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man Decency [2016/10]
- 为什么会抽了芒果疯? [2016/01]
- 向着老年痴呆高歌猛进的自恋型人格 [2020/04]
- McCain神话 [2018/09]
- 狼牙棒与䍍特卡 [2020/06]
- 世界最著名举手图 [2017/09]
- 膝盖骨的市场经济演化 [2017/08]
- 中共底气何来 [2020/05]
- 心脏有病怎么办 [2018/04]
- 白人主义与白国主义(一) [2017/02]
- 台湾人你凭啥有幸福感? [2018/03]
- 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谁?)呜呜直哭 [2018/05]
- “春晚这个老姑娘” [2016/02]
- 老祖宗的基因真强大 [2016/04]
- 配不配作'艾斯豪' [2017/02]
- 没有幽默感的坏蛋是真正的坏蛋 [2017/07]
- 狗的时代 [2017/07]
- 七十老者的扔屎橛表演 [2020/09]
- 抗美救球 谁扛大旗 [2017/06]
- 大历史中的八国联军 [2015/12]
- 中国锐实力 - 进击的小脚侦缉队 [2018/03]
- 禁食猪肉,资本家同意了吗? [2016/09]
- 你为什么乐于受欺骗 [2017/11]
- 翻先生、63各位先生们 [2020/11]
- 一个人的国民身份 [2018/02]
- 别把领导的好心当驴肝肺 [2018/03]
鹤见俊辅在《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中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反省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当年日本的知识份子会那么整齐划一集体倒向日本军国主义一边,而坚持独立思想的人落得如此势单力孤溃不成军?二战后的知识界回头去看,不免困惑于如此非理性,甚至于愚蠢的集体选择,那简直无异于选择了集体自杀嘛!鹤见俊辅的一个答案是:自明治维新以降经年累月持之以恒的大和民族特殊论大日本帝国国家主义宣传效果卓著,终于把日本国民全体纳入了其军国主义的战车之中,从国家到个体均不得自拔。
汉娜·阿伦特在谈到为什么当年的德国知识份子如此整齐划一地倒向威权时用过一个德文词 gleichschaltung。Gleichschaltung在英法文里似乎找不到完全准确对应的译法,但它在中文里却有个极传神的表达:站队。不需要到古代去寻找例子,现代中国‘站队’的故事比比皆是,国共对垒时知识份子有选边站队的课题,四清运动反右斗争文化革命中找队站更是个攸关性命的难题,毛遗孀与邓小平之间选哪边?江胡薄习该上谁的船?‘站队’,是中国知识份子生活中一个重而又重的抉择。按阿伦特的说法,知识份子的工作性质本来就属于'闭门造车',他们也就得以自发自觉地替自己造出些十足的理由去'gleichschaltung','站队'。
自发自觉地选择站队,这是人类本性使然,在所有威权传统深厚的社会都属正常态。社会动物的一个求生本能就是从众 - 跟着群体跑,安全!广大人民群众不需要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领导一鼓惑一激励就能像没头苍蝇一窝蜂,顺从地集合在军国主义的旗帜下。知识份子因着他们的工作性质却不得不为自己制造出这样那样的理由,为站队提供些说得出口的理论依据,只是这时候,他们从自以为的’群众意见领袖‘一步蜕变成了货真价实的’从众者‘。米兰·昆德拉使用另外一个德文词,kitsch,进一步深刻剖析了人类这种从众的心理倾向。从众,有时是感到了不依从的危险,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满足潜意识里那个‘从众的快感’。
对同一件事的反省,鹤见俊辅看到外在的洗脑威力,外也;阿伦特她们洞见人性本身的软弱,内也。东西方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高下立见。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该怎样,才可能将自身从社会动物的人类,提升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当年活在铁幕背后的东欧国家异见人士们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不存在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只存在个体的问题 - 这问题涉及意识、主观性,涉及在真相面前活着的权利,涉及有尊严地活着的权利。”
对一个中国人来说,这句话还要再加上‘文化’二字,才算完整 - “不存在国家、社会,和文化的问题,只存在个体的问题。” 对威权传统深厚的社会,这是一个唯一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