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旧沙河梦》044。大庆大寨

作者:巴郎  于 2022-12-1 00: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巴郎|通用分类:前尘往事

巴郎。《拾旧沙河梦》044。大庆大寨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四四。大庆大寨

长期以来,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贫油的国家。50年代时,中国石油基础薄弱,只有甘肃玉门油田和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产油量少,供不应求,严重地制约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外资垄断霸占石油市场,而为了弥补缺口,中国又不得不以高价向国外购买石油,大量资金外流,如遭明抢。因此,欲谋求中国的发展,就必须先造血,建设自己的石油工业和油田,只有独立自主,不仰人鼻息,不遭人盘剝,国家才会强大起来。
1953年,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中国地质进行了深入考察,深信中国并非贫油国家,相反,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提出了寻找石油的地质力学理论。1955年,地质学家黄汲清和谢家荣根据其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对松辽平原进行了区域踏勘,探察石油资源,1959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陆相沉积中发现了超大型油田。
1960年初,石油部从全国调集石油职工、退伍官兵、和知识青工共10万余人会师大庆,集中兵力,展开了“大庆石油会战”。他们欺霜傲雪,用简陋的工具,在冻土地上来开荒。冰霜雨雪缺吃穿,天撑帐篷地当床,群策群力渡严冬,养猪种粮盖新房。团结一致鼓干劲,苦干硬干知难上。全国劳模王进喜,率队从玉门油田来到大庆,遇见草原泥泞沼泽,组织职工拓路而行,将万吨设备折卸成零件,肩挑背扛手拉几人抬,硬是将零部配件搬运到油井边上,再逐一仔细拼图,重新组装成百丈钻机,高矗于新油田上。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苦干实干巧干,走前人未走之路,创前人未创之业。大庆油田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早期内部注水、分层开采技术。为了保障正常开钻,王进喜率队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注入。并不顾腿伤跳进灰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制井喷,被尊称为“铁人”。 他为了学习科学技术,不顾年高,坚持扫盲,将识字视为搬山,願意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他学以致用,大搞革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公而忘私的风尚,忘我拼搏的志气,为人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是激励人心的铁脊梁。
在王进喜等一批榜样带动下,大庆人激发出一种拼命精神,要为国家作出奉献,这是爱国的民族之魂,踏实创业奋发图強。大庆人也焕发着一种作风:“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1963年12月,毛主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指示,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大庆人的“三老四严”,艰苦奋斗分国忧,坚韧不拔勇气扬。
大庆油田成功釆,打出原油飘芳香。随后,又开采出更多大型石油天然气田。1963年底,中国需要的石油已可基本自给,周恩来总理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告: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自1965年始,石油产品实现了全部自给,从此自给又自足,勿需看人白眼光,自力更生中华兴,繁荣昌盛屹东方。

花分两枝,工业大庆树典型,农业大寨紧跟上。大寨位于太行山腹地上,是山西省昔阳县的一个小村庄,依虎头山而建。其自然环境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它虽拥有700亩土地,但都是散布在陡坡险沟边,七零八落五千片,七沟八梁一坡羊,十年九旱黄土塬,植被稀缺树不长,人畜用水要节俭,若遇山洪变汪洋。
不但土地零散,而且上坡下坎地,地形没有三分平,山荒石多野草长,坡地贫瘠缺土肥,亩产难到百斤粮,得时常担心温饱。红薯山药搀玉米,野菜麦麸半年粮。男儿长大逃荒去,女人不願嫁进房。老媪少妇多菜色,营养不良腿肿胀。爷们破衣叠补钉,困苦皱纹缀脸上。
经过互助组、合作社、直到人民公社,组成集体后,力量增強。在大队党支书陈永贵的带领下,全队群众斗志昂扬,决心改变落后面貌,开始了改善自己命运的奋斗。他们用满布老茧的双手,使用扁担锄头铁锤钢钎等基本工具,战天斗地治山治水,填沟平坡改良土壤。修渠筑坝建梯田,潺潺清泉爬上梁。经过10年的大干苦干,大寨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整个地变了新样。由于改善了土地形状和土地质量,土地增收,亩产八百,超过了中央农业规划的“六百斤过长江”的目标。以前难以兑现的白日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丰衣足食,人心舒畅。

天有不测风云,谁料1963年夏,天灾骤至,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降临。稀哩哗啦地下了七昼夜,虎头山沟里洪波激荡,浊浪滔天。洪灾之后真凄惨,堤毁渠垮路桥冲光,梯田夷平稼禾倒伏,窑洞塌陷变成危房。全村有140亩梯田被冲为平地,其余620亩也几近于绝收。洪水还毁掉了村民们的家,全村窑洞房屋,塌了190间,63间成了危房,能住人的只剩下17间。80户人家,78户无家可归。眼见十年奋斗今成逝水,怎不叫人痛断肝肠。无家可归哪里去,难道又要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出去逃荒?
危急时刻,党的干部就是百姓的主心骨。好个英雄陈永贵,挺身而出自有主张:在这世间,“人”,是最宝贵的。遭了这么大的灾,我们村没有死人,是大喜。灾害虽猛不可怕,青山仍在人无恙,幸福生活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切莫悲伤,怨天尤人。摔倒了爬起来,天塌下来顶得住,擦掉眼泪,抚平创伤,老少爷娘们,同舟共济併肩上。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干部们的带领下,大寨村民,团结一致,振奋精神,誓要重建家园,重新追求美好生活。他们“干”字当头,重打锣鼓再开张,作好整体部署规划,力图在洪灾过后这张白纸上,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来描绘新的图画,写出新的文章。
他们不依赖国家,去等靠要救济物质,而是集思广益,依靠集体智慧,群策群力,自力更生疗病伤。他们大干苦干加巧干,拨动千钧随四两,老弱青壮一齐参战,铁姑娘队英姿飒爽。四处寻找重建需用的石料,开采顽石工程艰巨,没有气馁咬牙坚持,砸碎铁锤数千把,磨剩钢钎半尺长,誓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他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艰苦奋斗,不折不挠。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动力,提高思想觉悟,夜以继日,改天换地,坚信与天奋斗,人定胜天。
支部带头群众跟,坚定不移追随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大寨村民不但治愈了洪涝引致的创伤,而且更进一步,加固了已有的堤坎渠堰,植树造林,新置了防洪抗旱设施,开发了水库塘坝,送水发电,扩大了水浇地面积,改良了土肥水种,进行多种经营,开办养殖场加工厂,在穷山沟作出好文章。艰苦岁月已过去,粮食增产年年长,社会主义优势显,美仑美奂新山乡,继续努力不停步,未来更美在前方。

在中国农村,类似于大寨这样的穷山恶水,贫瘠的自然环境,恶劣的生存条件的区乡村组,数不胜数。如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聪明才智,用自己的双手,改善千百年来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悲惨命运,创造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考验着农民们的境界和眼光。大寨人已经先行探索,做出了示范,成为了可以追攀的典型,一面引导前行的旗帜。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林县人民,通过学大寨,凭着一股“大寨精神”,劈开太行山,漳河引水来,群策群力,愚公移山,从险峻的山中,在悬崖峭壁上,曲折迂回,横空出世,开凿出了一条上百里长“惊天地、泣鬼神”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变了当地农田缺水的困境,创造出了高产稳产的农田,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1964年,周总理归纳大寨精神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毛主席赞扬大寨“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一场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学大寨的运动在全国掀起,实干苦干精神大发扬,全国农业生产焕发崭新气象,大寨,成为中国政治版图上的重要地标。
巴郎  记于20200208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8-8 22: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