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旧沙河梦》034。读书乐趣

作者:巴郎  于 2022-11-3 18: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巴郎。《拾旧沙河梦》034。读书乐趣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三四。读书乐趣

对读书产生兴趣,大概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的。那时若遇下雨,操场上稀湿一片,不能进行戸外活动。见学生们在教室里呆着无聊,班主任向荣梅老师,就会招呼大家坐下,拿出一本书来,边念边作讲解。她讲解的,多是童话故事和战争故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每逢讲故事,全班同学都很安静,生怕错过一字一句,影响后面的理解。时光易逝,很快就到了放学时刻,向老师收起了书,故事告一段落。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下回又是何时?本周或是下周?难以预料。
想知道结果的心情越加迫切,就越加坐立不安,千方百计去找向老师打听,也激起了看书的兴趣。当时沙小有一个图书馆,在教研室和食堂之间的一排平房内,约有数千本书籍,有老师掌管钥匙,管理开放。学生们是按年级分时间段进馆,在馆内浏览阅读。学生也可以办证借阅,一次只能借阅一本,第二天即归还。有时就能找到向老师正讲着的那本书,立马借出,晚上草草地做完作业后,全身心地,一口气将那本书看完。待下次向老师再讲时,我业已知晓故事结果,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故事情节的铺排上,试着去体会故事的精彩之处,这样极大地促进了我在语文上的进步,也培养了我对事物发展的理解能力。
后来年龄大些了,又央求父母,在县图书馆办了阅读证。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办证的,要城镇居民,还要单位或街道的介绍证明才行。图书馆和文化馆内有藏书数万本,还有各类报纸和月刊杂志,但相对于县城众多人口,仍然供不应求。书少僧多,借阅很严格,三天内必须归还。

对当时的我来说,才开始上学,认字不多,不论是学校或县里图书馆的图书,只能连蒙带猜,勉力阅读,感觉还是太难了。所以,我心仪的,还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人书摊。这些摊子,通常摆在自家门前,摊主在地上铺一块布,四角用砖头压住,布面上摆放着连环画小人书。摊子有大有小,小的几十本书,大的几百上千本书,摊在两三块布上面,按书名和顺序排放,以便挑选。围绕着书摊四周,或在自家堂屋内,摆放许多长条凳或矮椅,供读者坐看。
连环画小人书的尺寸,通常只有12 x 18厘米开本,象照片大小,几十页厚,双面印刷字画,可卷巴着放入衣服口袋内。连环画少数是拍录的电影画面,但大多数则是工整的黑白色线条画,在下方配上文字说明。这些工笔画刻画细腻,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浅显易懂,可见这些画师基本功非常扎实,眼光独到,极具内涵,很有功底。一套连环画,如《三国演义》,《山海经》,《官场现行记》等,上百册,每册上百页,由一位画师主笔,行云流水,笔简意阂,前后连贯,一气呵成,是难以想象的奇迹,总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读看连环画的价格有所不同,但差别不大。新书,1分钱1本,旧书,1分钱两本,摆在不同部位,明白了然。平时没时间,所以多在周末星期天,花5分钱,可打折看12本书,整整半天,过饱看书的瘾。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文学启蒙教育,就是在这些简陋的书摊上完成的。

