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上海话

作者:玉米穗  于 2016-1-12 01: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39评论

关键词:上海话

  生于上海长于上海,说起来我应该算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年少时我不说上海话,因为不会说。我家住的那一片,大人孩子都一样,很少会说上海话的。

  我家那时候住在上海某个大学的家属宿舍里,那宿舍里的大人们说话南腔北调,什么口音的都有,有湖南腔,湖北腔,也有山东腔,四川腔,福建腔,还有在湖南腔或湖北腔里夹杂少许上海话的,听着不伦不类,却有几分喜感。可是小孩子们都一样:只说普通话。只是那普通话自有特色:不卷舌。说话时舌头呆在嘴里比较老实安分,不怎么东张西望,探头探脑,到处串门。但结果是“之”“资”难分。“知识”变成“姿势”,“之乎者也”成了“资乎者也”。总而言之就是对ZI CI SI 与ZHI CHI SHI一视同仁,把混进革命队伍的H清除出门就对了(这种不卷舌的普通话并非只在我们那一片流行,事实上上海各高校子弟当时说的都是这种普通话,因而有人称之为‘高校官话’)。

  犹如“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我们说的那种普通话仿佛也有明显的烙印,长大后遇到外省市的同志或同胞,每当我与他们亲切交谈时,往往说不上几句,对方就会说:“你是上海人吧?一听就是上海人。”尽管我已注意掩藏口音,努力把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为此把清除出门的H们都找回来,塞回到原本属于它们的位置上去,并且积极调动舌头,说话时使之鞍前马后满嘴乱跑,但还是于事无补。这不免让我有点小小的挫折感,而且有点尴尬,因为想当初,在许多真正的上海人——我的意思是说除了上海话以外其余的话说不地道的上海人眼里,我们这些不说上海话的“上海人”是算不得上海人的。

  开始与只会说上海话的上海人打交道是在读中学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那个中学除了住在学校附近的走读生,还从上海各区招收了不少住校的住读生。那些住读生便都是说上海话的。住读生与走读生分在不同班级,仿佛身处不同世界,相互并不往来,而且彼此看不上眼。住读生说走读生是“乡乌宁”(乡下人),走读生则说住读生是上海瘪三。但我那时不知怎的却有一两个“上海瘪三”的朋友。与那一两个“上海瘪三”朋友聊天对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和推断能力是大有帮助的。记得有一次,其中一位“上海瘪三”朋友眉飞色舞地用普通话向我描述一位女孩的摸样,说她“麻子老大的”,我听了眼前顿时浮现出一张布满大大小小凹坑的脸,并对那张脸的主人生出无限的同情,心想:“‘麻子老大的’,这女孩完蛋了,将来怕是嫁不出去的”,却见那朋友张开双臂做出一个环抱的姿势说:“这么大”。我不禁诧异起来:“这么大”的“麻子”得要多么辽阔的脸盘才容得下呢?他又补充说:“比我麻子还大”,我打量着朋友那张细皮嫩肉的小白脸,一时不得其解,然后忽然恍然大悟,原来他说的“麻子”其实是个子,因为上海话把个头大叫做“模子大”,他便直接把“模子大”译成了“麻子大”。

  还有一次看到一个上海人与北方人吵架,显见得那上海人觉得胆怯,却不停地说:“我又不黑你的唠”。听得那北方人既不耐烦,又莫名其妙,环顾左右,试图寻找“翻译”,吵架的劲头便也松懈了不少。其实那上海人想说的是“我又不怕你”,上海话叫做“我又佛吓(HE)侬”,上海话“黑”“吓”发音相同,便说成了“我又不黑你”。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总而言之,从前的上海人上海话说得固然“乓乓响”(“好”的意思),但能将上海话与普通话同时说地道的,实在是凤毛麟角(王志文是难得的一位,周立波的普通话其实也带有明显的上海腔)。

  然而另一方面,对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而言要将上海话学地道也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前侯宝林在相声里学说过几句上海话,北方人以为可以乱真,上海人却一听便是“洋泾浜”(水货),没有上海腔调的。以前读书时,与我同寝室有过一位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同学,对上海话心驰神往,说那是最好听的声音。为了学会他心目中的好声音,成天抱着一个半导体收听上海话节目。后来他用学会的几句上海话去搭讪上海女孩,却遭了白眼,还被骂是“十三点”,虽说他学习上海话的热情并没有因此熄灭,但直到毕业离开上海回石家庄时,他也未能学会说上海话。

  我虽然很早便与只会说上海话的上海人玩耍,但上海话终于说得比较地道却是成年之后。因为谈恋爱,女朋友只说上海话。然而谈着谈着,便各自谈会了对方擅长的语言,彼此都达到可以乱真的境界。我由此深感爱情的伟大力量,并深刻体会到谈恋爱是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方言也好,外语也好,想必莫不如此。所以我以为如果能够找到说英语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则既不需要花钱去“疯狂”,也不需要去“新东方”,多多约会便水到渠成自然就会说英语了吧。

  前几年我在上海教了几年书,学生多是85后的上海人。与他们只会说上海话的父母不同,他们可以将上海话与普通话说得同样地道。那普通话断然不是我们当初说的那种抽去H的“高校官话”,也没有明显的上海腔调掺杂其中,虽不是字正腔圆的京味普通话,听着却自然而不失标准,使我印象深刻。与学生家长交谈时,家长有试图说普通话的,学生在一边听着骤起眉头,终于忍不住用上海话打断说:“老师也是上海人,你还是说上海话吧,你说的普通话听着难过死了。”

