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旧沙河梦》039。九评苏共

作者:巴郎  于 2022-11-16 19:1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巴郎。《拾旧沙河梦》039。九评苏共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三九。九评苏共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年7月,在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并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受其直接控制。许多中国共产党人都曾在苏联学习过,特别是著名的以王明博古为首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他们无限膜拜苏联,唯命是从。当他们于30年代回国,并担任党的主要领导人之后,更是主动将中共置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直接控制下,事无巨细,都得请示,毕恭毕敬。
1933年,共产国际代表德国上校李德,进入中央苏区。在王明的支持下,担任中共军委核心,直接指挥红军行动,以弱势军力进行堡垒战阵地战,对抗白军强力进攻,于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退出苏区,被迫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李德被中共本土力量以“严重脱离中国革命现实情况”为由,强行剥夺权力,而王明等亲苏派也大权旁落,第三国际逐渐失去了对中共的直接控制。

人民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这个新国家,又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中国建国初期,天灾人祸,内外交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急需援助。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老大,苏联名声响亮,老兄帮弟,倾力而为,选派专家热心肠,对口支援有多项。采矿建港钢铁厂,培训深造技术人员。铺设公路遂道铁路,在武汉援建了首座长江大桥。集体农庄作示范,土豆牛肉口水淌。“全盘苏化“哥俩好,背靠巨树有荫凉。
作为两党两国的领袖,斯大林和毛泽东,形式上由马列主义连结在一起,但实际上又都因觊觎国际共运领袖地位而有分裂。两位卓越的政治家之间,既有相互尊重和对友谊的信誓旦旦,同时也有彼此怀疑、倾轧和背信弃义。
毛泽东和斯大林仅有过一次面对面的交流。1949年12月,中国领袖对莫斯科进行了访问,中国客人在苏联几乎待了2个月,而且,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的时间还相当的长,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条约》,从而为两国关系开辟了新的篇章。毛泽东在苏联期间,住在斯大林的别墅内,相邻而居,说明他们之间的信任和亲近。
斯大林对毛泽东的看法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开始时,斯大林认为毛泽东是农民领袖,像萝卜一样,“外红内白”,不太可靠。但逐渐地,斯大林发现,这位“中国同志”,个性强大,极端果断,富有创造性,具有“舵手”气质。而对于毛泽东来说,斯大林是块‘石头’,是精细的分析家,伟大的演员和政治剧目的导演。抬高斯大林,也是在抬高自己,为成为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接班人做准备。而比毛泽东年长不少的斯大林,开始逐渐认为毛泽东是竞争对手,担心这个领导着庞大国家革命运动的领袖,可能在某个时刻与其平起平坐,甚至,也可能将其挤到二线。

天地变幻风云动,谁知蜜月不久长。毛泽东最后一次访苏是1957年11月。当时,斯大林已经不在人世了。1956年斯氏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改弦更张,纠偏清算,个人迷信遭破除,全面否定掀风浪。在苏共二十大上,掀起反个人崇拜浪潮,马列主义须修正,顺应形势重评讲。
这一做法,给毛泽东留下非常负面的印象。也许,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也是多年被极度颂扬而最终倒下神坛的领袖的命运。毛泽东对苏联发生的事变,震惊之余,以审慎敏锐的眼光,纵览斯大林的功过是非,透视这一事件的利弊得失,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毛泽东正面评价斯大林,高度赞扬斯大林,在他执政的30年时间里,完成了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提出功过“三七开”,即三分错误七分成绩的看法。
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实施去斯大林化的做法,受到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若干共产党阵营成员国的反对,纷纷指责苏共搞修正主义。对于中共的作法,赫氏心中好不恼火,立即施以报复。国际共运老一哥,发号施令称天王。插手内政欲掌控,独断专行祸心藏。釜底抽薪撤专家,追款逼债黑心肠。天灾人祸助凶虐,哪管无辜多死亡。苏联撤走专家,追还债款,使中国陷入极度困难境况之中。而中共被老大哥的背信弃义激怒,痛定思痛眼目明,是敌非友莫幻想。挺身而起来反抗,捍卫马列毛主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苏论战拉开序幕。首先,中共中央发表了一封“建议信”,就国际共运总路线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对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批评讨论。这一举动,捋了熊毛,成为中苏论战的导火索。苏共中央随之发表公开信,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反驳与回击。沙文主义惹反感,人身攻击情谊伤。关系恶化终破裂,怒目为仇相对抗。
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共中央以《人民日报》和《红旗》编辑部的名义,相继发表9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由半公开不指名争论转为全面公开的指名道姓的争论,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与此同时,苏共也发表文章进行还击。双方你来我往,各不让步,把中苏论战推向顶点和高潮。
“九评”苏共,首提苏联修正主义,掀起意识形态领域论争。“九评”的发表表明毛泽东已作好了与苏共决裂的准备,不再有什么忌讳了。正如毛泽东所说:从此我们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我们抛弃了天条,必须走自己的革命道路。
针对赫鲁晓夫的背信弃义,中苏论战火药浓,分岐根源在两党。老大多年执牛耳,骄横跋扈当家长。小弟叛逆性格倔,凡事自立有主张。互不相让出手掐,恰似针尖对麦芒。
中方主笔邓小平,机智聪明斗志昂。把握历史明脉络,挖掘背景知腑脏。挥毫神思涌清泉,檄文深刻惊天浪。抽丝剝茧举利刃,“九评“苏共党中央。意识形态争高下,兄弟反目阋内墙。你说局势变化快,急需改弦图更张。马列主义成古董,要加修正试新妆。墨守教条非俊杰,历史车轮不可挡。我说任尔风雨狂,胸怀正气心不慌。马列原则应坚持,勿庸修正筹码当。共产主义毕生求,人类大同乃理想。背弃信仰是犹大,叛徒从无好下场。
自认正统马列徒,意正词严斥奸党。高屋建嵴申大义,罄竹难书数罪状:同流合污帝修反,主宰世界逞妄想。花言巧语鼓簧舌,婊子欲立贞节坊。撕破面皮露狰狞,指责漫骂耍流氓。假大空话加套话,互泼脏水拳脚向。拉帮结派定同盟,不相往来设屏障。政经军事几重压,国家利益至高上。

