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情感百则21\22。愤怒\复仇 [2016/04]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巴郎。《拾旧沙河梦》015。水火无情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十五。水火无情
50年代初,沙河子的房子,不论是店铺或是民居,大多还是土木结构的板壁房。这种房屋,原料来源便利,以前森林众多,树木茂盛,将大树伐下,改成木板方柱,盖成房子,造价不高,且容易维修。也很适合下川东的气候,温和湿润,夏天高温褥热,板壁房四面透风,天然凉爽。冬天温润少雪,不需要特意地防寒,屋里生着个火炉火盆的,穿个夹衣或绒衣,就能将冬天对付过去。
但是板壁房也有其弱点,最主要的就是怕火,也称“回祿之灾”。据老人们说,民国时,沙河子曾发生过几次火灾,特别是在2段靠河一侧。那里店铺云集,娛乐玩耍的地头多,照明是点的菜油灯或煤油灯,做饭是用柴灶,烤火用炭炉,甚至烧鸦片烟的烟灯,吸食叶子烟和水烟的纸媒,都是用的明火,稍不注意,就有失火的可能。正因为如此,镇公所雇佣更夫,每晚巡逻打更,告诫大家谨防火烛。镇里还有救火队,由丁役和义工组成,若有火起,便赶着牛拉的水车来到现场,扑灭火源。这种方法,对于初起之火,还是有效的。但是,如果火势展开,成了气候,天干物燥,就难压制住了。那时没有自来水,水车里的水,无异于杯水车薪,丁役组织街坊邻里,从河里井边,盆端桶提,远水难解近渴,根本无法阻遏火势。此时最明智的办法,是折掉其木结构,使其与邻近房屋隔离开,防止火势继续漫延,让火源烧完了事。据说临近解放的50年代初,2段发生过一次火灾,除茶馆幸存外,将靠河一侧所有板壁房,烧成了一片白地。解放后,政府下了大力气来重建,将沿河一侧,路面加宽,盖起了砖石结构的楼房,使商业街恢复了元气,变得更加繁荣。
其实,虽然说火警的因素很多,俯拾皆是。但通常发生的多是局部火灾,规模不大,发现及时,很快就扑灭了,造成损失不大。小学二年级时,上学坡路旁,位于三段的木材加工厂曾发生过一次火灾,发现及时,幸亏没有锯开的木材储放,而待锯的原木又透湿不着火,两个小时,只烧掉了一个板壁房车间,算是大幸。小学五年级时,某天晚上,靠近万一桥的油库起了大火。那时我家在邮局对面财税局大院里,离油库约200米远,曾和同学王爱平李万清等站在远处看热闹。油库职工很勇敢,迅速将油车全开了出来,救火队也尽快开辟出隔离带区,阻止了热心帮忙扑火的居民靠近,让其燃烧。油库孤零零地,四周不靠,燃烧的火势冲天,产生的黑烟笼罩四周,飘散很远。万幸存油不多,也没有产生爆炸,只燃烧了大半个晚上,火势就减弱了。待到天亮,谢天谢地,终于灭了。
在我的记忆中,对水灾的印象要深于火灾,这是因为1971年沙河子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正值我近15岁,初中刚毕业。据说,在50年代初,沙河还是一条二三十米宽的河流,几乎没有过山洪暴发。河水终年都是绿浪碧波,清澈见底,居民都在河坝挑水吃用。河水中鱼游虾戏,在河边钓鱼的老手,常能钓起三五斤重的草鲢青鱼。甚至不用钓杆,用个细篾簸箕,放点剩饭粒,搁在一小坑上,加点耐心,就能舀着巴掌大的鳅鲫鱼,这是同学晏永超幼时最喜欢做的玩事。
