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情感百则21\22。愤怒\复仇 [2016/04]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巴郎。《拾旧沙河梦》006。核心地带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六。古镇寻踪 (6)一一 核心地带
公安局门口是一条约30余米长的石桥,窄窄地,刚好能过一辆车。顺石桥跨过静静流淌的苎溪河,左行绕过一道长长地院墙,转到正面,大门处悬挂招牌“中国共产党万县委员会”“四川省万县人民政府”,简称“县委”,这就是万县的党政中枢。
县委大院座东朝向西北,也即是朝向磨刀梁沙河路方位,占地数百亩,两侧宽广内进深隐,容纳着党政两套班子的重要部室。大院门前一条公路,右侧连通沙田路,左侧走到河边左转沿院墙至公安局。
县委大院面对的是沙河广场,约有4 - 5个足球场大小,周围环有跑道,中间是数个篮排球场羽毛球场。广场西面,是县体委和县体校,负责组织全县的体育活动和培训体育幼苗。广场南头是一个灯光舞台,逢有重要活动,如县里召开大会,文娛演出或举办运动会时,都会布置出来,作为主会场。文革初期,这里是县城大鸣大放大辩论的主要场所。广场东北头,紧靠沙田路,面对舞台,是灯光篮球场,球场四周有近10排石阶,可容纳上千人,供人们坐着或站立着观赏比赛。这里举行重要的球赛,通常是本地球队迎战外来球队,免费观看,沙河子的球迷很多,男女老少都有,常常是人山人海,要提前来,才能占个好座位。
舞台后面,邻靠苎溪河岸,相对着对岸武装部,是县人民医院。虽说是县里最好的医院,但也就几幢四五层高楼房,散落四周,房舍破旧,条件简陋。医疗设施缺乏,只有X光透视照片和三大常规检查;人员素质不高,多为地区卫校或中医校等中专毕业的医士或护士,而医学院毕业的医师凤毛麟角,非常少有。这种状况,直到文革中,毛主席发出“六二六”指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才有了根本改变。医学院毕业后,医生护士的分配面向老山边穷地区,充实县区乡基层医院卫生所,人民的健康卫生得到极大改善。
医院大门对过,从河边起,是若干医疗部门,包括医药器械公司,卫生局,后来迁来的妇幼保健院防疫站等,与体委并排。在这些部门后面,是它们的家属院,同样从石桥起,拥挤着,与体委后面的县委家属大院靠肩,这些院子,都在老街上开有门,可沿老街去菜市场或沙田路。从沙田路分出一条支路,走体委门前广场边通过,到达医院大门口,以方便救护车等急诊车辆停靠,再继续前行,右拐经看守所石桥旁边,与老街相连,形成迴路。
沿沙田路,与物质局邻接的,是文化单位。这里的几幢楼,都约5层高,比较新,打扮得光鲜,位于物质局和灯光球场之间,背靠体委和县委家属院。这里有万县川剧团和曲艺社,各有几十人,好象都属于集体所有制。单身演员们也住在这里,早上可见他们吊嗓子,劈腿下腰的。社团经常在楼里排练,切蹉技艺,从门前路过,常能听见生旦净丑各别唱腔,锣鼓吹奏丝弦弹拨,余音缭绕,不绝于耳。社团时常走区下乡巡迴演出,也在礼堂售票表演,曾随大人去看过,现在已记不得内容了。
与曲艺社川剧团聚堆的,还有万县图书馆和文化馆。文革前,这里布置得很雅致,常邀请画家书法家诗人小说家等文人前来开讲座,办个展,切蹉打擂,墨宝留香,是万县文化人驻足之处,很有文化韵味和传统氛围。除了文人,百姓也喜欢进来遛跶,特别是茶余饭后夏日黄昏,书架上寻本趣书读读,画廊壁上图片展览看看,心中愉悦,悠哉游哉。那时,馆里有多类书籍可供选择,各种报纸刊物丰富多样,也方便借阅。
但文革初期,破除四旧,所有书籍字画被视为封资修的糟粕,而被收缴,加以封存,后来都送去造纸了。社团的演员艺人,文馆的文人画匠,都被打成了“牛鬼蛇神”,游街批斗,后又被迫去农村劳动改造,转变思想。而文馆内代之而起的,是《毛泽东选集》,几个左倾作家的小说,描绘高大上革命英雄人物的,如《春潮》《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刊物的数量大大减少,只有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新观察》等,报纸则多为中央和地方的党报,和一份《参考消息》。除此之外,还有最新下发的从中央到地方党政部门的各种各样的红头文件,庞大的厅堂内就只摆放这少量书刊,不免显得空荡冷清。且长期摆放丝毫不变,书报上沾着尘灰,使得百姓兴趣缺乏,无人进去游览,门可罗雀。
走过球光球场,绕过县委大院外围墙,沙田路右向东拐而去,沿路是些住户和小厂,直到万县交通局车队。这车队与48队有别,前者乃县属,后者是省属,但两者都主要是在万县境内做货运,即是同行又有合作竞争。车队有围墙大门,略向下倾是一个宽阔车场,有10余辆解放牌货车,露天停靠。进门处是5层办公楼,有队部安检财会调度工会等科室,约40 - 50人,包括行管司机维修工。车队业务挺多,车进车出,人来人往。车场左底部,是一排简易些的砖房,两侧接着围墙,分别是零配件材料仓库和车检金工喷漆维修等车间。车场一侧背靠河边,遥对着公安局的,是一幢4层家属楼。74年,我妈妈从百货公司调到车队当出纳,兼管调度,家也就搬到车队,在家属楼底层一个单元内,住了2 - 3年,直到我上大学之后。
过了车队,来到沙河子东郊边缘,与落凼公社交界,有国营万县地区农业机械厂,是沙河子最大的工厂了,上千的职工。公路左侧是管理区生活区家属区,党政工团青妇,商店食堂幼儿园等,林林总总,一应俱全。公路右侧是厂区,占了很大一块地方,用围墙包裹着,宽深的大门,总是开着,便利车辆出入。上下班的工人,潮水般涌进涌出,然后象一窝蜂似地散去。高中学工曾去过,有铸造钳锻金工装配检验包装等,车间不少,最喜欢的是金工车间,车铇铣磨,技术性很强。农机厂好象自身并没有拳头产品,主要是组装手扶拖拉机等农机,制作零配件,发电机电动机等。
巴郎 记于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