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作者:夕明  于 2016-2-27 12:5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随心而作|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评论

关键词:莎士比亚, 文学

400年前,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1564----1616)与世长辞,在他仅有的52年生命里,给我们留下了37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还有两部叙事长诗。

莎士比亚的著作博大精深,一直被视为舞台演出和文学创作的典范。他塑造的那些不朽人物: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无不为世界各地人们所熟知。

记得我女儿刚上小学时,我买了两盒摘录莎士比亚剧中人物经典对白的录音带放在车上,想让女儿在坐车时不经意地听听,以培养她对文学的兴趣。

一次,我委托我的一位合作伙伴帮我接孩子,回来后他斥责我:怎么给这样小的孩子听那种录音带?当时我一愣,马上就明白了,莎剧中有“杀人”等字眼,可惜他只听了一、两句,不解全貌。我只说了一句:那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成功地让那个没有丝毫文学细胞、平时只认得钱又最喜欢和我抬杠的男士住了嘴。

可见,在我国,莎士比亚的影响之广泛,即使没看过莎士比亚著作的人,很多人也知道他的名字。有人说,有文字的地方就有莎士比亚,也许并不夸张。

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虽然诞生在400年前,但在今天看起来,仍然栩栩如生,与现代紧密相连。

在《李尔王》剧中,李尔的长女与次女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口是心非,为争权夺财对自己的生身父亲也忘恩负义,毫不留情地欺哄瞒骗;而昏聩的国王父亲只爱听虚情假意的好话,不仅把国土财富都分给了她们,还把诚实的小女儿赶出了门外,最后自己只落得了在疯癫中死去的结果。

谁不愿意听赞美奉承的话?我自己就有过因只听好话而上当受骗的经历;现在的生活中到处可闻为争夺家庭财产大打出手,兄弟相残,姐妹反目;“啃老”一族不仅在人数上不断扩大,年龄也看涨;把父母轰出门外的事也时有发生。这比起莎士比亚的那个年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在《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泰门有段精彩的独白: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金钱对我们许多现代人不是仍然具有那样的威力吗?莎士比亚画龙点睛地描绘出了人们对金钱态度的真实写照。有少数人可以不要礼义廉耻去坑蒙拐骗、无恶不作,费尽心思都只是为了一个字:钱!

在《奥赛罗》中,黑皮肤的摩尔人奥赛罗与贵族女儿苔丝狄蒙娜之间的爱情可以战胜种族歧视和社会偏见,但爱情却没有改变奥赛罗的极端自私与狭隘,他陷入他下属军官小小的阴谋之中,酿成了大大的悲剧。这充分证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没有相互信任的爱情不会长久。  

还有,令人忍俊不禁的《第十二夜》,啼笑皆非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悲愤不已的《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著作中的精品比比皆是。他精湛的语言艺术,使得他写出的人物有丰富而鲜明的性格;他用文学之美,表达了对哲学中许多问题的深刻理解。而这一切,正如伟大诗人歌德所说:“这些著作的伟大基础是他生活的真实和精悍,因此,来自他手下的一切东西,都显得那么纯真和结实。”

赞美评论莎士比亚的名人大师不胜枚举,对他著作的研究探讨之作更是汗牛充栋。如果我能像莎士比亚那样是一个语言大师,也许可以创造出一些新词来称颂他,可惜不是。在世界上并无完美之事,虽然也有人不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但我相信,它们就在那里,永远不会离我们而去。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2 回复 夕明 2016-3-1 00:59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7 10:1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