九评苏共要点:
1。如何评价斯大林。
中共不同意苏共对斯大林的评价。随着论战升级,中共逐渐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从中肯地批评斯大林的错误,到忽略甚至为斯大林错误辩护,回避了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曾经给苏联党和国家造成的巨大危害。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但他并不反对社会主义制度,他反对斯大林其中有权力斗争的因素,但是,破除个人迷信,从大镇压的恐怖阴影中走出来,是当时苏联社会的需要。赫鲁晓夫的报告虽然在方式上存在问题,但他提出这一问题,本身是得到苏联人民欢迎的,这也是赫鲁晓夫能战胜对手,走向权力顶峰的一个原因。当苏共试图纠正斯大林的错误时,中共全盘肯定斯大林,又把斯大林的错误重新实践了一遍,中苏大论战是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教训是深刻的。
2。“三和两全”与修正主义。
苏共提出“三和两全”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全民国家、全民党,一开始就遭到中共的激烈反对,认为是“修正主义”纲领。目前,学术界对“三和两全”理论争议很大。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三和两全”理论对传统的世界革命理论重新进行审视,许多观点和论述已具有开创性,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不应对其全盘否定。中共对修正主义的批判模糊了自己的视线,没有看到赫鲁晓夫路线的实质,是以自己的“左”反对赫鲁晓夫的教条主义,结果使中共走向了极“左”。
3。要和平还是要战争。
中苏双方都认为新的世界大战有爆发的可能,苏共强调制止战争的侧重点是苏美合作和国际裁军。中共则强调要壮大世界和平力量和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中方认为,美帝是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是侵略与战争的主要力量,苏联要与这样的国家和平共处,是不可思议的,是投降主义,“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是不能接受的。
4。国家利益间根本冲突。
苏共认为通过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社会主义可能战胜资本主义,由此确定苏联对美合作政策。在炮击金门和中印边境冲突中,苏联限制中国行使主权处理内政,苏美合作损害中国利益,导致中国反感,认为受了屈辱。
5。社会主义阵营同盟破裂。
同一种意识形态的国际主义理念,与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民族主义之间,必然产生矛盾,加上同盟内部领导与被领导的组织原则,与各国平等享有权利的准则之间的矛盾,构成先天缺陷,同盟必然破裂。
6。中苏领袖的个人因素。
中苏两国都是一党主政专制独裁国家,加之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当时都缺乏处理社会主义国家、各国共产党之间互相关系的成熟经验。领袖个人因素对两党两国关系影响重大,他们对对方的认识,甚至感情用事或一时冲动,都能左右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7。大国大党心态发号施令制造不平等。
赫鲁晓夫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后,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以我为主、发号施令那一套,越来越明显暴露出来,对待中国党的不平等态度,使中国人感到受屈辱,两党两国关系由恶化,发展到最后破裂,并走向对抗。
8。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破裂。
苏共二十大后中苏出现三大分歧,即:对斯大林的评价,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苏美缓和战略。意识形态的隔阂和不和谐,使两国的不协调,日趋表面化。

直到1964年10月16日,苏共中央撤销了赫鲁晓夫的领导职务,勃列日涅夫就任苏共第一书记,中苏激烈论战方告一段落。正如邓小平在反思这段历史时所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意识形态争论的那些问题,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双方都未必正确。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
国家关系,比之如家庭关系。正如一家父母早逝,只传下家族传统道德规矩。兄弟妯娌众多,难免有人想修正,也有人想恪守这些规矩,日常总有摩擦,产生矛盾。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外人的七嘴八舌中,兄弟也会阋墙,妯娌也会反目,特别是嫡系和旁系,羽冀丰满,踌躇满志,争夺家中老大地位。一旦上位,将颐指气使,不可一世,涉及到发号司令,人权财权物权主盟权,更是不能礼让,要百计千方地争取的。因此,拉帮结派,争执吵骂,拳脚交加,大打出手,都是有的。利益决定一切,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巴郎  记于2020020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10 21:0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