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旧沙河梦》018。电影印象

作者:巴郎  于 2022-9-11 17:0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巴郎。《拾旧沙河梦》018。电影印象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十八。电影印象

除了曲艺戏剧,另一类视听文化就是电影了。沙河电影院经常有影片上映,门票是5分钱,身高1.2米少儿,收成人票。小学时多随大人一起去看电影,先是放20分钟新闻记录片,讲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国事活动,工农各业的成就等,让观众形成比报纸更立体直观的映像,然后才是正片。因为电影是唯一直观地反映国家大事和时势新闻的途径,为了紧跟形势,县属镇属单位也经常包场,放映新闻片,让本单位职工观看,接受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初中前后,有段时间停课,玩得比较野,曾随几个大点的调皮捣蛋的“泼皮”(念抛皮)同学一道,从广抪站后侧,攀爬翻越院墙,进入电影院后院,从出口处逆向混进电影院内,赚了几个免费电影看看。后来有一次武装部包场,看一部“批判”电影。所谓“批判”电影,是按那时中央的“左派”的观点,鉴定为有一定“政治问题”的电影,需要批判性地放映,以提高观众的政治思想觉悟。这样的影片非常多,囊括了大部分文革前拍摄的影片。那天也是晦气,同学金包卵刚翻越院墙,就被院内执勤的军人抓了个现行,捆绑了起来。幸好我们在前门看见了家住武装部的同学陈玉新,他腰挎手枪装大人样地在门口维持秩序,找他跟执勤连长交涉后,才把金包卵放了出来。

在电影院看过的印象最深的有两部电影。
一部是“批判”电影《怒潮》,它是文革开始前不久,好象是1963年摄制并放咉的,讲述的是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率领红军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清共”屠杀,追随毛泽东上井冈山打游击,民众挥泪相送盼归的故事: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
   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
   半间屋前川水流,革命友谊才开头。
   哪有利刀能劈水,哪有利剑能斩愁?
文革中,中央文革旗手江青发话,说这部电影是株毒草。原因是,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纠合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组成反党集团,攻击毛主席革命路线,被一举粉碎。而《怒潮》在几年之后摄制,贼心不死,利用电影形式,公然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鸣冤叫屈,盼望其卷土重来,实现复辟。旗手号召:我们革命群众,对这种资产阶级对党和领袖的猖狂进攻,一千个不同意,一万个不答应。我们要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批判性”地再看这部电影,找出其隐藏极深的毒素,拿起笔作刀枪,口诛笔伐其罪恶用心,集中火力打黑帮,用革命烈火,将其复辟阴谋烧成灰烬。
待看过之后,方才觉得,其实这部电影情景简单,对话直白,颇多革命语言,说它是毒草,未免是夸大其词,故弄玄虚,实在冤屈,我在心里很是不以为然,当然批判稿要照写不误。后来,电影的内容很快就忘却了,可两首插曲《太阳出来一点红》《送君送到大路旁》,却记住了,陪我走过了几十年人生,不曾忘记。

另一部电影是朝鲜影片《卖花姑娘》,讲一位7 - 8岁的小姑娘金姬,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只身在大城市流浪,卖花为生,受尽欺凌的悲情故事:
   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提着花蓝上市场。
   牡丹漂亮,玫瑰芬芳,满满花蓝空钱囊。
   花儿虽好,花儿虽香,无人来买怎么办? 
   穿过大街,走进小巷,“卖花”“卖花”声声唱!
文革时期出产的电影很少,放映一部外国影片,总是形成巨大轰动。私人夤夜购票,单位包场,都想先睹为快。当先看了电影的人们,出来宣扬其是多么多么的悲情,主角小女孩是多么多么的可怜时,引得没看过的人,心情更加急迫,恨不得马上抢到一张票,去为金姬伤心掉泪。买到票进场的人们,手上都预备了5 - 6条手帕。坐定后电影一开始,就有了吸鼻涕抽泣的声音,随着情节的展开,抽泣声越来越大,最后弥漫了全场,有人甚至嚎啕大哭起来。2个多小时的电影,听了2个多小时的哭声,搞得头脑混沉浑噩地,电影也没细看。散场时,看见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妈太婆类,眼睛哭得红肿,象小兔子一样,手上拿着几张湿透了的手帕。
我心里觉着电影虽然煽情,但并不十分悲情,不值得为其洒泪。心里不以为然,是不能说出口来的,不然别人会赏我一个大大的白眼。也许是出于新奇,也许是同情心泛滥,有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面慈心软的姑婆姨婶等,象精神病学描绘的受虐狂一样,自己花钱,连续看了7 - 8次,痛快地哭够了,方才收手不再看了。这部电影,在沙河子放映1个月,每天5场,场场满座,可说是创新了放映记录,算得是个奇迹。也怪,后来其续集《金姬和银姬的故事》,同样悲情,而且情节更复杂,更引人入胜,却反而没有万人空巷争睹为快的现象发生,也没有全场泪奔的情景再现,大概是好奇劲已过,有了免疫力,习以为常了吧!?

除了买票进电影院看电影外,还有另一途径看电影,那就是看露天电影。通常有些大厂或机关,作为职工福利,在节假日或某些特定日子,如厂庆校庆攻关项目完成表彰先进等名目,放一场或两场电影作为娛乐。县里或镇上企事业,通常在沙河广场放映,沙河子居民和附近农民涌来观看;而象48队6801厂地区农机厂等,则在自己厂内院坝放映,允许家属及外人进厂观看,图个睦邻友好和喜庆闹热。
通常在晚饭后,于院坝一侧,立两根高柱,两柱之间悬挂巨幅屏幕,旁边放上音箱,发电机和放映机置于幕布正前方约50米距离,放映员事先调节好,开放时影像正好投射在幕布上而不变形。知晓某厂要放电影,则与左邻右舍或朋友相约,自带小凳同去。先去的,可在幕布前方或放映机周围,抢个好坐位,后来的,则只能坐在侧面和后面,看着模糊听着朦懂。也有少数人,看见找不到好坐位后,干脆去坐在幕布的背面,看个反转镜像,开始或许觉着奇怪,但过不久就习以为常了。
看露天电影,多有几百上千人,冬天,穿裹着军棉大衣棉鞋,顶着寒风,挤拥着坐着;夏天人更多,穿着和尚衫背心短裤,趿个拖鞋,摇着大蒲扇,人头涌涌,汗臭四溢。场地空旷,无须顾及太多规矩,只要不打架斗殴损坏公物就行,可吃东西嗑瓜子,可大声说笑,小孩在场上跑跳追逐,都是默许的。待电影放映时,大家都安静下来,聚精会神地与剧中人同呼吸共命运去了。绝大多数影片都是老片,已经放映过多次,依然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画面,会不自禁地将其后的台词字正腔圆地先说出来,显示自已的未卜先知。
其实,人们并不在意看没看过这部电影,或看过几次,在意的是这种热闹放松的氛围,是与众人分享一场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幻。所以,有些人可以追逐着放映队走,在不同的场地,将同一部电影,连续看上几次,才恋恋不舍地罢手。
巴郎  记于20200107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28 20: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