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man Decency [2016/10]
- 为什么会抽了芒果疯? [2016/01]
- 向着老年痴呆高歌猛进的自恋型人格 [2020/04]
- McCain神话 [2018/09]
- 狼牙棒与䍍特卡 [2020/06]
- 世界最著名举手图 [2017/09]
- 膝盖骨的市场经济演化 [2017/08]
- 中共底气何来 [2020/05]
- 心脏有病怎么办 [2018/04]
- 白人主义与白国主义(一) [2017/02]
- 台湾人你凭啥有幸福感? [2018/03]
- 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谁?)呜呜直哭 [2018/05]
- “春晚这个老姑娘” [2016/02]
- 老祖宗的基因真强大 [2016/04]
- 配不配作'艾斯豪' [2017/02]
- 没有幽默感的坏蛋是真正的坏蛋 [2017/07]
- 狗的时代 [2017/07]
- 七十老者的扔屎橛表演 [2020/09]
- 抗美救球 谁扛大旗 [2017/06]
- 大历史中的八国联军 [2015/12]
- 中国锐实力 - 进击的小脚侦缉队 [2018/03]
- 禁食猪肉,资本家同意了吗? [2016/09]
- 你为什么乐于受欺骗 [2017/11]
- 翻先生、63各位先生们 [2020/11]
- 一个人的国民身份 [2018/02]
- 别把领导的好心当驴肝肺 [2018/03]
《大卫》,满世界多了去了,最有名的当然是米开朗基罗的那一个。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们的艺术范儿直接来自古典主义,所以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表现的是英雄的沉静坚毅果敢气质,还要带上一丝悲情。古典嘛,讲究个内涵收敛,并不张扬。
往下数,其次的大概是贝尔尼尼的《大卫》。巴洛克时代的作品离开了古典更接地气。贝尔尼尼的大卫不再沉静而是有些张牙舞爪,咬牙凝眉拧身发力,瞬间就要将石弹射向哥利亚,动感十足。但是这姿态打群架的时候也合适,英雄气质倒没很表现出来。
再往下就汗牛充栋,三四五六七八九流的《大卫》数不胜数。比如说,米兰Duomo大教堂的这个《大卫》,哥利亚的脑瓜已被石弹打开了花举在了大卫手中。如果说贝尔尼尼的大卫气冲冲,这时候他已经变得血淋淋,十足地人世间了。
这三个《大卫》,一个天,一个地,一个人。
再往下自然还有更不济的,天地人之下,还有茅坑一个级别不是?但是那些东西全都流传不下来我们也都看不见,所以我也实在想不出个例子来。
于是我就联想到《刘胡兰》。
我可不是说刘胡兰是茅坑,我是说《刘胡兰》这个故事是茅坑水平。
想要表现英雄,就非要让大卫血淋淋提颗人头。想宣扬节操,就非要描写一个女孩子先杀人再被人铡了头。这么讲故事都属下九流。
古典范儿的例子有在那里,《木兰词》。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完全没有战场上血光四溅的描写,但是意境全烘托出来,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有异曲同工之水平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可配巴赫,气质相合。
贝尔尼尼的《大卫》可配贝多芬。这二位都出类拔萃,我也都不十分喜爱,剑拔弩张很不是我的菜。
米兰的那个《大卫》可能适合配个牧师手舞足蹈拍桌子大喊大叫传福音,咱听都不要听。
《刘胡兰》?茅坑边上还是唱唱红歌语录歌吧。听巴赫,那不是糟蹋他老人家吗!
基督先生教导我们说,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茅坑的归茅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