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为谁?(续一)

作者:太乙仙工  于 2016-1-8 13:3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魂生命悲歌|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评论


相思是一种欲求。名和利也是欲求,更广泛地存在,强烈而持久,但是以名利入诗却不多,诗人们宁愿为春天开出的一树繁华而寻求佳句,为江上来去的帆影而凝神苦思,就是不愿将同样念兹在兹的名利写入诗中。名利属于生活世界,用到的是理智到近于冷酷的价值计较,而诗是为抒发情感,以名利入诗会破坏欣赏效果。

相思和名利一样有欲求对象,一旦达到目的(获得预想的名利,或者被思念的人回到思念者身边),欲求就会消失。虽然思念者对对方没有功利要求,但是与对方相会也还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和心理的欲求,仔细探究的话,对远人的思念与对名利的渴慕很难说有本质区别,可是相思就是容易入诗,读者也乐于反复欣赏以相思离愁为主题的诗,其中因由值得深思。
追求名利以达到目的为满足,目的本身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确定。以招财为例,招到的是金也好,银也好,只要总价达到一定数额就行,名利的实质其实是数字。思念中的人将心思倾注到具体的某一个人身上,那个人是唯一的,思念者本身也就显出其独特性,通过相思可以达致心魂,因而相思行为虽很普遍,具体到某个人还是惹人关注。

追求名利能够采取无数种方法,实在达不到目的,还可以运用理性将欲求对象的价值虚无化,使得追求本身失去意义。思念者投入的是情感,心思如此专注,以致任何理性的解释都无效,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替代,思念者像撞到一堵墙,除了感受脉脉的愁、悠悠的恨,别无出路。以相思入诗就是欣赏思念中的心魂的独特性,还有撞墙般无可奈何的悲哀感。
相思中有悲哀,诗人们竟然像追逐名利一样争相前来采撷,不管诗人本身过得如何顺风顺水,都将离愁别绪写得如感同身受,一定有某种内在的原因促使他们这么做,并使他们做到了,同样的原因也使读者认同诗人的感受,没有因相思主题的泛滥而忽略了名篇佳作。离愁的悲哀中有美,诗就是为了书写美,或许是这种情感的美将诗人和读者联结在一起。但是美通常与绚丽、优雅等美好词汇联系在一起,给人以兴奋、愉悦的积极感受,离愁分明带来消极情绪,避之尚且不及,何以人们要在诗中频频领会?
追逐名利的自我是身体的自我,具有明显的外观,很容易了解其形体状况,处于世界中的位置,在社会上的地位,还有学问、性格、嗜好等特征。与身体自我相对,人还拥有精神自我,就是个人在精神上的存在。身体自我可以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观察者可以是另一个个体,也可以是身体自我本身,精神自我却深深地隐藏在思想意识深处,无法观察。如果一定要观察精神自我,思想意识所能捕获到的只是僵死的观察对象,而鲜活的精神自我又躲藏起来,作为观察者在操纵着意识,意识却找不见观察者本身。
精神自我不受观察,似乎就不存在,个人只是自在自为地存在着,与世界打着交道,为缺少名利而烦恼,却很难为自身的存在而烦忧,精神却处于自足状态。可是人的生存并不超然,不仅身体活在世界之中,受到各种物理局限的困扰,精神也受到严厉的限制,处于莫可奈何的困境之中。

人的有限是刚性的,注定了要给心灵造成莫大的痛苦,然而人感觉不到生存的痛苦,意识深深沉浸于衣食的日常,思想专注于对名利和安逸的追逐。离愁诗篇的出现改变了自我不受质疑的状况,自我超然的主体地位受到了挑战,这个自我开始感受到与物质和身体无关的苦恼,原来精神世界还有太多空间人到达不了,原来生命中还有一堵不可逾越的墙,人面对时除了茫然无措别无他法。在不可缓解的哀愁中,人睁开了一双灵慧的眼睛(这不是智慧的眼睛,理性在这里不起作用),感到无可奈何才是生命的本相,生存并不像原先以为的那样处在无欲无求的完满状态(名利属于生活欲求,生存则是精神性的,人在平常状态下很难感觉到,更别提有所欲求了),精神自我被某种无限的东西否定了,生存处于绝对的深渊。

精神自我是在对欠缺的意识中出现的,虽然平常被生活日常遮蔽,被贪图安逸的意识忽视,但终究存在着,耐心地等待发出声音的机会,离愁诗篇就是欠缺生命自发唱出的悲哀声调,也是精神自我对有限自身的艰难描摹。诗人需要找到言说的灵感,一碰触相思话题就思如泉涌,在奔腾的诗情背后,是深受欠缺之苦的精神自我在急于表达,也是深藏意识底层的心魂在描摹自身。
诗人写作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因思念而愁苦的人,甚至诗人本身就是在借助思念进入愁苦,是一种内在的冲动催促诗人进入愁苦的深渊,那是源于对生命的感受,因为分离正是生命欠然的主要表现。诗所讲述的是人物与亲人远离,诗人感受到的却是自我与某种至深幸福的远离,与亲人分离属于身体生活,远离幸福则是精神世界发生的事情。在分离与破碎的感觉中,精神自我孤苦无依,极度需要安慰,但是生命的欠然存在提供不了安慰,诗人只好以诗的吟咏抒发自己的生存感受。
生命是难以言说的存在,诗人的写作就是言说,通过感受悲哀,诗人找到了言说的途径;读者乐于欣赏离愁悲歌,也是在感受自我的生命,诗人的言说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诗人和读者的精神自我都在离愁的悲哀氛围中浮出水面!

相思诗篇打开了一扇感受生命的大门,诗人和读者不约而同地前来啜饮生命之泉,只要诗人还有从离愁寻求佳句的冲动,只要读者还能从相思诗句感受到无可排遣的惆怅,一个精神的自我就醒着,怀有山月不知的心里事,感受着明月不谙的离恨苦。心里事和离恨苦就是精神生命的主要特质,写作和诵读离愁诗篇就是在感受生命。吟咏相思离愁不是在切盼远去的那个人,而是追踪精神自我,追寻深渊中的生存,因着思而不可得的无奈和日益强烈的向往,精神自我一次次从平凡生活的午夜惊起,一番番登上眺望无限幸福的高楼。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

待续...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不如 2016-1-9 20:31
相思是一缕阳光。
1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6-1-14 19:00
得相思真味矣,高山仰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7 15: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