可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上游地区响应上级左倾盲动主义号召,大肆砍伐森林,为当时的小钢炉炼钢提供燃柴。后来,由于土法上马技术落后,小钢炉只炼出了钢渣,而所有森林都被砍伐殆尽,群山峻岭都变得光秃秃地了。缺少植被,土壤就蓄存不了水,也调节控制不了水。下雨时土壤被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形成洪涝,天旱时,土壤水分蒸发变得板结,下游河水流量减少,甚至断流。1960年代以来,沙河的水况已经恶化,夏天涨水季节,河水浩荡,夹带着大量泥沙,呈土黄色泥浆状。冬天枯水季节,则几乎断流,沙河除了涓涓细流外,河床完全裸露,大大小小的沙石鹅卵石杂散于泥浆沙丘内,尽现其丑陋的形貌。
文革前,1965年夏天,小学三年级时,有次涨水,洪峰突然而至,一个在河边玩耍的5岁小女孩来不及躲避,被洪水挟裹着,从三段上游冲了下来,流过了沙河大桥,幸好伸手死命抓住了伸入河中的一根树枝,才在靠近一段老街始端停了下来,没有继续被水流冲走。她抓住的那截树枝,几乎全被洪水淹没,被激流冲得摇曳不停,好象要断了似的。洪水已上涨了4 - 5米深,还差1米多点就平了老街的路面,小女孩离岸边已有近20米的距离,处境依然非常危急。
同学陈自明,也就8 - 9岁,他家是开着棺材花圈铺做殡葬生意的,因下雨未能上学,呆在家中。此时从后窗发觉了水中小女孩,不及告诉家人,冒急雨跑了出来。此时岸上已有人发现了小女孩,在焦急地呼喊着,伸出长晾衣竹杆试图接近小女孩,但由于洪水阻隔20余米,相离太远,岸上人们的这些努力都是徒劳,急得直跳脚,也是爱莫能助。陈自明的水性不错,胆量也大,甩掉衣裤,只穿着一条裤衩,奋不顾身,跳入激流,逆斗洪波急浪的冲击,一点点地顽强地向小女孩接近。游到后,从后面抓住小女孩衣服,拖着回游,经20分钟左右,挨到岸边,救了小女孩。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小女孩父母感激他的救命之恩,给他一大笔钱,他辞谢不收。县广抪站和地区报社发文,宣传他见义勇为的事迹,闹出轰动,最后成为省地县的学习雷锋舍己救人先进典型,沙小也幸焉有荣矣。
但是,65年这次洪水,相对于71年的特大洪水,如同小巫对大巫,简直没有可比性。当时,我家住在百货公司的家属楼,位于与百货公司毗邻的五金公司楼上。一层家属楼有七八户,各有二三十平方米一间房住宿,每层原有一个阳台,四方形的,面积约7 x 7米左右,单位给加盖了房顶,安装了水电炉灶,作为公共厨房。厨房除了房顶可遮风挡雨外,四壁只修了砖柱和胸墙,站在厨房,放眼望出,沙河蜿蜒曲折由北向南流去,能看到的近处是沿河这一侧的后面,毗连着48队的后院,远处是河对面的老街的大部,风景还是不错的。
1971年7月初的某天,学校尚未放暑假。那天早晨,与平日无异。我小弟大妹,吃了饭,结伴走去沙小上学,父母也自去上班,家里只留下我与刚满1岁的小妹。8点钟,四周乌云密布,天突然黑了下来,恰如夜晚一样,伸手不见五指,室内要开灯才行。约10分钟后,突然一阵闪电雷鸣,惊天动地,炸得耳朵嗡嗡作响,紧接着,倾盆大雨直泻而下。从窗戸向外看去,就象天幕被撕裂了一样,葫豆大的雨点,密不可分,形成拇指粗的水箭直击向路面,腾起丈高的白茫茫水雾,路面上平空积水2尺,形成洪流,卷裹着路面上的落叶和垃圾,向低洼处滚滚泄去。
暴雨下了半个钟头后,慢慢地缓了下来,雨点变小了,也没刚才密集,天上乌云变得稀薄,天地间又亮堂了起来。没法将小妹送到保姆家去,只得抱着她,来到厨房,听邻居一边做家务一边议论刚才的暴雨,记得有陈自兰陈姨和朝群姐。说着说着,大家看向河坝,发觉起了变化。原先缓慢平静清澈的河流,开始变得混浊起来,就象每次暴雨之后一样。不同的是,河水也开始逐渐地上涨了,肉眼可见,流动也快了许多,激流与礁石碰撞,掀起阵阵波涛,溅起片片浪花。参照着老街河滩缓坡,眼瞧着洪水迅速地涨了起来。约半个多小时,已涨了7 - 8米,几乎上已平了老街街面,河边的许多吊脚楼已被淹没半截。可以看见老街的居户人们慌乱地冲出家门,提着背着抱着衣物行李,急匆匆地向较高的县委家属院逃去。
