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旧沙河梦》027。南下干部

作者:巴郎  于 2022-10-14 16:0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巴郎。《拾旧沙河梦》027。南下干部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二七。南下干部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在解放初期的50年代,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市,有一批与众不同的干部,他们都不是本地人,南腔北调,来自五湖四海,北国西疆,但他们曾经都是军人,现在则在地方党政军农工商或要害或普通的部门内工作,大多数人还处于权力在手一呼百应的地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作“南下干部”。
南下干部曾经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干部战士,在国共两党争夺天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紧跟共产党毛主席,枪林弹雨,南征北战,出生入死,顽强奋斗,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亲身见证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当时,国民党蒋家王朝,天怒人怨,大厦将倾,二野刘邓大军鼓剩勇追穷冦,进军西南,攻克国府陪都重庆市。将国民党逐出大陆后,大西南历来是国民党统治区域,共产党的影响力薄弱,因此,党要大力新建各级地方政权,急需大量干部。

因为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是国府逃台前的最后负隅顽抗之地。据说出于反攻复辟打算,国府在逃台之前,从军队中,从中统军统等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中,成建制地突击培训后,派遣了大批间谍内奸,打入新政府各级机构,以及社会士农工商各个行业,据估计在重庆市300万人口中,潜伏的特工人员就不下10万。更不用说那些宗教会道门狂热分子,地下黑社会帮派袍哥成员,封建社会的遗老遗少残渣余孽,他们与旧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对旧政权的官员职员工作人员,在他们彻底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之前,是只能使用,而不能信任和赋予重责的。
另一方面,为了陪都的安全,国民党不遗余力地清除身侧的隐患,西南地区特别是川东共产党地下组织,就如小说《红岩》所描述的,曾多次遭受毁灭性打击,从小组到支部,甚至地区党委都被破坏殆尽。绝大多数同志,象江姐许云峰一样,坚定执着于革命信仰,在生死考验中决不动摇,宁願英勇就义也不背叛组织,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但有些干部,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为了活命,屈打成招,成为可耻叛徒,顺藤摸瓜,带着敌人,抓捕自己的同志,用同志的鲜血来换取自己的苛且偷生。他们受敌人指使,重新打入地下党内部,披着革命外衣,干着亲者痛仇者快的勾当。这样坏透了的地下党组织内,谁是无产阶级忠贞战士,谁是千夫所指叛徒内奸,实在是真假难辨,令人头痛。对他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又怎能去依靠他们重用他们呢?

二野刘邓大军进军西南,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国民党,解放了重庆市。进军的神速和胜利来得突然,使中央和野战军领导措手不及,思想上尚未准备好,人才储备也极为短缺。为了应对政权变更形成的权力真空,防止潜伏敌特的威胁破坏,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使人民大众获得新生安居乐业,中央紧急成立了西南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西南军政最高机构,上马管军下马治民,担起治理大西南的重任。
西南军管会成立后的第一要务,就是从军队里大批抽调干部战士,转业充实到地方新政权。云贵川藏,山高林密,匪患严重,当时许多部队化整为零,在深山老林中逐一清剿土匪。一俟剿匪完毕,他们刀枪入库,卸甲归田,集体转业,就地安置,浑身硝烟风尘仆仆地到地方报到上班。
少数干部战士,来自华北东北富庶地区,看见革命成功后,自己的冤仇得报,家乡实行土地改革,分田到户,一心想要功成身退,及早退伍回家,过那“三十亩地一条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日子。而绝大多数干部战士,则是来自穷乡僻壤,正是因为贫穷,才愿意跟着共产党走,参加解放军打天下,为自己为百姓谋取福利的。战争胜利了,还要继续革命,直到成功。是党给了自己荣誉,成就了自己的今天。党要自己留在西南,这是考验自己的关头,一定要忠诚于党,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命令听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再说,青山处处埋忠骨,天涯何愁无芳草?西南虽是山区,但气候温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强过自己那贫瘠的家乡不知多少倍。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自己早已将一生交给了党,要相信党,听党的话不会错,党要自己在此扎根,自己就要在此长成参天大树。

