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场恋情(五) [2017/04]
- 重逢•初恋情人(1) [2019/03]
- 重逢•不如不见 [2019/04]
- 重逢•门里窗外 [2019/03]
- 现代驭夫术 [2018/05]
- 梦里梦外(七) [2019/12]
- 生活一瞥(二) [2018/02]
- 光屁股餐厅:专为女人服务 生意火爆(转贴) [2018/02]
- 职业道德(七) [2018/12]
- 闲话人性 [2017/02]
- 关心政治 [2017/10]
- 张医生的鼻子 [2019/11]
- 成功的减肥 [2017/04]
- 旅游散记•山顶豪宅 [2017/12]
- 花有重开日 [2021/06]
- 面对死亡 [2017/12]
- 遗传密码 [2017/11]
- 生活一瞥(三) [2018/03]
- 重逢•真相大白 [2019/04]
- 职业道德(八) [2018/12]
- 旅游散记•梦境 [2017/12]
- 职业道德(十) [2019/01]
- 猪年如意 [2019/02]
- 鹰和人(一) [2020/04]
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举办年会,使达沃斯闻名于世。我对达沃斯论坛上讨论的政治哲学、经济贸易等世界问题完全一窍不通,但是今年我不甘落后,重新阅读了小说《魔山》,好歹算是和达沃斯扯上了一点关系。
《魔山》是德国文学家托马斯-曼的一部长篇小说,他是个多产作家,在192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中《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众所公认的事实。
1912年,托马斯的妻子因肺部疾患,在达沃斯肺病疗养院住了三个星期,当时他也陪同前往,这座高山上的疗养院中各式各样的病人,构成了《魔山》的素材。三个星期的疗养院生活,给了托马斯写出75万字不朽名篇的灵感,不能不让人佩服他的才华横溢。
我在20多岁的年纪时买了《魔山》,当时并没有读懂,坦白地讲,现在我又读了一次,还是似懂非懂。这部著作涉及到历史、宗教、医学、天文学、生物学、音乐等多方面的知识,今天看了好像是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地方,仔细想一想,似乎又有更多的不明白。
《魔山》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主人翁贵族青年汉斯·斯托尔普因繁重的学习工作压力导致身体虚弱,医生要求他彻底换个环境,到高山上住几个星期。汉斯决定去达沃斯的高山疗养院探望在那养病的表哥,自己也在山中休养三个星期,可没想到疗养院的医生检查出他是个旧肺结核病患者,这使他在山中一住7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男女病人生活在一起。当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两个持有完全对立观点的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塞塔姆布里尼和犹太人、耶稣会会士纳夫塔。
托马斯书中写的是100多年前的人、物、事,如今社会前进了100多年,他笔下的人物却活生生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他这样写汉斯的祖父 : “他是一个典型的基督教徒,信奉新教,思想十分保守,顽固地认为社会上只有贵族才有统治能力”,而托马斯认为这种人应该生活在14世纪。
托马斯把意大利人塞塔姆布里尼写成是理性、进步和正义的卫士,有着优雅绅士风度的人 ; 犹太人纳夫塔则是身材矮小、相貌奇丑、愤世嫉俗,“别怕手上沾满鲜血” 的好战僧侣。
塞塔姆布里尼认为 : 世界上有两种原则经常处于抗衡状态。这就是权力和正义,暴虐和自由,迷信和智慧,因循守旧和不断变动的原则。而且他觉得前者为亚洲人的原则,后者为欧洲人的原则。(我觉得这就是作者本人的原则。)
纳夫塔认为 : 同异教徒一直战斗到死,比死在床上更为值得 ; 为了基督而杀人或者被人杀掉,不是一桩罪过而是无上的光荣。
用句现在的话说,塞塔姆布里尼和纳夫塔两人一见面就抬杠,严重的政治、学术上的分岐终于导致他们要进行决斗,决斗以纳夫塔开枪自杀结束。但是,纳夫塔的死亡并没有给塞塔姆布里尼带来快乐,反而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他的身体因此不能恢复。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思想是错综复杂的,有时候失去了对手,生活得更加痛苦。
汉斯在山中7年的生活,还经历了失败的恋爱和表哥去世的痛苦,他离开疗养院即踏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等待他的是死亡的命运。
再看《魔山》之后,我对这部作品也有了一些看法,觉得书中有些地方写得自相矛盾,让人无所适从 ; 而主人翁汉斯的形象又最为模糊,但也许是自己阅读理解能力低下造成的。
肺结核病在当时几乎算是绝症,书中所写的几种治疗方法现在看起来实在是荒唐可笑,偶尔有几个人恢复了健康,可能也是源于人体的自愈能力。时间的变迁虽然不能让人性有多大改变,但医疗科技的进步,治愈肺结核并不是难事,这是我们当代人值得骄傲的地方。
如今,我们仍生活在变化无常,不可捉摸的世界之中,很多在肉体上没有经历过的事,在精神上却经历到了。我们一步步向前走着,却不知道 " 人与人间的平等博爱,世界的大同 " 是否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