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K telecom, 什么鸟? [2019/04]
- You must be cruel to be kind [2016/10]
- 忠犬被迫流浪4年,终于再见主人它却转身离去…… [2019/10]
- 回国扒皮记 [2017/09]
- 被集体厌憎的中国人。。。 [2016/10]
- 杀蛇的人们 [2020/03]
- 章莹颖失踪投射出中国教育的整体失败 [2017/06]
- 57岁的台湾女孩-----凌友诗 [2019/03]
- 武汉肺炎,谁之过? [2020/03]
- 我不喜欢猫,也不喜欢猫一样的女人 [2016/10]
- 修雅姑娘 [2016/09]
- 芮思表姐 [2016/08]
- 正在被毁掉的多伦多 [2019/04]
- 李云迪的社死,是可怕的社会悲剧 [2021/10]
- 我曾经打过交道的一个男人 [2016/06]
- 安家四姐妹 [2017/10]
- 任何关系都无需勉强自己接受 [2016/08]
- 信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2016/09]
- 当方方遇上忘恩负义的敲锣女 [2020/05]
- 美女顾小芽 [2017/01]
- 当战争真的来临,兴奋发狂的愚众连名字都剩不下 [2021/11]
- 嘴上的人生 [2020/12]

被众多网友奉为“女神”的复旦青年教师陈果,因为其讲课中的一段话被网友发到抖音上,引发轩然大波。在这段十几秒的视频中,陈果上身略微佝偻,一颤一抖地说:“要学会与黑暗和解,当你与黑暗和解的时候,黑暗已经不那么黑了。”陈果还说:“道德是无用的,人格是无用的,友情也是无用的。因为这些无法带来面包。”
这让人想起陈果的前辈于丹老师,面对北京的雾霾:于丹老师告诉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
2月2日 10:57 复旦大学副教授陈果说:“道德是无用的,人格是无用的,友情也是无用的,因为都换不来面包......要学会与黑暗和解,当你与黑暗和解的时候,黑暗已经不那么黑了。”我早就说过,陈果就是于丹的亲妹妹都是贩卖毒鸡汤而已,不过她的卖法发不同,于丹是满嘴唾沫星子地跪舔姿势吃相难看至极,而陈果是吊儿郎当虽然她没屌但装的比有屌的还屌所以更具欺骗性。
以上文字来自网络。
在网上搜了一下这个叫陈果的女人,真不怎么养眼。在我的想象里,复旦大学的教授级的人,一定应该是一个书卷气比较明显,气质比较高贵,言行不粗俗的人,更何况是一个女人还是教授。她对自己的“与黑暗和解”一说有自己的辩解,她说自己所指的“黑暗”是生活里的痛苦和无奈,可是我却无法将生活里的痛苦无奈很“黑暗”搭上边。因为生活里的痛苦和无奈,比如亲人的逝去,自身的疾病,感情的伤痛,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而且从好的方面来看,人们从这样并不愉快的经历里成长,这样来看,那些所谓的伤痛和无奈也并非坏到一无是处,坏到成了人生里的“黑暗”。据说陈果教授是在以哲学的层面说黑暗,咱不是学哲学的,不明白,哪个高人指点一下,从哲学层面怎么能把人生里的痛苦无奈诠释为“黑暗”。
网上有人把她的“与黑暗和解”论扩大延伸为,当你被强奸却感受到快感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跟那强奸犯和解了,你跟他和解了,你就不再觉得被强奸是一种莫大的屈辱了。为此陈果教授十分愤怒,说这是对自己论断的恶意曲解,自己说的“黑暗”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贪腐和鱼肉百姓,真指的是生活里的不幸。谁知道呢,陈果教授学历那么高,还是从哲学层面说的“黑暗”,或许大家没有站在哲学角度去理解,大家都不是学哲学的,不懂。
她如何解释自己的“黑暗”论暂且放下,她又如何解释自己的道德,友情,人格无用论呢?这个从哲学角度,从数学角度的,从X光角度的,能解释清吗?是不是就说,只要能给自己带来面包的就是有用的,带不了面包的臭氧层子,风花雪月的,诗歌,音乐,美术,文学作品都没用呢?如果人们的生活里除了面包还是面包,其他的什么都没用,那么我们跟动物又有什么分别呢?如果你实在想做一个不劳而获的动物,哪怕你做一个有点生活热情,有点审美,有点品位的动物呢。
