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井冈山 (下)

作者:玉米穗  于 2016-1-31 02:1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旅游归来|已有6评论

关键词:井冈山

  早晨八点,去游览巴士总站。从宾馆到巴士站的这一段是一条弯曲的上坡路。雨继续下,雨点大而密,风忽左忽右,从四面八方刮过来。路面上的雨水顺着斜坡向下滑。当我撑着折叠式小伞,于风雨中赶到巴士站时,已然全身湿透。裤子贴在腿上,鞋里倒出水来,小伞折了两根筋骨,耷拉下一片角来。

  车站里面空空荡荡。买了票,等车的空闲时间,四处张望了一下。隔着大厅的落地玻璃,看见对面路边两块黄色的牌子立在密雨中,上书红色大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须臾,巴士发车。去黄洋界。

  黄洋界是通往井冈山的一个哨口。位于井冈山主峰的北面,海拔一千三百多米。此处山高坡陡,地势险峻,从前是易守难攻的兵家要道。一九二八年八月底,这里发生了黄洋界保卫战。当时,朱德,陈毅率领井冈山红军主力长途奔袭湘南受挫,被迫转移到桂东。担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率留守井冈山部队之大部前往桂东去接应。国民党军见井冈山兵力空虚,趁虚而入,组织湘军与赣军一部,大约四个团的兵力,会剿井冈山。留守井冈山的小部红军,以仅有的两个连的兵力,在黄洋界哨口凭险死守。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红军找出一门从前缴获的旧山炮,轰击湘军。炮弹一共三发,两发受潮不响,最后一发在湘军人群里中心开花,让一帮曾国藩的徒子徒孙大受惊吓,误以为朱毛红军主力回到井冈山,慌乱之中,猛然记起孙子兵法第三十七计:该撒手时就撒手。于是草草收兵,溜之大吉。负责策应的赣军见湘军脚下抹油,心里骂道:小兔崽子跑得快,老子也不是没有腿。于是也调转屁股,大步流星,打道回府去了。就这样这次会剿草草收场,不了了之了。

  其实黄洋界保卫战发生的时候,毛泽东,朱德尚在回师井冈山的途中,远水救不了近火,一时半会是赶不到的。当时部队因进攻湘南受挫,士气低落。毛泽东更是心情沉重,郁闷异常。因为他事先料定没有胜算,是坚决反对轻举妄动进攻湘南的。无奈当时掌握决策权的是一个叫做杜修经的湖南省委代表。这位阿杜是一个现代版马谡。革命热情很高,无奈韬略不足,虽会纸上谈兵,却没有实际军事斗争经验,但他手里握有中央的尚方宝剑,于是毛泽东的意见遭到排斥和否决。红军奉阿杜之命令挥师湘南,结果如毛泽东所料,兵员折损,无功而退。

  毛泽东为接应受挫红军主力,不得已前往桂东,导致井冈山内部空虚。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井冈山能否安然无恙,使毛泽东十分担忧。恰是在这个时候,捷报传到。获悉留守井冈山的红军以少胜多,赢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顿释重负无比欣慰。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了那首《西江月 井冈山》。诗中名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使得黄洋界名声比炮声更响,从此广为天下所知。

  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以两个连二百来号人,抗击国民党军四个团四千人的进攻,众寡悬殊,且武器装备也差得远,以常识论,红军应是必败无疑的。然而凭借黄洋界的有利地势,红军居然打赢了这场毫无胜算的战斗。由此也可见黄洋界地势之险峻了。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想必大概也不过如此了吧。

  巴士沿着山路蜿蜒盘桓,向黄洋界开去。路的一边挨着山壁,一边临着沟壑。沟壑的坡面上满是茂密的松林,不见边际。时或可见被山雨拦腰劈断的松树一头歪倒在地面上,另一头仍连着残留的树根。

  大约十五分钟后,来到了黄洋界旅客服务中心。中心里面,迎面一幅描绘黄洋界保卫战的巨幅油画挂在正面墙上。侧面墙上有毛泽东的大幅相片,其中一幅是与陶铸的合影,相片中两人立在刻有《西江月 井冈山》诗词的高大石碑的两旁,是一九六五年毛泽东时隔三十八年重返井冈山时拍摄的。这一年毛泽东七十二岁,故地重游,心绪万千,写下了《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诗词中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豪迈气概一如早前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引无数同志竟折腰。然而世事难料,谁知时隔一年,文革开始,无数“革命同志”一夜之间变成了“革命对象”,而相片里的那位陶铸则有幸成了最早的牛鬼蛇神之一。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服务中心的后门,有一块平台。从平台上展望周围的山景:对面的山峦隔着山谷与黄洋界遥相呼应。绿色松树覆盖着山坡,灰白的雨雾弥漫于山间山谷,使绿色朦胧,仿佛罩着一袭轻纱。两条带状的公路蜿蜒曲折地横卧在脚下的半山腰里,偶尔可见玩具似的汽车在上面缓缓移动。时而稠密时而稀薄的乌云沉浮于半山腰间,时紧时慢地漂移着,对面的山峰在移动的乌云里若隐若现。

  平台连着一段陡而直的石阶,石阶两旁是沿着坡面的茂密松林,松林的地面上覆盖着红色的厚厚的腐叶。雨水透过松林落在腐叶上发出沙沙声响。沿着这段石阶上攀数十米就是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哨口所在地。那里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离哨口不远有一处四面围墙的平地,里面竖着高大的石碑,上面是毛泽东的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石碑前方有一面宽大的牌墙,墙的正面是朱德的手书“黄洋界”,另一面是毛泽东的诗词《西江月 井冈山》。围墙外面有一地势较为险要之处,地上有些乱石。一架小型山炮坐于乱石之中,是当年“报道敌军宵遁”的那座山炮的模型。

  本打算拍几张山炮的相片留作纪念,无奈打着雨伞等着在山炮前摆pose留影的游客围了一大圈。等了片刻,人越等越多,只好放弃。下山去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2 回复 yunyyyun 2016-1-31 05:33
没去井冈山?
2 回复 tea2011 2016-1-31 05:37
哎玛,玉米哥成了落汤鸡了,赶紧送上碗姜汤驱驱寒
2 回复 玉米穗 2016-2-1 02:12
yunyyyun: 没去井冈山?
黄洋界就在井冈山,是井冈山的一个险关。
2 回复 玉米穗 2016-2-1 02:14
tea2011: 哎玛,玉米哥成了落汤鸡了,赶紧送上碗姜汤驱驱寒
谢谢,哈哈。问好。
2 回复 墨脉 2016-2-1 21:56
没上笔架山呀
3 回复 玉米穗 2016-2-2 03:26
墨脉: 没上笔架山呀
没有诶,以后有机会再去的话,多待几天,多看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13: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