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郎《行为随谈》16 任侠决斗 [2023/06]
- 巴郞《秋游故乡散记》25《同学夙缘》 [2024/05]
- 奥运。一。起源 [2016/08]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9。在云之阳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18。六三事件 [2023/09]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3。攻守相持 [2023/09]
- 七古长诗 计划生育 [2016/03]
- 巴郎。《拾旧沙河梦》091。二刘争川 [2023/05]
- 情感113\114。自豪\真诚 [2017/02]
- 行为百态27-28。和平-豪迈 [2017/10]
- 巴郎。《拾旧沙河梦》122。暗夜突袭 [2023/09]
- 巴郎闲话18 - 《武术散打》 [2023/08]
- 巴郎《行为随谈》27 风雅同心 [2023/09]
- 鸡汤 对联 [2023/09]
- 巴郎闲话197 - 《资本与权力》 [2023/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1。序。男儿的梦想 [2019/03]
- 众生百相23。儿女 [2019/03]
- 巴山风情。三月 [2016/03]
- 情感百则21\22。愤怒\复仇 [2016/04]
- 巴郎长诗。童年残影。一 [2016/04]
- 巴郎长诗。《沙场行》3。点兵拜将 [2019/03]
- 情感百则13\14。惭愧\顺从 [2016/03]
- 众生百相28。房客 [2019/03]
- 情感百则27\28。孤寂\感慨 [2016/04]
- 情感百形67\68。热情\失意 [2016/09]
- 巴郎长诗。沙场行2。烽火狼烟 [2019/03]
- 众生百相26。发师 [2019/03]
- 众生百相25。发妻 [2019/03]
- 《自寿诗》巴郎 [2023/07]
巴郎。《拾旧沙河梦》035。樑上君子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三五。樑上君子
在破四旧运动中,县属和镇属机关单位的大大小小图书馆也受到波及。文革的时左时右的风潮,刮得人们无所适从。一则是对于究竟什么属于四旧,并没有明确标准界定,也实在弄不清楚,什么是歌颂工农兵的优秀杰作,什么是宣扬封资修的反动毒草,为了少犯或不犯错误,干脆将文革之前的出版物当废纸处理回炉造纸,或封存起来不再借阅以待以后甄别。
沙小的图书,就是被封存处理的。文革开始时,图书馆就被关闭。后来,在66年底,图书馆房间要作它用,所有图书和书架等家俱,又被搬迁到教学楼最东端楼上。此处原是教室,后来据说建筑结构出了问题,需要大修。恰逢文革开始,师生们忙着革命,无暇上课,修理之事就被延搁下来了。亏谁想了这个好主意,将无用的图书暂存于无用的教室,利用起来,倒是一方两便。该教室在最东端,用木板将两侧楼道上的进出口门户钉死,贴上封条,谁也进不去,也不影响师生的活动。
67年夏天,万县发生过激烈的派性武斗,工厂农村停产学校停课。我们正结束小学五年级,但又没有毕业,闲在社会上,真是无聊。于是,我和李维民郭小林3同学,打起了学校封存图书的主意。那东端教室朝向公共厕所,那侧林木茂盛环境幽深,学校不上课了,老师学生都不到这里来,路过这里的行人也很少,实在是天赐我机,让我等钻进教室看看也。
去东端教室,有里外两侧楼道,都有3米多宽。两侧楼道各建有一道木框木门,内倚教室外墙,外倚在楼道廊柱上,上下从楼板直至天花板,截断楼道。现在楼道大门又用木条钉实封死,严丝合缝,好象无隙可入。面朝里的那侧楼道,对着教研室和家属区,在那里出没,难免被发现,不选。而面朝外操场那侧楼道,其四周比较空旷,如果远处有个什么动静,立马就能察觉到,可及时躲避起来,可选。这侧楼道虽被封死,但仔细观察,发现可在廊柱处想想办法,可攀爬绕过被封死的大门,进入里面楼道。
