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走看看说日本(六) [2021/04]
- 走走看看说日本(七) [2021/05]
- 走走看看说日本(三) [2021/03]
- 走走看看说日本 (八) [2021/05]
- 走走看看说日本(四) [2021/03]
- 走走看看说日本(二) [2021/03]
- 走走看看说日本(一) [2021/03]
- 走走看看说日本 (九) [2021/05]
- 走走看看说日本 (十) [2021/06]
- 走走看看说日本(十一) [2021/07]
- 走走看看说日本(十二) [2021/07]
- 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党内对手一步步登上权力顶峰的?(结尾) [2019/05]
- 走走看看说日本(结尾) [2021/08]
- 回国杂记(七)再到重庆(中) [2019/07]
- 回国杂记(八)再到重庆(下) [2019/07]
- 义乌的小老板们 (回国杂记) [2015/12]
- 说说回国顺道游那点事 (中) [2016/06]
- 自杀者 [2016/01]
- 说说河南人的名声 [2015/12]
- 说说回国顺道游那点事 (上) [2016/06]
- 回沪杂记 (下) [2018/05]
- 上海的外地人 (回国杂记) [2015/12]
- 国军为什么打不过共军? [2015/12]
- 从一件小事看日本 [2016/01]
- 拿到警察罚单之后 [2015/12]
- 上影译制厂那几位无可替代的配音演员 [2016/08]
- “文革”结束了吗? [2022/05]
- 闲话上海话 [2016/01]
- 漫步井冈山 (上) [2016/01]
- 当年那几本毒草书 [2015/12]

张唐两人的不同思考和行事风格其实也表现在他俩合作《张学良口述回忆录》过程中。张学良看到了唐德刚的《李宗仁回忆录》(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执笔),觉得不错,又看过一篇唐所写的有关张学良的文章,印象也不错,就找人联络唐德刚,想让他给自己也来一本《张学良口述回忆录》。唐德刚说他听了受宠若惊,但顾虑重重,因为他觉得搞口述史不是普通人以为的一个人说说,一个人记录那么简单的事情。那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组建团队,需要大学的专家和庞大资金支持。总之是需要耗费巨大投入和精力的。他婉转地把那意思告诉已经九十高龄的张学良,可是张学良显然不以为然。老人脸上浮出的笑容告诉他,哪有那么复杂的事儿?不就是一个口述回忆录嘛?我说什么你写什么,记录下来就完了。
张唐两人合作《张学良口述回忆录》一事似乎可以验证一句老话,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两人合作时,张学良九十高龄,唐德刚也已古稀。张学良西安事变时候那种“干了再说,别管那么多”的行事风格仿佛并没有因为几十年的禁闭生活和年已老迈而改变。
如唐德刚所感叹的,“使枪杆子的和使笔杆子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行事风格不一样。“干了再说,管他三七二十一”,其实并不仅仅是张学良一人的行事风格,能在历史舞台上露一脸面的人物多多少少许多都有这特点。贺龙要是瞻前顾后就不会有“两把菜刀闹革命”,毛泽东要是不当机立断拉走林彪彭德怀的一三军团,日后的伟大领袖就会变成张主席。另一方面“使笔杆子”的似乎也总是难以摆脱“瞻前顾后”的性格特征和企图面面俱到事事周全的习惯思维方式。其结果却只能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张学良和唐德刚的合作倒恰好是互补长短相互成就,其合作成果《张学良口述回忆录》给世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和资料,从中也可一窥传奇人物张学良的个性和行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