  然而听说现在上海的很多小朋友渐渐地不会说上海话了。普通话固然说得十分地道,上海话却不会说了。这与当年上海人不会说普通话的情形正相反,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上海的有关部门与不少民间人士为此有些忧心,呼吁并想方设法要抢救上海话。最近看到新推出的上海话老儿歌,里面许多耳熟能详的儿歌是我们那一辈人儿时常听到的。看了忆起儿时往事,十分温馨亲切。乡音总是乡音,永远无可取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鬓毛衰而乡音不改,上海那地方总得时时听到上海话才成其为上海。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3

支持
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9 个评论)

4 回复 fanlaifuqu 2016-1-12 01:33
同意对侯宝林,周立波与王志文的结论!
4 回复 dwqdaniel 2016-1-12 01:43
上海人之间说国语如同中国人之间讲英语一般地别扭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1-12 01:59
90后的上海小朋友们,上海话完全走调了。
3 回复 tea2011 2016-1-12 02:06
dwqdaniel: 上海人之间说国语如同中国人之间讲英语一般地别扭   
是的,有一次和上海朋友打电话后,又打了个给台湾友人留下言,后来才知道我留下的是上海话,她们一句也不明白。
2 回复 玉米穗 2016-1-12 02:15
fanlaifuqu: 同意对侯宝林,周立波与王志文的结论!
王志文比较有才华,是我所喜欢的不多的演员里的一个。周立波反应快,挺能说的,但觉得他有点油滑,也比较喜欢强辩,不管值不值得一辩,非要赢在嘴上的味道。当然上海话,两位都是没有闲话可说的了。
3 回复 玉米穗 2016-1-12 02:16
dwqdaniel: 上海人之间说国语如同中国人之间讲英语一般地别扭   
完全正确,就是那种感觉。呵呵。
2 回复 玉米穗 2016-1-12 02:18
徐福男儿: 90后的上海小朋友们,上海话完全走调了。
现在更小的小朋友很多都不会说了,保护上海话很有必要。在这件事上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是有贡献的。
2 回复 玉米穗 2016-1-12 02:19
tea2011: 是的,有一次和上海朋友打电话后,又打了个给台湾友人留下言,后来才知道我留下的是上海话,她们一句也不明白。
一时转不回来了吧?呵呵。
3 回复 fanlaifuqu 2016-1-12 02:19
玉米穗: 王志文比较有才华,是我所喜欢的不多的演员里的一个。周立波反应快,挺能说的,但觉得他有点油滑,也比较喜欢强辩,不管值不值得一辩,非要赢在嘴上的味道。当然
王志文的嗓音也非常好听!
3 回复 总裁判 2016-1-12 02:48
当上海话进入国际社会而被国人听到是上海话,国人慢慢脖子移转过来,看看:“哪里有上海人”,其眼光里尽是鄙视。
3 回复 xu3331 2016-1-12 07:55
当年苏联的对外广播有沪语节目,播音系一中年女性,字正腔圆,十分地道,听来很舒服。不过与今天的 “上海闲话” 有点不一样,那才是真正的沪语。现在的上海话,嗲筋有余,韵味不足。
学者将上海话定位为吴方言,是中国几大方言之一,重要性不亚于西南方言(四川话)。个人觉得应该保留。另一重要方言是粤语,也该保留。

中央规定,广东广播电视不得使用粤语。独裁政权出于大一统考虑,企图消灭方言。但方言包含的文化内涵,实在丰富国人的思维。欧洲那么多语言,许多人掌握几门语言,其思维也就活跃开放。
毛泽东的秘书林克说,毛主席天天学英语,到死也没学会。嘿嘿,这不说明问题了么?
3 回复 枫橡园主 2016-1-12 09:24
大家熟悉的马伊琍是“滴滴刮刮”的上海人,毕业于上戏。中央电视台的董卿其实也是上海人,再往前数上影的陈述也是,年轻时在上海邮局工作。肯定还有很多能说标准普通话的上海人。
2 回复 前兆 2016-1-12 09:57
我也是“滴滴刮刮”的上海人呀!     
2 回复 ryu 2016-1-12 11:24
平心而论,上海话确是比较難听懂的方言之一,还有粤语,故容易受指责滴。
3 回复 qxw66 2016-1-12 12:07
上海活现在算乡下佬了
2 回复 夸父追月 2016-1-12 12:48
吴人说吴语天经地义。
3 回复 海外思华 2016-1-12 20:18
上海话,粤语,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比英文还难懂呢!其他省市的方言,要好懂的多。这也可能是上海话少人说的原因吧!
2 回复 山东猫 2016-1-12 20:30
每当你讲述上海和上海人的时候总是那么的津津有味,下一篇请写一些关于两百年前上海的人,上海的事可以吗。大家会更有兴趣欣赏。
3 回复 玉米穗 2016-1-13 02:52
总裁判: 当上海话进入国际社会而被国人听到是上海话,国人慢慢脖子移转过来,看看:“哪里有上海人”,其眼光里尽是鄙视。
以前上海人在国内不太受欢迎,现在好像好很多了。
4 回复 玉米穗 2016-1-13 02:54
xu3331: 当年苏联的对外广播有沪语节目,播音系一中年女性,字正腔圆,十分地道,听来很舒服。不过与今天的 “上海闲话” 有点不一样,那才是真正的沪语。现在的上海话,
谢谢博友。提供的信息很有意思。苏联人竟然能说上海话让人吃惊。我也觉得方言有其独特的价值,值得珍惜和保护。问好。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4-10 02: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