴了上来!望各位大拿看在月亮姐姐的份儿上轻轻温柔地拍吧!
 

祝各位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2015年9月28日写于家中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9 11: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