这时洪水还在继续上涨,老街街面已完全淹没,房屋全浸泡在水中。据说,当时洪峰高度已接近沙河大桥的桥洞顶,由于上游冲下来的物事众多,撞在桥侧“呯呯呯”地直响,堆积多了,有堵塞桥洞,提高水位,淹没整个大桥的危险。是县委和武装部,组织人民子弟兵解放军抗洪抢险,站在桥上,用铁棍或竹杆,拼命地将滞留在桥洞附近的物事压入水中,让其能通过桥洞流走,以此维持大桥的安全和通畅,保证居民的转移和物质运送。
上游洪流,通过桥洞之后,象似陡然挣脱了束缚,顿时变得宽阔,从几十米扩张成百多米宽的河面,水流也快了很多。随着洪流冲下来的,有整棵整棵的连根带枝的大树,成群的猪牛羊,偶尔也可见到人,挣扎着的是还活着的,死了的是泡涨的尸体,卧床衣柜箱笼等家俱,房屋板壁立柱甚至完整的青瓦屋顶等等。这些东西在洪波里浩荡起伏,上下翻腾,横冲直撞,顺流直下。随着河流走向,这些物事狠狠地撞击着老街的岸树和房屋。这些房屋经受着洪水侵袭,在洪水冲击下摇摇晃晃,最终不堪重负,哗啦啦地,被冲垮倒塌于水中,一霎那就被洪水带走,失去踪影。
在冲刷老街的同时,这些上游冲来的物事随着河湾,与同样涨水的苎溪河汇合,撞击在与老街钭下相对的汽车48队的后院墙上。后墙是由大石块砌的,有2尺多厚,可谓很是牢固了。可是,也仅仅是抵抗了1个小时左右,就有两处被冲下来的大树撞破垮塌,洪水从决口疯狂地涌进48队院内,造成极大灾难。洪水抬起来不及开走的汽车,狠狠地撞在下方的院墙上,很快就撞开了几个大大的口子。院子里仓库内的,成百上千的汽油桶,汽车轮胎,汽车备件等,在洪水强劲的冲力下,随波逐浪,通过缺口,向下游冲去。48队的损失巨大,是因为在开始时,低估了洪水威力,认为厚实的院墙足以抵抗洪水的冲击,故一直没用汽车将队里物质转移至高处。待到院墙冲破之后,再想抢救物质,则已为时过晚,实乃一惨痛教训矣。
我们站在楼上公共厨房里,观看着洪水上涨的过程和引起的变化。看着上游飘流下来的各种物事,先还兴高彩烈地议论着;及至看见老街被淹房屋倒塌,不禁伤感和担心起来;等到洪水冲开48队院墙,冲走汽车油桶轮胎时,则面目失色惊惶失措起来。楼下的百货公司,由于其后面的48队被淹,洪水漫过来,平地2尺多深的水,淹及腰下。公司的干部职工,正在积极行动,将底楼仓储内的糖盐干货等副食,和服装布匹文具百货等,抢搬到1楼上面去。陈姨和朝群姐见状,也赶紧下去帮忙。我也沉不住气了,收拾收拾,背上小妹,提着一包换洗衣物,打上伞,下楼走到公路上。
大雨已停,但还飘着小雨,在街道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顺着镇委侧边的石梯子,爬坡到镇委后面,磨刀梁下面,也就是同学张仁和胡先万等住的那几条巷街。那里已经聚集了上千的避难人群,居委会组织人烧着开水,蒸着馒头,有县医院的医师在人群中穿梭探查,也有居委会姨娘太婆们在各处帮忙,倒也秩序井然。一直到吃过午饭,不再下雨了,镇委来人宣布水情,说洪水已下降,退出了48队的院墙,大家才放了心,慢慢地提着行李,回家。
这场洪水,据说是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来得突然,毁房损堤,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所幸的是,人员伤亡不大。洪水淹没老街达3天之久,方才退去。老街的所有板壁房,都被冲垮冲走,夷为白地。三段和四段,也有部分板壁房,特别是吊脚楼被冲塌。后来重建,这些地方,全是设计修建的砖石结构的楼房,老街的样貌也与以前完全不同了。自然,房屋也要比旧房结实多了,虽然这几十年来,再也没发生过这样的洪水,老街也没有再被淹没过,但住在砖房内,应该是比住在板壁房内,要感觉更安全些了吧?!
巴郎 记于20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