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旧沙河梦》028。上小学去

作者:巴郎  于 2022-10-22 16:5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巴郎。《拾旧沙河梦》028。上小学去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二八。上小学去

1962年夏天,沙小开始招生了。我们机关幼儿园的同班儿童,如王爱平苏健杨亚军陈克郎王金生李立平张华骆雪娅等,20余人,都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沙小报了名,作为新生,将于9月1日入学。
那时小学招生年龄标准,是在当年9月1日之前满7岁入学。我那年七月刚满了6岁,按说不够格,应等到下一年度。但看见好朋友们都要离开幼儿园去沙小了,心里突然间不安宁起来,有种要被抛弃了的感觉。于是,在周末回家后,缠着父母,哭闹着要去上学。缠了几次,父母也不忍心了,就去找赵姨商量。赵姨以前在百货公司工作,与妈妈曾是同事,后来调到幼儿园当了园长。她的小儿子张仲平和我一样情况,也是刚满6岁,也正缠得她没得办法。两位妈妈一拍即合,认为要去小学讲讲道理,为儿子们争取受教育的权力。
于是在某天早上,两位妈妈,带着仲平和我,联袂来到沙小招生处,要求报名上学。理由一是我俩都已满6岁,正在迈入7岁的坎,与其他儿童相差不过几个月而已。二是仲平和我个子高大,不说高出其他儿童,至少也中等偏上,不低于其他儿童。三是经过幼儿园学习,识字会数,并叫我们当场演示十以内的加减法,和念诵一首唐诗,给老师留下良好印象。两位妈妈红脸白脸,好说歹说,一则是仲平老爸是县里部长,主管宣传教育,管着沙小呢;二则是甲班预招50名学生,现在才46名,还有空额。于是顺水推舟,终于首肯,即照顾了脸面,又填补了空额,皆大欢喜。
到了9月1日,新学年开始,新生入学。我们换上了新衣服,肩膀上钭挎着书包,羞涩腼腆脸色潮红,大眼忽闪心里发慌,亦步亦趋地跟随妈妈,踏进校门。报过名,小朋友们排成行,鱼贯走进教室。在老师指导下,分了坐位,放下书包,背着双手,端正地坐着,正式成了一名小学生。

沙小位于沙河子居委会三段,在西北半山坳里。从三段中部,屠宰场对面,养路段下方,是一片山坡,菜农种着瓜果蔬菜。坡上铺有一条较陡的石梯路,数百级,拾级而上,就能到达沙小前面宽敞的操场。操场是硬泥地,有三四个蓝球场大,其周遭栽种着一些树木,提供些许荫凉。站在操场外侧,居高临下,可俯瞰沙河子三段和四段的大部分,包括沙河路,西溪路,鳞次栉比的住宅黛青瓦面,隔着沙河相峙,清清河水从中流过,水流折射阳光,在瓦面上跳跃闪烁不定。抬眼望去,风景也不错,可远眺对面左手侧高高人头山丫口处矗立的沙中,和右手侧上坪林木掩映下的人委,与自己所在沙小,遥遥相对,成为一个平面三角。
沙小其主体是一长条两层的迴型教学楼,100余米长,有数十间教室,砖木结构,宽阔的走廊。教学楼后面,是一些平房和矮楼房,是学校的各个教研室,办公室,后勤,餐厅,厨房,教工宿舍等。学校背后,以及两侧,缓坡向上,都是附近公社生产队的庄稼地和果园。农民多是菜农,种稻麦较少,多种植菜蔬瓜果,供应城镇职工居民。再往上,是一几百米高几百米长的山峰,其峰顶齐整平正,棱角分明,似刀刃一般,名为磨刀梁。