这些言论让我想起一些心机女,心机男。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谁都免不了物质,没有物质空谈道德,人格,感情,音乐,美术等等都是可笑的,不切实际的,二者都需要追求,不能偏离艺术人生,也不能偏离面包人生。二者从来不是冲突的。为了二者中任何一方而舍弃另一方都不是完整的,健康的人格选择。而尤其为了面包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是最让人不齿的。
为了不曲解陈果教授,我特意查了一下她的“友情无用论”:
朋友无用论——陈果 来源: 陈小没的日志
朋友不是酒友,不是玩伴,不是寂寞时的慰藉者,不是精神的庇护所,不是为了任何功利原因搭建起来的人脉。朋友不是对你任何的意见和观点都持有赞同、迎合的态度。朋友有时对你非常严厉,甚至近乎苛刻,因为他不忍心看着你继续堕落。
朋友不是精神的庇护所,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抱怨是一种毒气,一种债务,向朋友抱怨这相当于把债务给了朋友,这是种不负责任的推卸。朋友不该是这么用的,因为朋友是无用的。
之所以交朋友,不是因为朋友有用。朋友不是为了索取,相反,是为了奉献。之所以交朋友的原因,是因为有那么多的爱要奉献。不是为了被爱,而是去爱别人。为什么要爱他?因为这个人让你感受到了精神上从未有过的默契感。
朋友如空气,朋友如水。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这便是朋友带给我们的同在感,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拥有,便感到心满意足。
朋友是无用的。他违背任何功利的实用的目的。爱他,就不要在不必要时给他制造麻烦。
朋友不是酒友,不是玩伴,不是寂寞时的慰藉者,不是精神的庇护所,不是为了任何功利原因搭建起来的人脉。朋友不是对你任何的意见和观点都持有赞同、迎合的态度。朋友有时对你非常严厉,甚至近乎苛刻,因为他不忍心看着你继续堕落。
朋友不是精神的庇护所,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抱怨是一种毒气,一种债务,向朋友抱怨这相当于把债务给了朋友,这是种不负责任的推卸。朋友不该是这么用的,因为朋友是无用的。
之所以交朋友,不是因为朋友有用。朋友不是为了索取,相反,是为了奉献。之所以交朋友的原因,是因为有那么多的爱要奉献。不是为了被爱,而是去爱别人。为什么要爱他?因为这个人让你感受到了精神上从未有过的默契感。
朋友如空气,朋友如水。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这便是朋友带给我们的同在感,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拥有,便感到心满意足。
朋友是无用的。他违背任何功利的实用的目的。爱他,就不要在不必要时给他制造麻烦。
-----------------------------------------------------------------------
这些极其浅显的道理,不知道是出自哲学层面的教授之口,还是网络人的略加删节和解释。以上的说辞没有什么错,但是,为什么要说“友情,人格”都换不来面包呢?如果这么说,让人怎么能把友情理解为“交朋友不是为了利用朋友”呢?况且朋友之间互相聊一些自己的经历,痛苦的也好,高兴的也罢,是一种分享,怎么就成了利用了呢?难道朋友之间只能分享不能分担?一分担就成了“利用”,就成了“给他们带去麻烦”?这未免太冠冕堂皇了吧。感情其实都是“麻烦”出来的,当然我指的这个麻烦是互相帮助。一个好汉还三个帮呢,何况很多人并非好汉,只是生活里的普通一员而已。把朋友之间的互相分担和分享粉饰化,曲解化,都显得虚伪,反而是站在道德高度绑架友情真正的含义。
于丹曾经被人们炮轰,不会没有理由。而陈果现在成为于丹第二,也不会是空穴来风,而且人们对陈果的评价低到把她的黑暗论,友情论等同于强奸的水平。实在是让人感叹,一个名牌大学的教授,竟然会被人拉到如此低的层次,她的言论也着实让人费解,而她的解释,怎么都感觉是心虚狡辩,越抹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