就象进军新疆的解放大军,胜利后就地安置军垦屯田一样,进军西南的百万解放大军,绝大部分也在西南各地安置下来,成为“南下干部”,也是当时各级政权的干部主体。党和政府也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南下干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这些“南下干部”中,少数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能够加以应用。如我的五姨父闰辉翔,河南人,他48年高中毕业后参军,随华中军政大学到了重庆,与军大许多同学一起,留在公检法机构。后来他成了西南政法学院特聘教授,参与民法刑法的制定,和组建重庆市司法局。再如孙立功,山东人,虽只有初小文化,但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他进川时只是个小小排长,带领部队在万县龙驹镇七曜山区清剿土匪。转业后就地安置,凭着才能,从最初的区办事员干事,而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而县局局长县委委员部长,而县长付书记,到文革前,已是领导百万人口的万县县委书记了。
而绝大多数南下干部,出身贫寒,从小为生存挣扎,没上过学,能力上也欠缺。虽然经过多种多样的培训补习,工作上仍然感觉吃力。然而,他们比本地干部革命早资历老,尽管文化水平低点办事能力差点,但胜在根正苗红忠心耿耿,党和政府用着放心,所以也多身居要职。在60年代及文革初期,县属部委局办的头头脑脑,几乎都是。我的小学同班同学中,有许多出生于南下干部家庭,如人委李维民李立平张联平信广宪县委张华孙丛娅其它部门张仲平毛建华尹建平高平陈文军丁黎明郭小林郭建平王爱平等等。
他们脱下军装,在地方任职多年,除了说话仍保持家乡方言声调外,其穿着打扮,外貌举止,都与当地干部无异。但是,那多年军旅生涯养成的习惯,刻骨铭心,却是再也改不掉的。他们站如松坐如钟,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处理问题敢于担责,执行命令不打折扣。他们主观专断,常与地方干部的工作方式有矛盾摩擦,但他们就事论事,是非分明,心中不存芥蒂,坦率赤诚,又常能融洽关系,使地方干部不计前嫌,能携手合作,共同干好本职工作。

在家里,他们封建传统观念很重,虽然自己粗俗,但尊重有文化有才干的人,常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硬性要求子女照做。他们按自己的理解对待子女的教育,不知怎样去诲人不倦,只知吹胡子瞪眼,笃信体罚,棍棒底下出好人,家中常备竹片藤条皮带,子女犯错,先打后问。他们恨铁不成钢,虽然衷心为了子女,但粗鲁的处理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子女们经受棍棒的淫威,当面唯唯诺诺,转过身就忘了,或变本加厉地胡搅蛮干起来。
南下干部的家庭组合比较复杂。有些家庭是夫妻元配,如爱平父母王叔史姨,在老家成婚,双双一起参加革命的;如县委书记孙立功及妻屈音卓,是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认识,而喜结连理的。有的本是单身小年轻,娶了城里姑娘的,如仲平父母张叔赵姨;也有到了城市后休了黄脸婆娶了城市姑娘,如高平父母高叔谭姨。还有不少人是新欢旧爱共存,一在老家一在身边,碗里有锅里也有,包括孩子和名份。虽然解放后《婚姻法》规定执行一夫一妻制,但对于这些不惧牺牲为党打出天下枪林弹雨中活下来的有功之臣,党和政府都挺宽容,默许即成事实而不论重婚。只要你自身不事张扬,低调行事,不要太过分,向党和政府伸手要这要那,人民内部矛盾,多是可以和风细雨地解决的,即使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也可搁置下来,待今后条件成熟后再来解决的。
后来,有些老家乡下的孩子长大了,千里寻父找来,老子呧犊情深,用手上那点权力进行运作,百计千方地将其转为城镇户口,吃上供应粮,找个好工作。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老子耽心儿女落户在万县当地,没有好关系照料两眼一抹黑,吃苦负累挨欺受气无出头之日,也多将儿女千里迢迢地送回老家揷队落户,接受家乡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人头熟亲戚多遇事好照应。老家的地方干部,也多是熟人部属,说个话打个招呼,看在面子上,是不会让儿女吃亏的,遇有上学招工参军等机会来临,也会提前知晓早做难备,甚至可网开一面,加以关照,促成好事。

作为军人,讲究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讨价还价,“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机关工作,也讲究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总是正确的,官大一级压死人。而革命阵营内,也讲究资历,论资排辈。
这些南下干部的子女,或称为大院娃儿,生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也自然不自然地沾染上若干社会风气。所以,当大院娃儿们初次见面时,有两件事必须要先弄明白:一是父母的官职,是部长局长主任科长股长科员办事员; 二是父母的资历,是援朝式解放式三八式或红军式。当然,这中间还有细分,如解放式就分一二三四野或地方部队,而三八式则分为八路林刘贺诸师或新四诸支队,而红军则有江西老俵和陕北汉子之分,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如果父母的官职高资历老,孩子的身份自然就水涨船高,你就隐隐然成了孩子头儿,其它孩子就会听从你服从你,亦步亦趋唯你马首是瞻。
记得人委有一个姓方的老革命,虽然没文化没能力,但因为他是货真价实的老红军,从江西井岗山时期开始,跟着毛主席共产党,反围剿战湘江爬雪山过草地,一步步地丈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后来又打日寇败蒋匪,一步不拉地走到新中国,足见意志坚定,忠于革命忠于党。所以,到了地方任职,委任他当了一个科长,是个闲职,有名有利,以颐养天年。他老来得女,爱如掌上明珠。后来女儿长大了(比我们高二个年级?),虽然容貌一般成绩一般智慧一般能力一般,但女以父贵,却傲娇得很,颐指气使,偏偏人委大院娃儿们又吃这一套,鞍前马后,将其捧得象小公主一样。
本来,党在倡导废除封建思想传统礼教,可现实中,即使是心底无私天下有公的共产主义战士,如南下干部及家人,却还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下意识的维护着上下尊卑等级森严这样的封建规矩,是喜呢,是悲耶?
巴郎  记于20200119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9-4 18: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