靠楼道外沿是齐胸高的木栏杆,从两侧插入廊柱侧面。廊柱砖石结构,上刷白灰,2尺多宽四方形。试了试木栏杆,很结实。跨过木栏杆,悬在楼道外,调整手足位置,左足踩在楼板上,左手抓住木栏杆,象壁虎游墙一样,身子贴靠着方柱,向右侧倾斜,右足慢慢地往前探,摸索方柱右侧楼板的落足处。一旦右足尖探到楼板并颠在上面后,身体便猛然右探,重心迅速转移至右足,右手抓住方柱右侧木栏杆。抓紧后,松开左手左足,移过方柱正面,就到了右侧。跨过右侧木栏杆,就站在了封闭大门之后,右侧楼道上面了。
刚开始试跨时,确实心惊胆颤,悬在楼道外,离楼下地面约有4 - 5米高,偶尔朝下一看,唉哟,这么高哇,头都晕了。每一个动作,每一步手足的调整,都得小心翼翼,秋天里竟憋出满身大汗,短短一步路,就如天堑横在面前,要花费上十分钟时间去跨越。后来,随着跨越次数增加,动作也越来越熟练,甚至熟能生巧,动作连贯,几秒钟就能窜过去,就如吃饭睡觉嗑瓜子那般容易。
教室两侧有门,是锁上的,但它中间墙壁上开有两扇大窗戸采光。窗戸是木框架,镶上一两尺大小的玻璃,有一扇窗户下方玻璃有缺口,可伸手进去拨动插销,打开窗户。我们3人,从窗户进去后,再关上,整个教室,或者说整个图书馆,就成了我们的天下。
图书多用纸箱装着,绳捆索绑,堆积在地板上,也有些书排列在书架上。我们打开纸箱,一本本翻拣着,遇有感兴趣的书,拿出来,走到角落坐下,打开书看起来,看完后即放回原处。图书是为小学生的,连环画居多,其次是小说,主要是近代和当代的,如林语堂巴金鲁迅沈丛文朱自清等,现代小说则有《林海雪原》《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上海的早晨》《野火春风斗古城》《三家巷》《苦斗》《红旗飘飘丛书》等,也有不少外国特别是苏联小说。3人如鱼得水,徜徉沉迷其中,不知时光之飞逝矣。
开始只限于一周冒险来一次,呆在教室看书。后来看上就放不下手,到了回家时间,于是就商议带回家去,看完后送回。于是,各背上一个流行的草绿色军挎包,将书放入包内带走。最初只带一本,后来常带上2 - 3本书来去。我们3人协商,要守住秘密,谁也不能告诉。这样过了半年多,这半年多中,3人如饥似渴,不舍昼夜,中外名著,学无止境。自觉收获巨大,培育了文学素质,能欣赏和批判性看待文化艺术,开拓了独立思维,养成的爱书恶习,绵延至今。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任何秘密,都是人们创造的,有人为因素在里面,不论如何守护,最终也会因人而异,导致秘密被暴露出来。推测缺口是出在郭小林身上。郭小林父亲在新华书店负责,所以,他家就住在书店旁边的宿舍中。小林有个哥哥叫建林,与丁鲁川孙世刚袁和平张仲伟一起,高我们一个年级。小林带书回去看,自然瞒不住自家老哥,不得不与之分享。而建林又有朋友圈,故经常借书与圈中朋友,或与朋友换书互看。久之,朋友们都知道,建林有手腕,能从沙小“借”出各种书籍。知晓是沙小的书,并不稀奇,因为每本书上都盖有《沙河小学图书馆》的椭圆形印章。朋友要借,建林又要面子,就只有回家大发“兄威”,胁迫老弟小林为他提供更多的书籍。小林则不得不背着我和维民,独自一人翻越进入,盗出更多图书。可是,人的私欲是难以满足的,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小林不得不一次次铤而走险,以满足其老哥一伙膨胀的胃口。
这样欲罢不能,慢慢地,印有沙小图书馆印章的书册就逐渐地在同学们及家人中流传。同时,也吹起了风言风语,谣言图书是怎样怎样外泄的,谁谁谁还有谁谁谁是始作蛹者等,说得活灵活现,好象亲眼目睹一般。
我们3人做贼心虚,金盆洗手,不再敢去冒险看书了,也着实耽心了一段时间。这谣言肯定是传到了学校的,好在当时学校处于无政府状态,领导自身难保,老师忙于革命,没有人来认真调查追究,只是由后勤派工人,用木板将那教室的门和窗户也封闭起来,用大钉子钉死,再也无人能够进去了。
过不多久,到68年秋,大规模的武斗结束,各级革命委员会建立,工农业恢复生产,学校复课。沙小的新领导们,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那就是独出心裁,与位于老街上的沙河镇民办中学合併,在沙小办起初中戴帽班,改称为“沙河镇中学”。于是派人将那教室一端内的所有物品,包括数千册图书,都当作废品处理了。然后将那端楼上楼下,包括房顶,彻底的修理一新,重新放入黑板讲桌课桌板凳,作为戴帽初中3个班的教室和办公场所。不久,沙小就为我们举行了小学毕业典礼,然后,我就顺水推舟地进入了戴帽初中一班。
巴郎 记于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