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情感百则21\22。愤怒\复仇 [2016/04]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巴郎。《拾旧沙河梦》022。收购站里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二二。旧家几处(1)一一收购站里
我的双亲的老家,在渝东鄂北湘西交界的大巴山脉七曜山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重庆解放,山民们获得新生。父母亲在解放初期就在当地参加了工作,后来又双双被调迁到县城。父母工作忙碌,所以当我于56年猴年出生后,就一直被寄养在山乡外婆家,直到58 - 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三年天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家无余粮,野菜挖光,白泥裹腹,全身浮肿行步艰,躺卧无力难起床,清水一碗不止饿,头晕眼花心发慌。沿途乞讨成群队,哀鸿遍野泪涟涟。村村死人无人埋,户户戴孝白衣衫。
外婆家中,啼饥号寒声呜咽,祥和家庭历悲惨。外公年衰先辞世,幺舅饿死在田边。二舅舅妈亡床上,双胞儿女死一天。一家老幼死七口,破席麻袋送上山。遍地冻馁饥馑,满坡饿脬坟场。值此悲惨境地,家徒四壁,无一点米面裹腹,饥肠辘辘,外婆迫于无奈,带着我步行3日,跋山涉水,行程百里到沙河子,来投我的娘亲。娘儿三人见面,抱头痛哭。父母亲将外婆留下赡养,又给我办妥了户口,从此以后,我也吃上了供应粮,那年我4岁多。
记忆中,在沙河子的第一处家,是在三段收购站。钭靠着后山腰的商业局大院,左手边是通往沙小的石梯坡路,右手边则是供销合作社及中国银行。沙河路从门前通过,公路对面是万县食品站的屠宰厂饲养场。
那时我妈妈和同事刘媛在收购站工作,收购站是平房,前门是板壁,四周是砖石结构。前面是门市,后面是仓库。主营业务是废品回收,如破铜烂铁,旧衣陈书,皮毛山货,竹木用具等,回收后暂放仓库,积存一定数量后再运走。有些季节性土特产,如柑桔辣椒花椒胡椒核桃板栗麻黄黄连当归贝母等,由于量大,也需要防潮湿防霉变,每天收完即运送到专门的仓库去保存。
刘姨是开县人,大户人家出身,据说是刘伯承元帅的姪女,女校毕业,至少有高中文化。她干这工作的时间长,经验丰富,手感灵敏,眼光毒辣,又乐意指点我妈妈的业务,使我妈妈进步快速,很快独当一面,识别商品质地成色光洁度柔韧度压缩性延展性等质量要求,在商品打分评级上能心里有数,言之有物,一次验证,一言定鼎,做事公平公正,不有意抬高压低品级,即让客户满意信任,又维护了国家利益。
刘媛姨下班后,回财税局家属院住。单位上在仓库边隔出一间房,给我家住。那房间约20平方米左右,有木棂窗采光,没玻璃,是用白皱纹纸糊盖,因为窗户朝向后面山坡,夏天防蚊蝇,冬天防霜冻。那时作息时间是朝八晚六,中间有1小时关门吃午饭,每周6天,星期天休息。当时农村公社化,一大二公,在公共食堂吃饭。城市里也学上了,各单位或自办或伙办职工食堂,我家与绝大多数家庭一样,并不在家里起火做饭,而是吃食堂。当时百货公司还没有食堂,我们是在糖果厂食堂搭伙。早上中午晚上,都要步行20分钟去吃饭。可能那时刚从农村出来,饭量大,自己那一两二两米饭吃完,还觉不够,哭闹着缠着妈妈要吃“第二碗”。一直到后来大了,上了小学后,碰见糖果厂的叔姨们,还总是拿这要吃“第二碗”饭来笑话我,唉!
