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K telecom, 什么鸟? [2019/04]
- You must be cruel to be kind [2016/10]
- 忠犬被迫流浪4年,终于再见主人它却转身离去…… [2019/10]
- 回国扒皮记 [2017/09]
- 被集体厌憎的中国人。。。 [2016/10]
- 杀蛇的人们 [2020/03]
- 章莹颖失踪投射出中国教育的整体失败 [2017/06]
- 57岁的台湾女孩-----凌友诗 [2019/03]
- 武汉肺炎,谁之过? [2020/03]
- 我不喜欢猫,也不喜欢猫一样的女人 [2016/10]
- 修雅姑娘 [2016/09]
- 芮思表姐 [2016/08]
- 正在被毁掉的多伦多 [2019/04]
- 李云迪的社死,是可怕的社会悲剧 [2021/10]
- 我曾经打过交道的一个男人 [2016/06]
- 安家四姐妹 [2017/10]
- 任何关系都无需勉强自己接受 [2016/08]
- 信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2016/09]
- 当方方遇上忘恩负义的敲锣女 [2020/05]
- 美女顾小芽 [2017/01]
- 当战争真的来临,兴奋发狂的愚众连名字都剩不下 [2021/11]
- 嘴上的人生 [2020/12]

我一直记着一句话:“People never change.” 可也觉得未必100%. 人们还是会或多或少改变一些的,不管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还是因为阅历的力量。
我时常想起《悲惨世界》电影里的一个情节,老教主善意收留冉阿让,给他食物,给他休息的地方,冉阿让却偷老教主家里的银质餐具,被老教主发现后一拳打过去,把老人家打昏在地然后逃跑。第二天被警察抓住送回老教主家里的时候,老教主竟然要用自己的银质餐具买冉阿让的灵魂,然后把他交给上帝。这个电影情节相信会感动大多数人,然而在生活里,善似乎也并没有力大无穷到改变任何一个面对它的人。
人们都爱真实,真诚,虽然很多人做不到,有些人甚至看不得别人真实也曲解真诚。把真实看作低情商,把真诚看作虚伪。不过真实的确需要把握尺度,真诚也要分对象,当人们把握不好这个尺度的时候的确会出现问题甚至产生冲突。实际所有的冲突都来自观念的不同,但人们认识到这个才会去理解,理解他人也是为自己求解。就像美国要求加拿大履行美加引渡条约拘捕孟晚舟,加拿大是在行驶法律程序,履行二国约定,而人们却非要把它看做政治。中美贸易洽谈中国方面让步其实是好事,是回归规则的表现,而某些人一定要把它看做“中国认怂”,“美帝强势打压欺负中国”。说加拿大美国是在联手欺负人,很怕中国崛起等等说法。
观念不同如果可以沟通还是一件幸运的事,如果不同还不想沟通,没有诚意沟通,甚至不能沟通的地步,那就会变成“鸡同鸭讲”,到了这个地步最好各自走开,如果鸡非得同鸭讲,追着后屁股讲,那就只能引发没劲的冲突了。幸好人们的选择不同,比如蓬佩奥跟王毅会谈的时候,尽管王毅冷若冰霜而蓬佩奥始终面带微笑,不管事情谈的如何,一个外交家还保持着起码的风度,旁观者自然看得明明白白。孟晚舟一案里我们说谁违反了规矩,触犯了法律,也仅仅是就事论事而已。任何非常情绪化的上纲上线,借题发挥都是毫无理性的。
我们或许做不成《悲惨世界》中的老教主,也没有蓬佩奥的经验多教养好,但那样的人应该一直是我们敬佩的方向,至少是我敬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