磨刀梁离学校向北,逶迤几里路,远处矗立陡峭山峰,峰脚下,有一个巨大的天然石洞猴子洞,上去的石径陡削,有的地方要手足并用爬行。石洞两层楼高,遮风挡雨,数百平方的面积,里面天生的石桌石椅和舞台石屋,有泉水清彻。据说解放前是土匪窝巢,易守难攻。解放后土匪鸟散,曾有穷人在此暂住,后来生活条件好转才迁出。现在生产队在收获季节,偶尔在此蓄粮。石洞幽深僻静,冬暖夏凉,学校经常组织文娛活动,带同学们在此表演。正事了后,各班各组各显其能,搭锅造饭,在此野餐,不亦乐乎。
野餐的年级要3年级以上,1 - 2年级同学太小,自主能力尚待培养。班主任先按自主原则,后加指派剩余同学,组成7 - 8人的小组,任命小组长。小组长要召集组员开会,有时要开几次会,根据各自条件,分派指定各自的任务,准备野餐需用的器具和物品。那时要进行野餐,是没有超市可逛,没有现成食品可供携带的,一切都要用原料从头做起,是比较复杂的。
比如,小组长要确定全局,这顿野餐吃什么,面食或是米饭,罐头或是瓜菜,每个人要带的数量种类,以及油盐酱醋各种调料等。要分派1 - 2人,多为能干的男生,选择地势,要带上合用的工具,破石的锤子,起土的铲子,砌垒简单炉灶。他们也负责烧火,因此,也要带上火钳,引火物和火柴。另外要3 - 4人,多为女生,会做家务的,要自带锅碗瓢盆菜刀切板,负责烹调。
剩余的人,多是在家里过于娇惯不做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也不会做的角色,所以,在组里总是受人驱使被呼来呵去,打杂跑腿,收集柴草、打水、洗菜洗碗等。不过办事能力低的人,其自尊心自信力也相对地低,能放下身段,兴高彩烈地去做一些不值一提的琐事,期望能得到组里人的认可和包容。经过个把两个小时,终于勉为其难地饭熟菜好,大家迫不及待地盛进碗里,不管是糊焦了或有夹生,狼吞虎咽地大快口腹以慰饥肠。

除了那条陡石梯路,在沙小左侧,还有一条两米左右宽400米长的坡路,缓缓地钭着往下,绕过半腰坡的商业局大院后院墙,穿过建工技校院墙外后,渐渐地变宽,从木器厂旁边出来,就是三段靠近桥头部分。这条路下端是硬土路,靠近建校部分是红石骨子土,再上至沙小又是黄泥巴路,路况不好。热天干躁时分,红石骨子风化成豆粒粗细,特别溜滑,走在上面要特别小心,常常摔一扑趴,屁股暾硌得生疼。下雨天,风吹雨淋,黄泥巴路翻浆,顾着扶着头上竹斗笠遮风雨,顾不上脚下水凼泥滑,扑趴连天,到了学校,全身糊弄得像个泥猴。没有替换的衣裤鞋祙,只得继续穿着,靠身上体温烘干,直到放学回家。
沙小的作息时间是,早上8时上课,12时放学午餐,下午2时上课,4点半放学,随季节略有变化,如夏天,增加1小时午睡。早上上课之前有早自习,许多同学,在7点左右就来到学校上自习,各个教室开始响起琅琅读书声。而班干部及积极分子,通常来的更早,天还没亮,打着灯笼手电,听着广抪里《东方红》乐曲声,摸黑走路,来到学校。打扫清洁,整理桌椅,为同学们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少数同学,带饭到学校,或中午在食堂就餐,大多数同学,则是回家吃午饭。学校在中午和晚上放学时则要集合,不按班级,而是按居住地,组成“路队”,通常每一居民段都有一支路队。各支路队朝不同的方向,步行回家,约15 - 20分钟,每队都有老师护送,也配置有高年级少先队干部维持秩序。到接近家时,给护送老师打声招呼,自行脱队回家。
那时没有钟表计时,都根据广抪来作息。中午以《骑兵进行曲》开抪,晚上则仍是《东方红》,结束曲则一致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每天听着,踩着乐曲节奏迈步,每个音节都熟悉至极,至今难忘。
巴郎  记于20200120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9 13: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