外婆和我来后,妈妈请人在房间后面搭了个小灶,没有煤,是烧柴。好在仓库里总是有破损的木板货箱,算是废物利用。这样,晚上和周末,就可在家吃饭,不用去食堂了。妈妈每天定量八两,我有五两,多换粗粮,辅以菜蔬,汤汤水水的,娘三个吃不饱,但也能过活下去。这样生活,直到62年,全国形势好转,外婆回了老家,我上了小学。63兔年,我小弟,也出生在这里。
公路对过饲养场管理员之一,是赵国珍姨,我妈妈名叫邵国春,发音相近,经常使邮递员头痛,把名字喊错,或把邮件递错。赵姨家二小子叫付建民,与我一样大,后来一起上了沙小。他有一个哥哥建国,妹妹小平,经常在一起玩。屠宰厂杀猪之后,常有内脏肚肠血旺,在内部职工中处理。赵姨常将她那一份,转交给我妈妈,在那灾荒年头,帮助实在很大。比如大小肠,可蒸肥肠,也可细水长流,用坛子醃制,闷洋芋时没油放,就放一把醃肠盖在上面,酸酸地,很刺激味觉和增进食欲。
除了付建民外,附近般般大的还有毛建华,他爸爸是个南下干部,在手工业管理局负责,妈妈张立筠在副食部工作,算是我妈妈的同事。建华家是独栋砖石2层楼房,很宽敞,家中有弟建国妹建华建民,热闹,所以我们都喜欢在他家里玩,同玩的还有周小良,住在毛家对门,他妈是沙小的钟先宽老师。
文革时,毛父被打成走资派,游街批斗,列举他反党罪行时,最匪夷所思的一条是说毛父早就有了反革命的野心。其证据就在他那4个儿女的名字上。将其组合排列,就可成为“中华民国”,替国民党反动派张目,梦想变天复辟。其实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4兄妹排列是华国中民,生育儿女,生多生少,应该是私家之事,而起名,则纯属凑巧。不然地话,难道毛叔张姨有特异功能,具有先见之明,喜欢方正,不多不少,偏要生上4个,来凑齐中华民国,将罪证交与别人来打倒自己,糊里糊涂背了个黑锅在身?照此逻辑,其实也可假设,如果只生3个,成了华国中,不就成了“英明领袖”华主席的兄弟伙?如果再多生3个,凑齐了7个,岂不是意含“中华x民xx国”?即过生日也庆国庆,放大假享长假,那可是好事一桩,太牛了。
64龙年,小学2年级,因那块地皮要拆建,收购站搬到了2段中部,工商联对面照相馆隔壁的一幢2层楼房,下面作为门市营业,楼上则是我家,要经过门市边上的过道上楼。虽然建筑占地面积和旧家地方差不多大,但由于是楼房,我家占据了整个楼上,使用面积大多了。楼房倚山而建,楼上后进搭建在土基上,后墙直接就是岩壁,涂上白灰,还好很干燥不潮湿。上了楼梯,敞开的空地是厨房,约10余平方米,靠岩壁起了个2孔土灶,一烧煤一烧柴,煤和柴堆在灶后角落,拿着方便。厨房有水缸碗架咸菜泡菜坛子,房梁上可吊放干货如豆腐干醃腊肉,靠楼梯处,放了桌椅,吃饭用。顶头是卧室,小点,约10平方,架了个上下铺,我与弟弟住。里面也放棉被冬衣箱笼米面食品等。前面隔着过道,是一大一小并排两间卧室,约15和10平方米,木楼板,玻璃窗面向公路,父母住大点的卧室,保姆住小卧室。搬来不久,我大妹就出生了。
现在家里人口多了,我兄妹3人再加保姆母女。我父亲在外工作,常跑区乡破案,隔三岔五地不在家。母亲仍在楼下收购站工作,早8点就去上班,开门营业,晚上下班后要去百货公司参加政治学习,9点后才能回家,除中途回家给妹妹喂奶外,两头不见人。但毕竟人多了热闹,有了家的感觉。保姆在家负责照料我弟妹,我上小学,早晚在家吃饭。中饭则是在食堂吃,吃完马上要回学校,下午有课。
现在已不在糖果厂搭伙了,因为百货公司的食堂业已开张了。食堂在公司后院,一男一女两个炊事员,负责几十上百人的伙食。杂务由工人承担,例如没有自来水,每天专门有挑水郎从河坝挑水供吃用,另外还做诸如运煤,烧火,洗菜等活。
炊事员的工作是要买菜、烹饪、分打饭菜等。淘米后,将米按2两,3两,4两,分装进不同大小的粗陶罐里,加上适量的水,放入蒸锅中蒸熟。每顿饭都有3个素菜作为配菜,你可选择要一或两种菜,你若只要一种菜,则给你一勺,你若想要两种菜,则给你每样菜半勺,合起来你仍然得到一勺菜,没吃亏也没占便宜。每逢星期二和星期五中午,额外地有一个肉菜,或是蒸肉,下垫红苕洋芋或梅干菜等,也可是炒肉,如回锅肉鱼香肉丝木樨肉等,只有交了肉票的人才能买肉菜,当然上级视察时单位招待是例外。
在食堂搭伙的职工和家属,要先到后勤科去,交上钱和粮票,以及肉票,按量领取饭票和菜票。例如,三两米饭一份菜,是三两粮票5分钱,而荤菜要格外加5分钱。那时工资才二三十块钱月薪,吃饭是消费大头,对单身汉来说问题不大,但对有家小的职工来说,如果一家大小都来吃食堂,压力就大了,工资总觉不够用,临近月底,就捉衿见肘了。所以,有家小的职工,除非不得已,偶尔在食堂用餐外,多选择自己在家里煮饭做菜,可节省不少的开支。
巴郎 记于20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