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K telecom, 什么鸟? [2019/04]
- You must be cruel to be kind [2016/10]
- 忠犬被迫流浪4年,终于再见主人它却转身离去…… [2019/10]
- 回国扒皮记 [2017/09]
- 被集体厌憎的中国人。。。 [2016/10]
- 杀蛇的人们 [2020/03]
- 章莹颖失踪投射出中国教育的整体失败 [2017/06]
- 57岁的台湾女孩-----凌友诗 [2019/03]
- 武汉肺炎,谁之过? [2020/03]
- 我不喜欢猫,也不喜欢猫一样的女人 [2016/10]
- 修雅姑娘 [2016/09]
- 芮思表姐 [2016/08]
- 正在被毁掉的多伦多 [2019/04]
- 李云迪的社死,是可怕的社会悲剧 [2021/10]
- 我曾经打过交道的一个男人 [2016/06]
- 安家四姐妹 [2017/10]
- 任何关系都无需勉强自己接受 [2016/08]
- 信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2016/09]
- 当方方遇上忘恩负义的敲锣女 [2020/05]
- 美女顾小芽 [2017/01]
- 当战争真的来临,兴奋发狂的愚众连名字都剩不下 [2021/11]
- 嘴上的人生 [2020/12]
偏见的形成和好感的形成都很容易。可好感的消失却比偏见的消除容易多了。一个你一直有好感的人,或许因为他做了一件事让你感觉到狼狈,你的好感似乎就消弱了很多;若是再让你看到他做的事,触碰了你的价值底线,那么不仅好感消失殆尽而且恶感也说不定随之而来。而一个你有偏见的人,无论做了多少旁人看来还不错的事,你还是很难喜欢上他,甚至接受他。
偏见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也比较简单。俩个彼此不同却还无法容忍对方的人,诸如价值观,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等等,互相看不上。年轻气盛的时候打架,打群架,看谁不顺眼就挑衅然后武力解决,或许最后打了之后还能成为朋友。成年之后这样的解决方式显然不合适,只是好多时候我们也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不包容,越来越以己为尊,轻慢异己。但很多时候人们骨子里是很贱的,对待异己,棋逢对手时似乎有兴趣过几招试图占上风说上句,遇到客气礼貌不愿多说话的,嘴就想变损,遇到伶牙俐齿说话不让分的,立马也会夹起尾巴,寻思着如何应对,应对不了的,下次见面竟然就客气起来。这种奴性和贱性在某些人身上可以看的很明显。
我感觉,对人对事的态度,尤其是在不知道对方底细时的态度,最能说明一个人的教养,我敬仰尊重教养好的人。
人非圣贤,都有缺欠和局限,这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识不到这些还轻易对他人产生偏见而且不肯改变自己的偏见。我一直感觉人是个立体图形,有多面性,没有完全的善良也没有完全的丑恶。只不过善良和丑恶在一个人的人性里所占的比例大小,还要看人们面对的是什么,周围的环境可以激发出人性里的哪个方面,能激发出的东西和能被压制住的是什么,由此可以判断很多本质性的东西。我们的生活成长环境和自身的悟性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为人处世之道,我们也很容易对虚伪,丑恶,下流,粗鄙产生反感,对友善,优雅,谦逊,懂得适时沉默的人表示尊重和喜欢。这样看来人们对美和善的标准大体是一致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是如何判断这些特点的,比如说,有的人认为别人的善良是虚伪,别人的虚伪是善良,丑恶是真性情,粗鄙是豪放不羁,优雅是装出来的等等,判断标准不同的人们之间完全就成了话不投机背道而驰的关系,这样的人之间最好是老死不相往来。
人与人之间彼此的认同和彼此的欣赏尤其重要,认同和欣赏源于对方跟自己的类似,也源于对他人的尊重。小的时候母亲教育我们要真实,真诚,但是因为年龄小,偏颇的理解了这俩个词的真正含义;母亲还教育我们要礼让他人,我们也因为年龄小曾经误解过礼让的基本条件是彼此都有礼,类似你过马路的时候,前面一辆车为你停住以示礼貌尊重,你也应该加快些脚步以示你的教养和感谢被尊重。
生活里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相比于细碎的小事情要少很多,生活需要有质量从心情愉快开始,而心情的愉快从礼貌的尊重他人开始。“掐着半拉眼珠子看不上别人”,我也曾经有过,因为某个人长期行为举止的不堪没有丝毫改变,但是我有一次看见那个人在安慰一个刚刚失去父亲的同事,我也宁愿相信他在那个时刻是真诚的,有感情的。
我们都喜欢被赞美,而被赞美的时候一定需要伴着自省,也一定需要明白别人的赞美是否真的感觉你已经完美无缺。别人的赞美是一种尊重,应该使我们更加自重,更加懂得自省,也更加明白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源于那些拥有美好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