再便宜的看书,也是要花钱的,父母没有给多少零用钱,所以经常望书摊而长叹。直到后来三年级时,我家搬到工商联对面的收购站后,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情况才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家隔两个门面,与新华书店相邻。新华书店的营业员李姨,其丈夫与我爸是公安同事,她亦与我妈关系密切,她的一对儿女,也在沙小读书,比我小,经常在一起玩。有了这层关系,我下学之后或周末,就经常去到书店内,倚着书架看书,李姨也取默许,听之任之。
我看书较杂,什么书都看,囫囵吞枣。书店的书可比小人书摊强多了,都是新出版的连环画,翻着新崭崭的书页,闻着油墨清香,与皱折破损的旧书页比较,真有天壤之别。而且,书店里不光有连环画,还有其他书籍,如传记杂谈诗词书画等。我那时开始对小说感兴趣了,它描述细致入微,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一本书,看上就放不下,恨不能立马看完方安。
看小说遇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认字。从50年代起至90年代止,国家曾大力推行汉字简化方案,虽然遭受巨大阻碍,但化繁为简,提高人民文化文平,势在必行。后面的几次简化,由于矫枉过正,失去了汉字的形意,受到全民抵制,未能普及,终致夭折。只有第一次的简化,只简略了若干过繁的字形,却仍然保留着字体的含义和字形的书写美,得到了全民的认可,终于普及。从60年代起,学校的课本,教学,都使用了这套简化汉字,直到现在。我们这批学生,正是文字改革试验的小白鼠,学习的是简化汉字。而当时印刷出版的书籍,绝大部分还是用的繁体字,所以造成我们这批人,会看会写简化汉字,也会看但不会写繁体汉字。
另一个是识义。自五四运动以来,提倡使用白话文,几十年来,业已普及。但是,在此之前的古典文籍,大多是用文言文写就。这些古文,纳于现代课本的很少,也时常缺乏解析。看这些书籍,总是对字里行间的意思迷茫糊涂,连蒙带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反复阅读,方能深入皮毛,逐渐地粗通其含义。

文革初期的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破四旧运动,极大地促成了我的看书。其时,书店也厉行革命化,清理了所有书籍,只留下与文革有关的文选和《毛泽东选集》,到书店去也无书可看。而在运动中,许多人家,为表示革命,出于自愿或被迫,都把家中可能含有封资修毒素的物品,包括字画书籍,清理出来,三文不值两文地,成捆成箱地当废品卖给收购站。
那时,我妈妈已经调离了收购站,收购站负责的是陈兴国的妈妈刘媛刘姨和高平的妈妈谭家兰谭姨。学校搞文革,没什么课上,时间太充裕了,我就天天去收购站,钻进旧书堆里,废寝忘食地看书。许多的书籍,都是那时看完的。例如苏联小说《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等,古本如四大名著,《东周列国志》《封神榜》《隋唐演义》《中国通史》《中国美学史》《资治通鉴》《儒林外史》及神侠小说等,不胜枚举。此时似乎已初窥文学殿堂的门径,但因长期在光线暗淡处看书,眼睛视力退化,近视程度也越来越深,最终戴上了眼镜。

文革中,还有件文化事值得一提,那就是“手抄本”。由于破四旧运动和极左思潮泛滥,除了文革文选和《毛泽东选集》,触眼可见,则只有左翼作家写的若干小说,如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等,用标语口号式语言,塑造“高大全”的工农兵英雄形象。在10亿人口的国家,就象一片文化沙漠,缺水少树,精神食粮如此贫乏,大家都营养不良,饥渴难耐。
于是,有那好事的文学愤青,一腔心血无从发泄,咬着秃笔头在废纸上编排故事,称为“手抄本”。这些故事,题材多样,写人生的困顿,写青春的徬徨,写人性的矛盾,写前人所不敢写。这些,是难以被主流思潮认同的,往往遭到排斥,如历朝历代的禁书一样。可是,这样的故事,在民间却是广有市场的。
文革的扑朔迷离,使许多曾经的热血青年迷失自我,苦闷难舒,手抄本的出现,与其思想一拍即合,激发共鸣。有些手抄本,如《少年维特之烦恼》,越传越广,复盖全国。而文革中风行山城重庆之手抄本《一双绣花鞋》,则是我当时看过的最好的悬疑小说,之一。在沙河子酷热的夏夜,在马路边上,用凉水泼出一块地,带走热量,再铺上竹床铺,在昏黄暗淡的路灯光线下,一边挥扇驱赶蚊子,一边翻看东找西觅而来的手抄本,与少年维特分担烦恼,在奇情幻境中探索绣花鞋和梅花的秘密,直到月上中天,睡意袭来。
巴郎  记于20200127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9 01: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